一种中水回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34656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8: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水回用装置,包括分离水箱,所述分离水箱内自上而下依次设有振动筛过滤器、调节池、水解酸化池、吸附池和膜处理池,所述膜处理池中设有若干层Ag/PVDF平板膜,所述振动筛过滤器的进口端设有电磁阀,所述膜处理池通过软管与所述电磁阀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占地面积小,运行成本低,中水处理质量高,环保性强。环保性强。环保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水回用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中水回用
,具体涉及一种中水回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公知的传统中水回用装置有占地面积大、投资成本高、易造成二次污染等缺陷,尤其是洗衣行业节能、节水措施匮乏,直接排放洗衣污水会导致水资源大量浪费和污染物排放超标等环境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中水回用装置,占地面积小,运行成本低,中水处理质量高,环保性强。
[0004]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5]一种中水回用装置,包括分离水箱,所述分离水箱内自上而下依次设有振动筛过滤器、调节池、水解酸化池、吸附池和膜处理池,所述膜处理池中设有若干层Ag/PVDF平板膜,所述振动筛过滤器的进口端设有电磁阀,所述膜处理池通过软管与所述电磁阀相连。
[0006]进一步的,所述水解酸化池内设有兼性微生物。
[0007]进一步的,所述吸附池内设有若干层生物质炭隔板。
[0008]进一步的,所述膜处理池内装填有活性污泥,所述膜处理池底部安装有曝气管,所述曝气管连接有曝气器。
[0009]进一步的,所述膜处理池的出口端通过第一软管与水泵的进口端相连,所述水泵的出口端通过第二软管与电磁阀相连,所述第二软管上还连接有流量计。
[0010]进一步的,还包括太阳能板以及与太阳能板相连的蓄电池,所述蓄电池通过导线分别与电磁阀、水泵和曝气器相连。
[0011]进一步的,还包括外筒,所述分离水箱安装于外筒内。<br/>[0012]进一步的,所述水解酸化池、吸附池和膜处理池内均设有浮力阀。
[0013]进一步的,所述振动筛过滤器的进口端连接有导水管,所述导水管的进水端分支为两根,一根与所述电磁阀相连,另一根连接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的进口端与污水管相连。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1)本技术包括分离水箱,分离水箱内自上而下依次设有振动筛过滤器、调节池、水解酸化池、吸附池和膜处理池,膜处理池中设有若干层Ag/PVDF平板膜,污水首先通过振动筛过滤器除去废水中的悬浮物,然后经过调节池调节水质水量,再经水解酸化池去除氮,之后通过吸附池吸附水中氮、磷、染料等,最后由膜处理池内的Ag/PVDF平板膜对污水进行深度处理,清除污水中90%的COD,使LAS得到有效降低,提高出水水质;
[0016](2)本技术中振动筛过滤器的进口端设有电磁阀,膜处理池通过软管与电磁阀相连,污水经过分离水箱处理后,若监测水质不达标则通过电磁阀再次流入振动筛过滤
器,实现循环处理,提高出水水质;
[0017](3)本技术的搭建是立式的,占地面积小,运行成本低。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膜处理池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标记为:1、电磁阀;2、振动筛过滤器;3、调节池;4、第二软管;5、浮力阀;6、水解酸化池;7、流量计;8、水泵;9、曝气器;10、蓄电池;11、太阳能板;12、曝气管;13、膜处理池;14、生物质炭隔板;15、单向阀;16、导线;17、导水管;18、Ag/PVDF平板膜;19、第一软管;20、外筒;21、分离水箱;22、兼性微生物。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2]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前”、“后”、“左”、“右”、“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中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而不是要求本技术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3]如图1和2所示,一种中水回用装置,包括分离水箱21和外筒20,分离水箱21安装于外筒20内,分离水箱21内自上而下依次设有振动筛过滤器2、调节池3、水解酸化池6、吸附池和膜处理池13,膜处理池13中设有若干层Ag/PVDF平板膜18,振动筛过滤器2的进口端设有电磁阀1,膜处理池13通过软管与电磁阀1相连。
[0024]振动筛过滤器2的进口端连接有导水管17,导水管17的进水端分支为两根,一根与电磁阀1相连,另一根连接有单向阀15,单向阀15的进口端与污水管相连,防止污水回流。
[0025]水解酸化池6内设有兼性微生物22,能够通过新陈代谢作用去除污水中的氮。
[0026]吸附池内设有若干层生物质炭隔板14,能够吸附水中氮、磷、染料等。
[0027]膜处理池13内装填有活性污泥,膜处理池13底部安装有曝气管12,曝气管12连接有曝气器9,为活性污泥提供氧气,分解污水中的部分有机物,降低污水的有机物浓度,将混合液回流和充氧功能融为一体,降低能耗,提高Ag/PVDF平板膜18的寿命。
[0028]膜处理池13的出口端通过第一软管19与水泵8的进口端相连,水泵8的出口端通过第二软管4与电磁阀1相连,第二软管4上还连接有流量计7,流量计7便于控制水泵8抽水的流量大小。污水经过分离水箱21处理后,如监测水质不达标则通过第一软管19、水泵8、第二软管4和电磁阀1再次流入振动筛过滤器2进行再次处理。
[0029]水解酸化池6、吸附池和膜处理池13内均设有浮力阀5。通过用来控制水位的浮力阀实现循环处理,利用压簧的压力和水作用在阀瓣的压强关闭阀门,利用浮子与杠杆的力臂作用开启阀瓣打开阀门,改变了传统浮力阀关闭或开启的方法,增强了可靠性,直至达到回用水的目的。
[0030]本实施例提供的中水回用装置,还包括太阳能板11以及与太阳能板11相连的蓄电池10,蓄电池10通过导线16分别与电磁阀1、水泵8和曝气器9相连,为其提供电能。
[0031]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
[0032]污水从污水管进入,经单向阀15后流入导水管17,首先通过振动筛过滤器2除去废水中的悬浮物,然后经过调节池3调节水质水量,再利用水解酸化池6中兼性微生物22的新陈代谢作用去除氮,之后通过吸附池中的生物质炭隔板14吸附水中氮、磷、染料等,最后由膜处理池13内的Ag/PVDF平板膜18和活性污泥对污水进行深度处理,清除污水中90%的COD,使LAS得到有效降低;若处理后监测水质不达标则通过第一软管19、水泵8、第二软管4和电磁阀1再次流入振动筛过滤器2,实现循环处理,提高出水水质。
[0033]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水回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分离水箱,所述分离水箱内自上而下依次设有振动筛过滤器、调节池、水解酸化池、吸附池和膜处理池,所述膜处理池中设有若干层Ag/PVDF平板膜,所述振动筛过滤器的进口端设有电磁阀,所述膜处理池通过软管与所述电磁阀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水回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解酸化池内设有兼性微生物。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水回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池内设有若干层生物质炭隔板。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水回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膜处理池内装填有活性污泥,所述膜处理池底部安装有曝气管,所述曝气管连接有曝气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水回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膜处理池的出口端通过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卓阳陈志辉李丽辛小雪钱慧柠王慧雅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工程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