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用小型大功率继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4537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用小型大功率继电器,包括罩壳、线圈架、铁心、轭铁和衔铁,线圈架上绕有线圈,线圈架的中部为设置有通孔的筒形构件,铁心穿过通孔,铁心一端的铆接柱与轭铁铆压连接,轭铁上连接有动接触片,动接触片与衔铁铆接,线圈架上设置有上接触片安装座、上接触片插孔、下接触片安装座和下接触片插孔,上接触片设置在上接触片安装座上并穿过上接触片插孔,下接触片设置在下接触片安装座上并穿过下接触片插孔,特点是上接触片设置有第一固定耳,下接触片设置有第二固定耳,第一固定耳和第二固定耳分别向内弯折到下接触片安装座的背面,优点在于将上接触片和下接触片稳定可靠地安装在线圈架上,在运输和使用时不会发生上下松动。(*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继电器,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用小型大功率继电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汽车用小型大功率继电器要求继电器的体积小,重量轻,线圈功耗小,灵敏度高,并且有范围较大的触点负载,在过去的常规继电器中,磁路部分由线圈与线圈引出线、铁心、轭铁和衔铁组成,铁心与轭铁采用铆压连接,而穿过线圈架的铁心的极面与衔铁形成工作气隙,这导致产品的尺寸较大,占用印刷线路板的安装面积较大;为此,近年来人们研制出了具有L形平片轭铁的继电器,如2002年6月5日公告的01233896.6号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带平片L形轭铁的超薄型电磁继电器,包括磁路部分、接触部分、底座和外壳,其中磁路部分设有线圈、铁心、轭铁和衔铁,轭铁设左轭铁和右轭铁,左、右轭铁均为平片“L”形,“L”形左、右轭铁的一端反向打扁,在线圈内部重叠连接成“π”形导磁体,而在轭铁的非打扁部分设延伸体,衔铁在延伸体上动作。该技术有效地减小了磁阻,增加了继电器的动作吸力,提高了继电器的灵敏度;另外有效地形成了一个超薄的磁路系统,明显减少了继电器的尺寸。但是,这种继电器也存在一些缺陷,对铁心的加工精度要求较高,重叠而成的铁心容易因加工精度的不严密而产生磁漏。2004年8月4日公告授权的03255320.X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用小型大功率继电器,通过改变铁心横截面的形状,从而通过减小线圈架的尺寸而使继电器的体积和重量均得到有效降低,而铁心本身为一个整体,不会产生磁漏,保证了继电器的工作效率,能够满足汽车配套使用的需要。但是这种继电器的上、下接触片装配时不稳定,在运输和使用时有可能发生上下松动,而这种情况会影响产品使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上、下接触片的安装稳定可靠,在运输和使用时不会发生上下松动的汽车用小型大功率继电器。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汽车用小型大功率继电器,包括罩壳、线圈架、铁心、轭铁和衔铁,所述的线圈架上绕有线圈,所述的线圈架的中部为设置有通孔的筒形构件,所述的铁心穿过所述的通孔,所述的铁心一端的铆接柱与所述的轭铁铆压连接,所述的轭铁上连接有动接触片,所述的动接触片与所述的衔铁铆接,所述的线圈架上设置有上接触片安装座、上接触片插孔、下接触片安装座和下接触片插孔,所述的上接触片设置在所述的上接触片安装座上并穿过所述的上接触片插孔,所述的下接触片设置在所述的下接触片安装座上并穿过所述的下接触片插孔,所述的上接触片设置有第一固定耳,所述的下接触片设置有第二固定耳,所述的第一固定耳和所述的第二固定耳分别向内弯折到所述的下接触片安装座的背面。所述的上接触片安装座设置有第一定位凸块,所述的下接触片安装座设置有第二定位凸块。所述的铁心的横截面的形状为四边形,两对长边为相互平行直线,两对短边为略微外凸的弧线,所述的通孔的形状与所述的铁心的截面形状相匹配,所述的筒形构件的外形与所述的通孔的形状相似。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将上接触片和下接触片分别设置在线圈架上的上接触片安装座和下接触片安装座中,上接触片设置上的第一固定耳和下接触片上的第二固定耳分别向内弯折到下接触片安装座的背面,使上接触片和下接触片稳定可靠地安装在线圈架上,在运输和使用时不易发生上下松动;上接触片安装座设置的第一定位凸块和下接触片安装座设置的第二定位凸块有助于更好地固定上接触片和下接触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去除罩壳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图2为本技术去除罩壳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图3为本技术去除罩壳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三;图4为本技术线圈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下接触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第二固定耳未弯折);图6为本技术上接触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第一固定耳未弯折);图7为本技术铁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轭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衔铁与动接触片组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罩壳的立体结构剖切展开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所示,一种汽车用小型大功率继电器,包括罩壳1、线圈架2、铁心3、轭铁4和衔铁5,线圈架2上绕有线圈(未显示),线圈架2的中部为设置有通孔21的筒形构件22,铁心3穿过通孔21,铁心3一端的铆接柱31与轭铁4铆压连接,轭铁4上连接有动接触片6,动接触片6与衔铁3铆接,线圈架2上设置有上接触片安装座23、上接触片插孔27、下接触片安装座24和下接触片插孔28,上接触片7设置在上接触片安装座23上并穿过上接触片插孔27,下接触片8设置在下接触片安装座24上并穿过下接触片插孔28,上接触片7设置有第一固定耳71,下接触片8设置有第二固定耳81,第一固定耳71和第二固定耳81分别向内弯折到下接触片安装座24的背面,上接触片安装座23设置有第一定位凸块25,下接触片安装座24设置有第二定位凸块26,铁心3的横截面的形状为四边形,两对长边为相互平行直线,两对短边为略微外凸的弧线,通孔21的形状与铁心3的截面形状相匹配,筒形构件22的外形与通孔21的形状相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用小型大功率继电器,包括罩壳、线圈架、铁心、轭铁和衔铁,所述的线圈架上绕有线圈,所述的线圈架的中部为设置有通孔的筒形构件,所述的铁心穿过所述的通孔,所述的铁心一端的铆接柱与所述的轭铁铆压连接,所述的轭铁上连接有动接触片,所述的动接触片与所述的衔铁铆接,所述的线圈架上设置有上接触片安装座、上接触片插孔、下接触片安装座和下接触片插孔,所述的上接触片设置在所述的上接触片安装座上并穿过所述的上接触片插孔,所述的下接触片设置在所述的下接触片安装座上并穿过所述的下接触片插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接触片设置有第一固定耳,所述的下接触片设置有第二固定耳,所述的第一固定耳和所述的第二固定耳分别向内弯折到所述的下接触片安装座的背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用小型大功率继电器,包括罩壳、线圈架、铁心、轭铁和衔铁,所述的线圈架上绕有线圈,所述的线圈架的中部为设置有通孔的筒形构件,所述的铁心穿过所述的通孔,所述的铁心一端的铆接柱与所述的轭铁铆压连接,所述的轭铁上连接有动接触片,所述的动接触片与所述的衔铁铆接,所述的线圈架上设置有上接触片安装座、上接触片插孔、下接触片安装座和下接触片插孔,所述的上接触片设置在所述的上接触片安装座上并穿过所述的上接触片插孔,所述的下接触片设置在所述的下接触片安装座上并穿过所述的下接触片插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晓厦姚杰王典荣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福特继电器有限公司宁波华仑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7[中国|宁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