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体和上弹片的连接结构、透镜驱动、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34507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8: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摄像马达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载体和上弹片的连接结构、透镜驱动、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它解决了现有上弹片固定稳定性差等技术问题。本载体和上弹片的连接结构包括载体,以及连接于载体上端面的上弹片;点胶下凹槽,有若干并且设于载体上端面;凸柱,连接于每一点胶下凹槽槽底;点胶孔,设于上弹片的内圈上并且一个点胶下凹槽对应一个点胶孔;胶柱,连接于点胶下凹槽、凸柱和点胶孔内壁使得载体上端面和上弹片的内圈固定在一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优点在于:凸柱和点胶下凹槽可以确防止点胶溢胶,同时,凸柱可以用于爬胶,以增大与上弹片的连接面积,进一步提高上弹片和载体的连接强度。接强度。接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载体和上弹片的连接结构、透镜驱动、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0001]本技术属于摄像马达
,尤其涉及一种载体和上弹片的连接结构、透镜驱动、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载体利用上下弹片悬空于外壳和底座合围形成的腔室内。
[0003]现有的载体和上弹片利用多个点胶区进行连接,现有的点胶区一般结构包括设置在载体上端面的点胶槽(起到储胶作用),然后利用填充至点胶槽中的胶对上弹片进行固定。
[0004]上述的这种方式其虽然可以对上弹片内圈进行固定,但是,这种方式的缺陷在于:现有这种点胶其由于点胶面积较小,上弹片的内圈还是存在脱落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可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载体和上弹片的连接结构、透镜驱动、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0007]本载体和上弹片的连接结构包括载体,以及连接于载体上端面的上弹片;
[0008]点胶下凹槽,有若干并且设于载体上端面;
[0009]凸柱,连接于每一点胶下凹槽槽底;
[0010]点胶孔,设于上弹片的内圈上并且一个点胶下凹槽对应一个点胶孔;
[0011]胶柱,连接于点胶下凹槽、凸柱和点胶孔内壁使得载体上端面和上弹片的内圈固定在一起。
[0012]在上述的载体和上弹片的连接结构中,凸柱的外径小于点胶下凹槽的槽内径。
[0013]在上述的载体和上弹片的连接结构中,所述的点胶孔内径小于点胶下凹槽的槽口口径并且上弹片的内圈将点胶下凹槽的槽口边缘封闭。
[0014]在上述的载体和上弹片的连接结构中,所述的凸柱外径小于点胶孔的孔径。
[0015]在上述的载体和上弹片的连接结构中,所述的胶柱上端面与内圈的上表面齐平。
[0016]本技术进一步提供了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其具有所述的载体和上弹片的连接结构。
[0017]本技术进一步提供了一种摄像装置,其具有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
[0018]本技术进一步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其具有所述的摄像装置。
[0019]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0020]凸柱和点胶下凹槽可以确防止点胶溢胶,同时,凸柱可以用于爬胶,以增大与上弹片的连接面积,进一步提高上弹片和载体的连接强度。
[0021]点胶下凹槽、凸柱和点胶孔共同形成的胶柱其扩大了载体和上弹片之间的连接面积,以进一步提高点胶处的连接结构强度。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载体未绕线圈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载体绕线圈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是图1中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5]图4是图2中的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6]图5是本技术提供的透镜驱动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7]图6是本技术提供的摄像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8]图7是本技术提供的电子设备结构示意图。
[0029]图中,载体z1、线圈绕设槽z10、侧边连通口z11、加固下凹槽z12、加固胶层z13、径向内凹槽z14、内胶层z15、点胶下凹槽z16、凸柱z17、上弹片 z2、内圈z20、点胶孔z21、胶柱z22、线圈x1。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以下是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31]实施例一
[0032]如图1和图2所示,本载体和上弹片的连接结构包括载体z1和上弹片z2;载体z1通过注塑制成并且在载体z1的内部嵌固有载体内部加固件,载体内部加固件为金属件。
[0033]线圈绕设槽z10,设于载体z1的周向;
[0034]线圈x1,绕设于线圈绕设槽z10;线圈x1为一个整圈结构。
[0035]侧边连通口z11,至少一个设于载体z1上端外缘并且与线圈绕设槽z10连通,使得线圈x1裸露于侧边连通口z11;侧边连通口z11其起到避让等等功能性作用。
[0036]优选地,本实施例的侧边连通口z11设于载体z1的上端面至少一直边。
[0037]如图3和图4所示,加固下凹槽z12,设于载体z1上端并且分别与所述侧边连通口z11和线圈绕设槽z10连通;加固下凹槽z12直接与载体注塑成型。
[0038]加固胶层z13,设于加固下凹槽z12中并且加固胶层z13和线圈x1的内壁连接。加固胶层z13由胶固化于加固下凹槽z12中后形成,加固胶层z13其可以对线圈和载体之间由于裸露导致连接结构下降的补强,可以满足检测测试以及最终应用时各种环境状态下的使用要求。
[0039]优选地,在载体z1设有侧边连通口z11的一侧边中部分别设有上述的加固下凹槽z12。其可以便于载体加工设计,以提高制造效率。
[0040]优选地,在载体z1设有侧边连通口z11的一侧边中部设有两个间隔分布的加固下凹槽z12。两个加固下凹槽z12其可以进一步增强连接强度。两个加固下凹槽z12中的加固胶层z13其厚度相等。
[0041]其次,在线圈绕设槽z10槽底设有径向内凹槽z14,径向内凹槽z14与所述加固下凹槽z12一一对应并且径向内凹槽z14和加固下凹槽z12呈直角分布
[0042]另外,在径向内凹槽z14中设有与加固胶层z13连接的内胶层z15。利用内胶层z15和加固胶层z13的设计,其可以进一步增强线圈在裸露部分与载体的连接强度。
[0043]内胶层z15厚度小于加固胶层z13的厚度,以降低胶量添加。
[0044]优选地,本实施例的加固下凹槽z12为三角加固下凹槽。当然,还可以是其它形状的加固下凹槽,例如:半圆形等等。
[0045]在本实施例中
[0046]将线圈绕设于载体的线圈绕设槽z10中,由于线圈有部分裸露,在裸露部分利用加固下凹槽z12中的加固胶层z13对线圈进行连接结构加强,使得线圈能够固定更加稳固。
[0047]还有,如图1和图2所示,本载体和上弹片的连接结构还包括:
[0048]点胶下凹槽z16,设于载体z1上端面;优选地,本实施例的载体z1上端面设有若干呈圆周分布的上述点胶下凹槽z16。点胶下凹槽z16的形状为三角形、椭圆形和方形中的任意一种。
[0049]凸柱z17,连接于点胶下凹槽z16槽底,并且凸柱z17的外径小于点胶下凹槽z16的槽内径。凸柱z17和点胶下凹槽z16可以确防止点胶溢胶,同时,凸柱z17可以用于爬胶,以增大与上弹片的连接面积,进一步提高上弹片和载体的连接强度。
[0050]优选地,本实施例的凸柱z17的轴向长度等于点胶下凹槽z16的槽深。或者所述凸柱z17的轴向长度小于点胶下凹槽z16的槽深。或者所述凸柱z17的轴向长度大于点胶下凹槽z16的槽深。以上三种方式都可以实现增大连接面积。...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载体和上弹片的连接结构,包括载体(z1),以及连接于载体(z1)上端面的上弹片(z2),其特征在于,本结构还包括:点胶下凹槽(z16),有若干并且设于载体(z1)上端面;凸柱(z17),连接于每一点胶下凹槽(z16)槽底;点胶孔(z21),设于上弹片(z2)的内圈(z20)上并且一个点胶下凹槽(z16)对应一个点胶孔(z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体和上弹片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凸柱(z17)的外径小于点胶下凹槽(z16)的槽内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体和上弹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斌罗来玉吴攀德
申请(专利权)人:新思考电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