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壳式弹性动接触片温度继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4486 阅读:2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龟壳式弹性动接触片温度继电器,它的结构由引出导线(1)、灌封环氧树脂层(2)、外壳(3)、基座(4)、内罩(5)、龟壳弹性簧片(6)、双金属元件(7)、定位盘(8)、动接触片(9)、触点(10)、焊锡块(11)、垫圈(12)组成,用龟壳弹性簧片(6)取代悬臂梁式接触系统,可提高继电器的寿命及抗振动、冲击能力,有利于实现温度继电器微型化。(*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所述的龟壳式弹性动接触片温度继电器,属于继电器

技术介绍
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设备、电子仪器都朝着小型、超小型、微型化方向发展,因此,工业及家电领域对用于温度控制和过热保护的温度继电器的体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积更小),同时对温度继电器的使用寿命,耐振动、冲击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现有的小型、超小型温度继电器都采用悬臂梁式的接触系统,通过双金属元件,推动悬臂梁实现继电器触点的断开与闭合。此类温度继电器因受到长寿命及振动、冲击等环境力学指标限制,悬臂梁结构无法实现微型化。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涉及的龟壳式弹性动接触片温度继电器的目的,主要针对现在普遍使用的温度继电器接触系统采用悬臂梁结构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新型的接触系统,即可以提高温度继电器产品的寿命及抗振动、冲击等环境力学指标,又可以实现微型化发展要求。本技术所述的龟壳式弹性动接触片温度继电器,结构包括引出导线、灌封环氧树脂层、外壳、基座、内罩、龟壳弹性簧片、双金属元件、定位盘、动接触片、触点、焊锡块、垫圈等组成,本继电器借助内罩与基座组合缩口后的固定连接,通过龟壳弹性簧片将动接触片组合紧紧压在触点上,以达到触点与动接触片稳定,可靠接触的目的,当温度继电器感应环境温度达到设定值时,双金属元件(核心元件)突跳式的翻转,凭借基座一侧的定位盘凸台,推动整个动接触片组合,压缩龟壳弹性簧片,达到本温度继电器触点对断开的目的,从而实现温度控制或过热保护的功能。本技术所述的龟壳式弹性动接片温度继电器,是将弹性簧片制作成圆形薄片,薄片圆内设有对称90°交错多对空心圆弧形成2-3道相互联接的同心半圆弧,压弯成型为弯曲隆起的弹性零件。在外形上从正面、侧面看都像乌龟壳,因此称其龟壳弹性簧片,龟壳弹性簧片结构形式大大提高了继电器的使用寿命,耐振动和冲击的能力。由于该零件直径可以做得很小,大大节约了圆周方向的空间,有利于产品的微型化。四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龟壳式弹性动接触片温度继电器的剖面结构图。图1中1-引出导线、2-灌封环氧树脂层、3-外壳、4-基座、5-内罩、6-龟壳弹性簧片、7-双金属元件、8-定位盘、9-动接触片、10-触点、11-焊锡块、12-垫圈。图2是本技术龟壳式弹性动接触片温度继电器的龟壳弹性簧片俯视结构图。五具体实施方式对照图1说明龟壳式弹性动接触片温度继电器,它的结构主要包括引出导线1、灌封环氧树脂层2、外壳3、基座4、内罩5、龟壳弹性簧片6、双金属元件7、定位盘8、动接触片9、触点10、焊锡块11、垫圈12组成。用龟壳弹性簧片6取代悬臂梁式接触系统结构,龟壳弹性簧片6制成圆形薄片,薄片圆内设有对称90°交错多对空心圆弧(即去除部份圆弧),成为2-3道相互联接的同心半圆弧,成为弯曲隆起的弹性零件,形状像乌龟壳的龟壳弹性簧片6,安装于内罩5底与定位盘8之间,这样的形状结构能大大提高继电器的使用寿命,耐振动和冲击的能力。该零件直径可以做得很小,大大节约了圆周方向的空间,能使温度继电器微型化。本技术龟壳式弹性动接触片温度继电器的部件按图1所示联接,借助内罩5与基座4组合缩口后的固定连接,通过龟壳弹性簧片6将动接触片9组合紧紧压在触点10上,达到触点10与动接触片9稳定,可靠接触的目的,当环境温度达到设定值时,双金属元件7(核心元件)突跳式翻转,凭借基座4一侧定位盘8的凸台,推动整个动接触片9组合,压缩龟壳弹性簧片6,实现本技术温度继电器触点对断开与闭合的目的,从而达到控制温度或过热保护的功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龟壳式弹性动接触片温度继电器,它的结构主要包括引出导线(1)、灌封环氧树脂层(2)、外壳(3)、基座(4)、内罩(5)、龟壳弹性簧片(6)、双金属元件(7)、定位盘(8)、动接触片(9)、触点(10)、焊锡块(11)、垫圈(12)组成,其特征是:用龟壳弹性簧片(6)取代悬臂梁式接触系统结构,龟壳弹性簧片(6)制成圆形薄片,薄片圆内设有对称90°交错多对空心圆弧,成为2-3道相互联接的同心对称半圆弧,成为弯曲隆起的弹性零件,形状像乌龟壳的龟壳弹性簧片(6),安装于内罩(5)底与定位盘(8)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龟壳式弹性动接触片温度继电器,它的结构主要包括引出导线(1)、灌封环氧树脂层(2)、外壳(3)、基座(4)、内罩(5)、龟壳弹性簧片(6)、双金属元件(7)、定位盘(8)、动接触片(9)、触点(10)、焊锡块(11)、垫圈(12)组成,其特征是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苟体平吴从江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2[中国|贵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