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集成式马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3819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8: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模块集成式马达,包括阶梯工作台,设置在所述阶梯工作台上端的测试轨道与传送机构,设置在所述测试轨道与所述传送机构之间并且可实现旋转升降运动的挑选架,设置在所述测试轨道两侧的导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磁吸座与加速度传感器本体构成卡合连接,电源头与接线口位于同一直线上,抓取夹与加速度传感器本体构成卡合连接,放置槽与加速度传感器本体构成卡合连接,电源头、磁吸座、抓取夹、放置槽与加速度传感器本体的数量均相等,适用范围广,可以用于不同类型的加速度传感器,且检测过程简单并精确,能快速有效辨别并分离合格品与不良品,自动化程度高,无需机械手等成本较大的装置。械手等成本较大的装置。械手等成本较大的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块集成式马达


[0001]本技术涉及马达领域,尤其是一种模块集成式马达。

技术介绍

[0002]电子启动器就是现在人们通常所指的马达,又称起动机,它通过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带动起动机转子旋转,转子上的小齿轮带动发动机飞轮旋转,从而带动曲轴转动,工作原理为通过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带动起动机转子旋转,转子上的小齿轮带动发动机飞轮旋转。
[0003]现有的马达在使用时存在使用不便捷和散热效果差等问题,大大降低了其使用效率,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模块集成式马达。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块集成式马达,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模块集成式马达,马达本体;设置在所述马达本体下方的底板与缓冲垫;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的支撑板;设置在所述缓冲垫上的支撑块。
[0007]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马达本体的输出轴上套接有第一伞形齿轮,且第一伞形齿轮上啮合有第二伞形齿轮,并且第二伞形齿轮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蜗杆,所述第一蜗杆的顶端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横板,且横板的左壁与马达本体的右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蜗杆的顶端穿过轴承的内圈,并延伸至横板的上方啮合有第一蜗轮,所述第一蜗轮的左壁固定连接有第二蜗杆,且第二蜗杆的左端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U形板,并且U形板的底部与马达本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U形板的内腔顶部通过转轴和轴承活动连接有扇叶,且转轴上套接有第二蜗轮,所述第二蜗杆的左端穿过轴承的内圈,并延伸至U形板内与第二蜗轮相啮合,对下方的马达本体进行有效的通风散热。
[0008]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马达本体的底部靠近左右两侧处分别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有滑块,且底板上开设有与滑块相匹配的滑槽,使得马达本体便于左右平移,达到便于对接输出轴的目的。
[0009]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的左壁通过螺孔活动连接有第一螺杆,且第一螺杆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圆板,并且第一圆板的左壁靠近底部处固定连接有第一短杆,所述第一螺杆的右端穿过螺孔的内圈,并延伸至支撑板外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固定块,并且固定块的右壁与马达本体的左壁固定连接。
[0010]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螺杆,且第二螺杆的顶端通过螺孔与底板的底部活动连接,所述第二螺杆的顶端穿过螺孔的内圈,并延伸至底板的上方固定连接有第二圆板,并且第二圆板的顶部靠近左右两侧处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短杆,对底板进行有效的高度调节,使得其处于水平状态。
[0011]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底板的顶部靠近左右两侧处分别安装有水准泡,便于观察底板是否处于水平状态。
[0012]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马达本体的前壁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散热片,且散热片上开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散热孔,对马达本体进行导热的作用。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本技术通过第一螺杆、支撑板和固定块之间的相互配合,可实现对马达本体进行有效的左右平移,使得马达本体上的输出轴便于对接,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其使用效率。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一种模块集成式马达的立体图。
[0016]图2为一种模块集成式马达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一种模块集成式马达中固定块的立体图。
[0018]图4为一种模块集成式马达中U形板的立体图。
[0019]图中:1、马达本体;2、固定块;3、第一螺杆;4、第二螺杆;5、支撑块;6、缓冲垫;7、底板;8、散热片;9、水准泡;10、第一伞形齿轮;11、第二伞形齿轮;12、第一蜗杆;13、第一蜗轮;14、第二蜗杆;15、第二蜗轮;16、U形板;17、扇叶;18、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
“ꢀ
中心”、
“ꢀ
纵向”、
“ꢀ
横向”、
“ꢀ
上”、
“ꢀ
下”、
“ꢀ
前”、
“ꢀ
后”、
“ꢀ
左”、
“ꢀ
右”、
“ꢀ
竖直”、
“ꢀ
水平”、
“ꢀ
顶”、
“ꢀ
底”、
“ꢀ
内”、
“ꢀ
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
“ꢀ
第一”、
“ꢀ
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
“ꢀ
第一”、
“ꢀ
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
“ꢀ
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2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
“ꢀ
安装”、
“ꢀ
相连”、
“ꢀ
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请参阅图1

4,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模块集成式马达,马达本体1;设置在马达本体1下方的底板7与缓冲垫6;设置在底板7上的支撑板18;设置在缓冲垫6上的支撑块5。
[0024]实施例1
[0025]请参阅图1

图2

图4,马达本体1的输出轴上套接有第一伞形齿轮10,且第一伞形
齿轮10上啮合有第二伞形齿轮11,并且第二伞形齿轮1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蜗杆12,第一蜗杆12的顶端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横板,且横板的左壁与马达本体1的右壁固定连接,第一蜗杆12的顶端穿过轴承的内圈,并延伸至横板的上方啮合有第一蜗轮13,第一蜗轮13的左壁固定连接有第二蜗杆14,且第二蜗杆14的左端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U形板16,并且U形板16的底部与马达本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U形板16的内腔顶部通过转轴和轴承活动连接有扇叶17,且转轴上套接有第二蜗轮15,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块集成式马达,其特征在于,包括:马达本体(1);设置在所述马达本体(1)下方的底板(7)与缓冲垫(6);设置在所述底板(7)上的支撑板(18);设置在所述缓冲垫(6)上的支撑块(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集成式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本体(1)的输出轴上套接有第一伞形齿轮(10),且第一伞形齿轮(10)上啮合有第二伞形齿轮(11),并且第二伞形齿轮(1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蜗杆(12),所述第一蜗杆(12)的顶端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横板,且横板的左壁与马达本体(1)的右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蜗杆(12)的顶端穿过轴承的内圈,并延伸至横板的上方啮合有第一蜗轮(13),所述第一蜗轮(13)的左壁固定连接有第二蜗杆(14),且第二蜗杆(14)的左端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U形板(16),并且U形板(16)的底部与马达本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U形板(16)的内腔顶部通过转轴和轴承活动连接有扇叶(17),且转轴上套接有第二蜗轮(15),所述第二蜗杆(14)的左端穿过轴承的内圈,并延伸至U形板(16)内与第二蜗轮(15)相啮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模块集成式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本体(1)的底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易光昭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千晋智能驱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