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骨科医用下肢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底座,所述固定底座的两侧外壁顶部连接有相对应设置的转动轴,且转动轴远离固定底座的一侧边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插接板,且固定板的顶部安装有固定顶板,所述固定顶板的两侧开设有相对应设置的插接槽,所述固定底座的顶部相对于固定板之间安装有相对应设置的下肢固定架,由于下肢固定架有两个,且内部的海绵垫配合弹簧板可以使得患者的下肢贴合下肢固定架的同时不会受到过度的压迫,可以方便使得患者的下肢较为平缓的放置,防止患者感到不适,同时下肢固定架可以进行前后移动,方便对不同患者的下肢进行微调,有效的提高了本装置的适用性。有效的提高了本装置的适用性。有效的提高了本装置的适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骨科医用下肢固定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用品
,具体为一种骨科医用下肢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骨科是各大医院最常见的科室之一,主要研究骨骼肌肉系统的解剖、生理与病理,运用药物、手术及物理方法保持和发展这一系统的正常形态与功能。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更,骨科伤病谱有了明显的变化,例如,骨关节结核、骨髓炎、小儿麻痹症等疾病明显减少,交通事故引起的创伤明显增多。
[0003]在各种事故中导致患者下肢骨折或是其他问题需要送到骨科进行医治,但是在医治完成后需要对患者的下肢进行固定,防止伤口二次开裂,现有的固定手段大多使用夹板,或是使用绷带将下肢吊在病床上,但是这些方法并不能很好的固定患者的下肢,或是固定的太死,患者的下肢容易出现不适感,而且患者的下肢容易暴露在外,有时会出现东西意外掉落在患处,进而造成二次伤害。因此需要对下肢固定装置的结构加以改进,同时提出一种骨科医用下肢固定装置,便于更好的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提供一种骨科医用下肢固定装置。
[0005]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骨科医用下肢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底座,所述固定底座的两侧外壁顶部固定连接有相对应设置的转动轴,且转动轴远离固定底座的一侧边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插接板,且固定板的顶部安装有固定顶板,所述固定顶板的两侧相对于插接板的位置开设有相对应设置的插接槽,且插接槽与插接板相适配,所述固定顶板与固定板活动安装,所述固定底座的顶部相对于固定板之间安装有相对应设置的下肢固定架。
[0007]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底座的内部为空腔,且固定底座的前后两壁活动贯穿有相对应设置的螺纹杆,所述螺纹杆延伸到固定底座内部的一端通过轴承与固定底座的内壁活动安装,且螺纹杆位于外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螺纹杆上螺纹连接有移动块,且移动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件。
[0008]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件的顶部延伸到固定底座的外部,且与下肢固定架连接,所述固定底座的顶部相对于连接件的位置开设有相适配的移动槽,所述移动块的两侧壁固定连接有相对应设置的支撑杆,且固定底座的两侧内壁相对于支撑杆的外端开设有相适配的滑动槽。
[0009]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下肢固定架由外固定架、弹簧板、海绵垫以及固定栓组成,所述连接件的顶部与外固定架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外固定架分为上固定架与下固定架,且通过左侧的转轴活动连接。
[0010]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固定架的内侧环面固定连接有弹簧板,且弹簧板的内侧环面固定连接有海绵垫,所述弹簧板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多组缓冲弹簧,且缓冲弹簧的上下两端与弹簧板的内壁固定连接。
[0011]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固定架的右侧开口处的上下两端固定连接有相对应设置的定位块,且定位块的中部开设有螺纹孔,且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固定栓。
[0012]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1、本技术中,将患者的下肢置于下肢固定架中,由于下肢固定架有两个,且内部的海绵垫配合弹簧板可以使得患者的下肢贴合下肢固定架的同时不会受到过度的压迫,可以方便使得患者的下肢较为平缓的放置,防止患者感到不适,同时下肢固定架可以进行前后移动,方便对不同患者的下肢进行微调,进一步的使得患者感到舒适,且有效的提高了本装置的适用性。
[0014]2、本技术中,固定板可以通过转动轴进行转动,在将固定板转动到与固定底座呈90度角时,将固定顶板通过插接板插接在固定板的顶部,可以减小外物掉落在患者患处的几率,提高了安全性,且固定板与固定顶板整体通过榫卯结构插接,方便拆卸,在使用完毕后方便清洗与收放。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中去掉固定顶板的结构图;
[0017]图3为本技术中固定底座的俯视剖视图;
[0018]图4为本技术中下肢固定架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标记:1
‑
固定底座、2
‑
转动轴、3
‑
固定板、4
‑
插接板、5
‑
固定顶板、6
‑
下肢固定架、7
‑
螺纹杆、8
‑
移动块、9
‑
连接件、10
‑
移动槽、11
‑
支撑杆、12
‑
外固定架、13
‑
弹簧板、14
‑
海绵垫、15
‑
固定栓、16
‑
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1]参照图1
‑
4,一种骨科医用下肢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底座1,固定底座1的内部为空腔,且固定底座1的前后两壁活动贯穿有相对应设置的螺纹杆7,螺纹杆7延伸到固定底座1内部的一端通过轴承与固定底座1的内壁活动安装,且螺纹杆7位于外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把手16,螺纹杆7上螺纹连接有移动块8,且移动块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件9,连接件9的顶部延伸到固定底座1的外部,且与下肢固定架6连接,带动下肢固定架6进行移动,固定底座1的顶部相对于连接件9的位置开设有相适配的移动槽10,移动块8的两侧壁固定连接有相对应设置的支撑杆11,且固定底座1的两侧内壁相对于支撑杆11的外端开设有相适配的滑动槽,支撑杆11可以使得移动块8的移动更为平稳,防止移动时患者感到痛苦,提高患者的舒适性,固定底座1的两侧外壁顶部固定连接有相对应设置的转动轴2,且转动轴2远离固定底座1的一侧边固定连接有固定板3,固定板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插接板4,且固定板3的顶
部安装有固定顶板5,固定顶板5的两侧相对于插接板4的位置开设有相对应设置的插接槽,且插接槽与插接板4相适配,固定顶板5与固定板3活动安装,固定板3与固定顶板5整体通过榫卯结构插接,方便拆卸,在使用完毕后方便清洗与收放,固定底座1的顶部相对于固定板3之间安装有相对应设置的下肢固定架6,下肢固定架6由外固定架12、弹簧板13、海绵垫14以及固定栓15组成,连接件9的顶部与外固定架12的底部固定连接,外固定架12分为上固定架与下固定架,且通过左侧的转轴活动连接,外固定架12的内侧环面固定连接有弹簧板13,且弹簧板13的内侧环面固定连接有海绵垫14,弹簧板13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多组缓冲弹簧,且缓冲弹簧的上下两端与弹簧板13的内壁固定连接,外固定架12的右侧开口处的上下两端固定连接有相对应设置的定位块,且定位块的中部开设有螺纹孔,且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固定栓15,方便对外固定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骨科医用下肢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底座(1)的两侧外壁顶部固定连接有相对应设置的转动轴(2),且转动轴(2)远离固定底座(1)的一侧边固定连接有固定板(3),所述固定板(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插接板(4),且固定板(3)的顶部安装有固定顶板(5),所述固定顶板(5)的两侧相对于插接板(4)的位置开设有相对应设置的插接槽,且插接槽与插接板(4)相适配,所述固定顶板(5)与固定板(3)活动安装,所述固定底座(1)的顶部相对于固定板(3)之间安装有相对应设置的下肢固定架(6)。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骨科医用下肢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底座(1)的内部为空腔,且固定底座(1)的前后两壁活动贯穿有相对应设置的螺纹杆(7),所述螺纹杆(7)延伸到固定底座(1)内部的一端通过轴承与固定底座(1)的内壁活动安装,且螺纹杆(7)位于外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把手(16),所述螺纹杆(7)上螺纹连接有移动块(8),且移动块(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件(9)。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骨科医用下肢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9)的顶部延伸到固定底座(1)的外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金娥,刘招英,谢农强,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品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