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致军专利>正文

可任意角度静止的旋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3595 阅读:2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可任意角度静止的旋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本体,呈L形,形成有第一端与第二端,于第一端上设有二固定孔;而第二端与第一端结合处,形成有固定处,而于第二端的中段处设有一结合部;    一衬套,一端形成一弧状部,穿设于本体的结合部;另一端形成一结合片,固定于本体的固定处;    一支柱,其一端是为接合部,并设有数固定孔,另一端形成为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穿入衬套的弧状部。(*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旋钮,特别涉及一种可任意角度静止的旋钮
技术介绍
笔记型计算机一般是具有上盖及底座,屏幕是装设于上盖上,上盖及底座间装设有枢纽器,以供上盖相对于底座枢转,为了避免上盖相对闭合于底座时,上盖与底座产生碰撞,现有枢纽器具有相互推抵的挡块及扇形定位板,用来定位上盖相对闭合于底座时的位置,以避免上盖撞击底座,然而当笔记型计算机使用较大尺寸屏幕时,屏幕的重量相对较重,此时现有枢纽器的定位功能无法准确的定位上盖及底座的相对位置,容易使上盖与底座产生撞击,而使屏幕损坏。请参照中国台湾专利证书号数第M265898号枢纽器,是为一种可安装于笔记型计算机上使用的枢纽器,可具备有二段式开启屏幕的功能,包括一与笔记型计算机的主机固定的固定座10,其上分别设置结合孔13与相通的嵌槽14,与笔记型计算机的屏幕结合的枢轴20,其相对结合孔13处设置延伸部23,于延伸部23上依序设置第一管簧片30、套筒40与第二管簧片50,第一、第二管簧片30、50下侧固定于嵌槽14内,第一、第二管簧片30、50上侧结合于结合孔13内,套筒40设于结合孔13内,套筒40与延伸部23间具有适当紧度,于套筒40两侧分别形成弧凸片42,于第一管簧片30一侧前端形成定位凸片33,第二管簧片50一侧末端形成定位凸片53,使用时,第一段开启屏幕约45度角且不会造成主机亦被上掀,第二段可再开启屏幕至适当角度以供使用者使用。上述现有的枢纽器,是为二段式的定位,本专利技术人乃致力于技术出一种可任意角度静止的旋钮,使所述旋钮可定位于任意角度,可克服上述制品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任意角度静止的旋钮,使所述旋钮可定位于任意角度,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点。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可任意角度静止的旋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本体,呈L形,形成有第一端与第二端,于第一端上设有二固定孔;而第二端与第一端结合处,形成有固定处,而于第二端的中段处设有一结合部;一衬套,一端形成一弧状部,穿设于本体的结合部;另一端形成一结合片,固定于本体的固定处;一支柱,其一端是为接合部,并设有数固定孔,另一端形成为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穿入衬套的弧状部。所述本体的固定处设为凸部,而所述衬套的结合片上设有孔,将所述孔套于所述凸部上,通过打击所述凸部,填满所述孔,而使所述衬套固定于本体。所述结合片上的孔设为锥形孔。所述本体的固定处,其断面的开口处是呈圆弧部。所述本体的结合部内形成有通孔。所述支柱的旋转轴的外缘设有数个成环状的油槽,所述油槽填充润滑油。所述衬套内设一内衬,所述支柱再穿设于所述内衬。所述内衬一端形成一片体,通过所述片体固定于衬套与本体。所述内衬另一端形成一结合端,使所述结合端穿入所述衬套的弧状部,而结合端内形成有结合孔,套设所述支柱的旋转轴。所述结合端内缘形成有凸块,通过所述凸块施加压力于所述支柱的旋转轴,且使其形成点接触。所述凸块是以冲压的方式成形,而于表面形成凹块,内缘形成凸块。所述凸块与所述凹块是为长方形。所述凸块设有多个。所述结合端是弯折为多角形,形成的角度抵顶于衬套的弧状部。所述结合端沿着端面开设有环槽,通过所述环槽而使所述结合端具有弹性。本技术具有以下的优点1.本技术可任意角度静止的旋钮,其中本技术的构件简单,且组装容易。2.本技术可任意角度静止的旋钮,其中本技术通过所述内衬的凸块,而增加压力,使所述支柱可于任意角度静止。其它目的、优点和本技术的新颖特性将从以下详细的描述与相关的附图更加显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外观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沿图1的A-A剖面线所取的剖面图;图4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沿图1的B-B剖面线所取的剖面图;图5为本技术装设于笔记型计算机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装设于笔记型计算机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装设于笔记型计算机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9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装设于笔记型计算机的局部剖视图,表所述内衬装设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沿图9的C-C剖面线所取的剖面图。附件为中国台湾专利证书号数第M265898号枢纽器。附图标记说明10本体;11第一端;12第二端;13固定孔;14凸部;15圆弧部;16旋转轴;17通孔;18挡缘;20衬套;21弧状部;22结合片;23孔;30支柱;31接合部;32固定孔;33旋转轴;34油槽;40内衬;41结合端;42片体;43结合孔;44凹块;45凸块;46环槽;47孔;91主体;92上盖。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外观图。是所述枢纽结合后的示意图。参照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本技术包括有一本体10、一衬套20与一支柱30。所述本体10呈L形,形成有第一端11与第二端12,于第一端11上设有二固定孔13。而第二端12与第一端11结合处,形成有固定处,设为二凸部14,且此处断面的缺口是形成一圆弧部15,而于第二端12的中段处设有一呈弧状的结合部16,所述结合部16形成有通孔17。所述衬套20一端形成一弧状部21,另一端形成一结合片22,于结合片22上形成有二孔23。所述衬套20可设置于所述本体10上。所述弧状部21恰可置于圆弧部15,且所述孔23可套设于本体10的凸部14。所述支柱30,其一端是为接合部31并设有数固定孔32,另一端形成为旋转轴33,且于旋转轴33的外缘设有数个成环状的油槽34,所述旋转轴33可穿入衬套20的弧状部21。参照图3与图4,为本技术沿图1所取的剖面图。所述衬套20的孔23是套设于所述本体10的凸部14,所述孔23是形成为锥形孔23,通过打击所述凸部14,而使所述凸部14填满所述锥形孔23。所述支柱30的旋转轴33是装设于所述衬套20的弧形部21内,而所述弧形部21设于本体10的结合部16内。所述支柱30的旋转轴33是套入所述衬套20的弧状部21,而所述油槽34内可填充润滑油,使所述支柱30于衬套20内旋转顺畅。所述衬套20的弧状部21再穿入所述本体10的结合部16内,所述结合部16内的通孔17形成一挡缘18,所述弧状部21恰抵顶于所述挡缘18处。参照图5至图7,为本技术装设于笔记型计算机的示意图。所述旋钮可搭配任何固定件与转动件做配合,于本实施例中本体10是固定于笔记型计算机的主体91,而所述支柱30固定于笔记型计算机的上盖92。利用所述支柱30穿设于衬套20与本体10内,而通过扳动上盖92使支柱30相对于本体10做旋转。参照图8,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相较于第一实施例,所述第二实施例增加了一构件为一内衬40。所述内衬40一端形成断面为多角形的结合端41,另一端是为一片体42,所述结合端41内形成有结合孔43,且所述结合端41利用冲压加工,而使外壁面形成有数个长方形的凹块44,而其相对应的内壁面处形成有长方形的凸块45,所述结合端41的中间段沿着外缘开有一环槽46,通过所述环槽46而将所述结合端41区隔为两部位,使所述结合端41具有弹性。所述片体42相对于衬套20结合片22的孔23处设有二孔47。参照图9,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装设于笔记型计算机的局部剖视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任意角度静止的旋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本体,呈L形,形成有第一端与第二端,于第一端上设有二固定孔;而第二端与第一端结合处,形成有固定处,而于第二端的中段处设有一结合部;一衬套,一端形成一弧状部,穿设于本体的结合部;另一端形成一结合片,固定于本体的固定处;一支柱,其一端是为接合部,并设有数固定孔,另一端形成为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穿入衬套的弧状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任意角度静止的旋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固定处设为凸部,而所述衬套的结合片上设有孔,将所述孔套于所述凸部上,通过打击所述凸部,填满所述孔,而使所述衬套固定于本体。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任意角度静止的旋钮,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片上的孔设为锥形孔。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任意角度静止的旋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固定处,其断面的开口处是呈圆弧部。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任意角度静止的旋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结合部内形成有通孔。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任意角度静止的旋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柱的旋转轴的外缘设有数个成环状的油槽,所述油槽填充润滑油。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任意角度静止的旋钮,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致军
申请(专利权)人:陈致军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