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城市公园水体生态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33552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8: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城市公园水体生态系统,属于水体生态设计技术领域,包括基底部分以及水体部分。基底部分包括自下而上依次铺设的细砂层、砾石层、卵石层、土层,能够实现水体的初步吸附净化;土层中还添加有微量元素营养剂、PH值改良剂,为水生植物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帮助抵抗病虫害,降低生态系统维护成本。水体部分中种植有多种类水生植物,还投放有微生物菌剂和絮凝药剂,能够进一步提高生态系统自我净化能力,有助于建立微生物种群,保持水体生态系统平衡,提升水体部分的透明度,增强生态系统的美观性,无需频繁更换水体,更加节约维护成本,节约水资源,符合绿色低碳的时代主题,改善了城市居住环境。改善了城市居住环境。改善了城市居住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城市公园水体生态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水体生态设计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城市公园水体生态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当今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人们对于生态设计的要求也日益严苛,而城市公园作为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城市生态系统、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城市公园水体生态系统的构建也逐渐成为建设领域一个热门话题。
[0003]当前,部分城市公园水体生态系统治理不足,水体自净能力匮乏,生物群落构建不合理,导致公园水体出现发臭发黑的情况,严重影响周围居民的居住环境,不能给居民提供一个休憩放松的场合;而且传统的改善做法大多都是直接更换水体,造成水资源浪费严重。因此,如何通过科学的方法对城市公园水体进行水生态系统构建,使公园水体逐渐具备自我净化及自我恢复的能力,是目前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城市公园水体生态系统,利用投放有微量元素营养剂以及PH值改良剂的分层设置的基底部分、投放有微生物菌剂且种植有水生植物的水体部分,有效提升了生态系统的自我净化能力以及美观性,无需频繁更换水体,更加节约维护成本,节约水资源。
[0005]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上述技术目的的。
[0006]一种新型城市公园水体生态系统,包括基底部分以及位于基底部分上方的水体部分,基底部分包括自下而上依次铺设的细砂层、砾石层、卵石层、土层,基底部分中投放有微量元素营养剂和PH值改良剂;水体部分中投放有微生物菌剂和絮凝药剂,水体部分中还种植有多种类水生植物,水生植物包括沉水植物、挺水植物、浮叶植物以及漂浮植物。
[0007]进一步地,所述土层使用的是经过破碎处理和翻松处理的土壤,土壤破碎块径小于5cm,土壤翻松深度不低于15cm。
[0008]进一步地,所述水体部分的水深深度为2m,浅水区水深深度为H1,深水区水深深度为H2,1m≤H1≤1.8m,1.8m<H2≤2m;沉水植物种植在深水区,挺水植物、浮叶植物均种植在浅水区,漂浮植物种植在水体表面。
[0009]进一步地,所述沉水植物扦插入基底部分的土层中,扦插深度为5cm。
[0010]进一步地,所述沉水植物经过暂养处理,暂养时间为7小时,暂养密度小于等于13Kg/m2。
[0011]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2]本技术所提供的新型城市公园水体生态系统,利用分层设置的基底部分实现对水体的初步吸附净化;通过投放微量元素营养剂、PH值改良剂形成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
环境,提高植物生长速度以及存活率,降低生态系统维护成本。水体中投放有微生物菌剂以辅助建立微生物种群,还种植有多种类水生植物,在保持水体生态系统平衡的同时还能够进一步提高水体的自我净化能力、增强城市公园水体生态系统的美观性。
[0013]采用本技术所构建的生态系统,能够对城市公园水体进行净化与调蓄,从而使物种群落稳定、多样,最终形成一种稳定的水体生态系统,符合绿色低碳的时代主题,较大程度上改善了城市居住环境。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所述水体生态系统基底部分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所述水体生态系统水体部分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

细砂层;2

砾石层;3

卵石层;4

土层;5

沉水植物;6

挺水植物;7

浮叶植物;8

漂浮植物。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
[0018]本技术所述的城市公园水体生态系统包括基底部分以及位于基底部分上方的水体部分。
[0019]如图1所示,基底部分包括自下而上依次铺设的细砂层1、砾石层2、卵石层3、土层4;土层4所使用的是经过破碎处理和翻松处理的土壤,其中,土壤破碎块径小于5cm,土壤翻松深度不低于15cm;土层4中还添加有微量元素营养剂,其中的微量元素包括钾、碳、铁、镁、锌、铜、氮、磷,有助于促进植物根系生长,帮助植物抵抗病虫害。城市公园内原有河道底部存在黑色淤泥,在河底容易产生厌氧环境,产生底泥上浮现象,水体扰动时会产生厌氧气泡,影响上部水体营养盐释放,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基底部分还投放有PH值改良剂,本实施例中优选使用生石灰。
[0020]如图2所示,水体部分中投放有微生物菌剂和絮凝药剂;其中,微生物菌剂包括光合细菌、芽孢杆菌,有助于建立微生物种群,保持水体生态系统平衡;絮凝药剂中包含铝盐、氯离子、多聚糖等成分,能够提升水体部分的透明度;微生物菌剂、絮凝药剂的投放量均根据水质变化情况灵活设置。
[0021]水体部分中还种植有多种水生植物,包括沉水植物5、挺水植物6、浮叶植物7、漂浮植物8;本实施例中,优选地,沉水植物5的品种包括矮型苦草、黑藻、狐尾藻、金鱼藻,挺水植物6的品种包括梭鱼草、再力花、美人蕉,浮叶植物7的品种包括睡莲、荇菜,漂浮植物8的品种包括浮萍、凤眼莲。所述沉水植物5经过暂养处理,暂养时间为7小时,暂养密度不大于13Kg/m2;所述沉水植物5扦插入基底部分的土层4中,扦插深度为5cm;所述漂浮植物8采用盆栽种植方式,有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美观性。
[0022]水体部分的水深深度为2m,其中,浅水区水深深度为H1,深水区水深深度为H2,1m≤H1≤1.8m,1.8m<H2≤2m;沉水植物5种植在深水区,挺水植物6、浮叶植物7均种植在浅水区,漂浮植物8种植在水体表面,各类植物相互配合,在净化水体的同时还能增强生态系统的美观性。
[0023]将本技术所述的水体生态系统应用到城市公园中,观赏性强,而且水体自身能够进行自我净化,保持水体干净,为水生植物的生长提供有利的条件,有利于提高其存活率且降低成本。
[0024]所述实施例为本技术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但本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背离本技术的实质内容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做出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进、替换或变型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城市公园水体生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底部分以及位于基底部分上方的水体部分,基底部分包括自下而上依次铺设的细砂层(1)、砾石层(2)、卵石层(3)、土层(4),基底部分中投放有微量元素营养剂和PH值改良剂;水体部分中投放有微生物菌剂和絮凝药剂,水体部分中还种植有多种类水生植物,水生植物包括沉水植物(5)、挺水植物(6)、浮叶植物(7)以及漂浮植物(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公园水体生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层(4)使用的是经过破碎处理和翻松处理的土壤,土壤破碎块径小于5cm,土壤翻松深度不低于15cm。3.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福建严里特黄峰朱思琪李婕陈明珠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八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