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邱星专利>正文

可调式下腰训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3531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8:23
一种可调式下腰训练器,包括均由左、右斜支柱和下横梁固定连接构成的前支架、后支架,前支架、后支架上端通过一腰部托梁的轴颈铰接,前支架、后支架的下横梁之间铰接两根并列的纵向拉梁构成三角形支撑基架,两纵向拉梁之间沿纵向间隔设置多个手抓横杆形成用于反身下腰的手抓爬梯,所述手抓爬梯上安装一可沿纵向拉梁纵向调整位置的辅助手抓架,所述辅助手抓架的左右两侧为“L”形支撑臂,两侧的“L”形支撑臂之间从上到下间隔设置多个横向抓杆,辅助手抓架通过“L”形支撑臂的短臂与手抓爬梯形成可调整位置的安装连接,所述手抓爬梯前端设置脚踏板,所述脚踏板上设置脚部固定带。所述脚踏板上设置脚部固定带。所述脚踏板上设置脚部固定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调式下腰训练器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下腰训练器材,特别涉及一种可调式下腰训练器。

技术介绍

[0002]腰部柔韧性训练是舞蹈、武术、体操等领域的基本功练习项目,在腰部柔韧性训练中,反身下腰是练习者的难点,在腰部没有依托的情况下,练习者往往是采用跪姿练习,依靠膝关节弯曲来替代下腰,无法达到腰部柔韧性的训练目的。而站姿下腰训练,因练习者不能看清身后的情况,后仰时容易摔倒,时有因训练摔伤导致骨折的事故发生。为了防止下腰练习摔倒现象,目前有利用腰部依托的辅助器材对练习者进行下腰训练,申请人于2020年8月公开的CN 111544837A的《下腰训练器》,提供了一种呈三角形支撑结构的腰部柔韧性训练器材,由于腰部依托横梁与位于下方的手抓架存在较大距离,尤其是年龄段较小的初学者在腰部被腰部依托横梁支撑后反身下腰训练时,无法反手抓住下方的手抓架进行下腰的韧带拉伸牵引,难以独自完成练习达到训练目标,如果盲目用力去反手抓握下方的手抓架,容易造成腰椎或肌肉损伤。为了使下腰训练器更能适应初学者的训练,需对现有的下腰训练器进行改进,以适应年龄段较小的训练者和初学的训练者能够独自安全的进行下腰训练。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调式下腰训练器,它能根据年龄段较小的训练者和初学的训练者的自身情况进行调节,有利于训练者独自完成下腰训练,并逐渐提高训练难度。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可调式下腰训练器,包括均由左、右斜支柱和下横梁固定连接构成的前支架、后支架,所述前支架、后支架的上端通过一腰部托梁的轴颈铰接,前支架、后支架的下横梁之间铰接两根并列的纵向拉梁构成三角形支撑基架,两纵向拉梁之间沿纵向间隔设置多个手抓横杆形成用于反身下腰的手抓爬梯,所述手抓爬梯上安装一可沿纵向拉梁纵向调整位置的辅助手抓架,所述辅助手抓架的左右两侧为“L”形支撑臂,两侧的“L”形支撑臂之间从上到下间隔设置多个横向抓杆,所述“L”形支撑臂的长臂向上延伸,短臂向前延伸,辅助手抓架通过短臂与手抓爬梯形成可调整位置的安装连接,所述手抓爬梯前端设置脚踏板,所述脚踏板上设置脚部固定带。
[0006]各侧“L”形支撑臂的短臂的下端分别设置两个固定挂钩,各固定挂钩的开口方向相同,两个固定挂钩的间距与手抓爬梯上相邻的两个手抓横杆的间距相同,辅助手抓架通过固定挂钩钩在手抓爬梯上两个相邻的手抓横杆上固定。
[0007]所述左、右斜支柱与下横梁分别通过连接座连接固定,所述连接座的底部为圆弧面,上端为供斜支柱插入连接固定的上插筒,一侧端为供下横梁插入连接固定的横插筒。
[0008]所述手抓爬梯的纵向拉梁包括前段梁、后段梁,前段梁、后段梁的相向端通过销轴
铰接使手抓爬梯可从中间弯折形成收折,所述手抓爬梯弯折处两边的手抓横杆通过一防止手抓爬梯弯折的限位块卡紧锁定。
[0009]所述限位块的一端通过轴孔套在手抓爬梯弯折处一边的手抓横杆上,另一端设置一向下延伸的限位卡子,该限位卡子卡住手抓爬梯弯折处另一边的手抓横杆,锁定手抓爬梯的伸直状态。
[0010]所述前段梁、后段梁的相向端的下半部对应设置延伸出的铰接部,该铰接部的铰接孔轴心与前段梁、后段梁的下端边线在一条直线上,前段梁、后段梁的相向端的上半部设有垂直于下端边线的限位部。
[0011]所述左、右斜支柱均为由内、外管间隙配合的伸缩调节结构,调节的高度用锁定螺栓固定,所述内管上设有表示调节高度的位置刻度线。
[0012]所述后支架的左、右斜支柱之间安装一可拆卸的压腿横梁,所述压腿横梁的两端分别卡在左、右斜支柱上设置的卡接座上的卡槽中定位。
[0013]所述卡接座上设置两个不同高度位置的卡槽,两个卡槽用于调整压腿横梁的高度位置。
[0014]所述后支架的下横梁上通过防脱钩安装一手抓拉绳,用于供训练者选择使用。
[00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三角形支撑基架的前支架、后支架的下横梁之间铰接两根并列的纵向拉梁,在两纵向拉梁之间沿纵向间隔设置多个手抓横杆形成用于反身下腰的手抓爬梯,在手抓爬梯上安装一可沿纵向拉梁纵向调整位置的辅助手抓架,所述辅助手抓架的左右两侧为“L”形支撑臂,两侧的“L”形支撑臂之间从上到下间隔设置多个横向抓杆,所述“L”形支撑臂的长臂向上延伸,短臂向前延伸,辅助手抓架通过短臂与手抓爬梯形成可调整位置的安装连接。这种结构的可调式下腰训练器,训练者可以根据自己年龄段和身材的大小,以及腰部柔韧性的实际情况,选择是否采用辅助手抓架进行训练,身材较小或初学的训练者采用辅助手抓架,将辅助手抓架安装在手抓爬梯上适合自己的位置,在训练时使双手能够反身抓住辅助手抓架进行韧带拉伸,并在训练过程中逐步增大训练强度,直至双手能够反身抓住手抓爬梯上的手抓横杆,即可将辅助手抓架从手抓爬梯上拆除,直接利用手抓爬梯进行训练,由此解决了身材较小或初学的训练者无法反身抓握手抓爬梯进行训练的问题。训练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训练程度,沿手抓爬梯的纵向选择位置,把辅助手抓架安装在手抓爬梯上,而且安装快捷方便,固定稳定。
[0016]各侧“L”形支撑臂的短臂的下端分别设置两个固定挂钩,各固定挂钩的开口方向相同,两个固定挂钩的间距与手抓爬梯上相邻的两个手抓横杆的间距相同,辅助手抓架通过固定挂钩钩在手抓爬梯上两个相邻的手抓横杆上固定。由于辅助手抓架是通过下端固定挂钩钩在两个相邻的手抓横杆上固定,又由于各固定挂钩的开口方向相同,方便安装或取下,在训练者抓住辅助手抓架长臂上的横向抓杆用力时,只能使固定挂钩越钩越紧,可以防止辅助手抓架从手抓爬梯脱落,避免训练时发生意外。
[0017]所述左、右斜支柱与下横梁分别通过连接座连接固定,所述连接座的底部为圆弧面,上端为供斜支柱插入连接固定的上插筒,一侧端为供下横梁插入连接固定的横插筒。将左、右斜支柱与下横梁分别通过连接座连接固定,使斜支柱、下横梁、连接座能够分别制作加工,可以简化模具设计,利于加工制造,并且装配时也方便快捷;而连接座底部的圆弧面,能够在调整本训练器的高度后,始终保持与地面接触的平稳性,保证训练安全。
[0018]所述手抓爬梯的纵向拉梁包括前段梁、后段梁,前段梁、后段梁的相向端通过销轴铰接使手抓爬梯可从中间弯折形成收折,所述手抓爬梯弯折处两边的手抓横杆通过一防止手抓爬梯弯折的限位块卡紧锁定。采用这种结构,能够在手抓爬梯的纵向拉梁展开伸直后,用限位块卡紧锁定。用限位块锁定手抓爬梯的伸直状态,可防止当手抓爬梯弯折处附近受到向上的拉力时发生弯折,保证可调式下腰训练器在训练时的稳定性,即当辅助手抓架移动到靠近手抓爬梯弯折处,或者训练者手抓在靠近手抓爬梯弯折处的手抓横杆进行下腰训练的状态,手抓爬梯也不会在训练者做用力牵拉的状况下发生弯折变形。
[0019]所述限位块的一端通过轴孔套在手抓爬梯弯折处一边的手抓横杆上,另一端设置一向下延伸的限位卡子,该限位卡子卡住手抓爬梯弯折处另一边的手抓横杆,锁定手抓爬梯的伸直状态。这样既能够通过限位块的两端对手抓爬梯形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式下腰训练器,包括均由左、右斜支柱和下横梁固定连接构成的前支架、后支架,所述前支架、后支架的上端通过一腰部托梁的轴颈铰接,前支架、后支架的下横梁之间铰接两根并列的纵向拉梁构成三角形支撑基架,两纵向拉梁之间沿纵向间隔设置多个手抓横杆形成用于反身下腰的手抓爬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抓爬梯上安装一可沿纵向拉梁纵向调整位置的辅助手抓架,所述辅助手抓架的左右两侧为“L”形支撑臂,两侧的“L”形支撑臂之间从上到下间隔设置多个横向抓杆,所述“L”形支撑臂的长臂向上延伸,短臂向前延伸,辅助手抓架通过短臂与手抓爬梯形成可调整位置的安装连接,所述手抓爬梯前端设置脚踏板,所述脚踏板上设置脚部固定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式下腰训练器,其特征在于:各侧“L”形支撑臂的短臂的下端分别设置两个固定挂钩,各固定挂钩的开口方向相同,两个固定挂钩的间距与手抓爬梯上相邻的两个手抓横杆的间距相同,辅助手抓架通过固定挂钩钩在手抓爬梯上两个相邻的手抓横杆上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式下腰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斜支柱与下横梁分别通过连接座连接固定,所述连接座的底部为圆弧面,上端为供斜支柱插入连接固定的上插筒,一侧端为供下横梁插入连接固定的横插筒。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式下腰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抓爬梯的纵向拉梁包括前段梁、后段梁,前段梁、后段梁的相向端通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星
申请(专利权)人:邱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