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德良专利>正文

改良的继电器连接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3420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改良的继电器连接座,包括一上方设有插孔的上壳体,一设有独立体可活动套入壳体内的针板及适于上壳体底部开口的底盖所组成,上壳体两侧设有端子连接座,每一端子位上设有内凹穿孔,在相对位壳壁设一贯穿缝隙,每一端子位与插孔设置一金属接片;针板设有数只长柱以对应上壳体内的插孔,长柱前端作为各插孔金属连接片的底部支撑;底盖为一空板板体,设有与上壳体互扣的结合位,底盖可通用而针板可依插孔数作不同规格机动替换。(*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继电器连接座,尤指一种具有独立的针板与通用的底盖,可降低产品成型的不良率,及可增进组装机动性的新式结构。较先进的常用继电器连接座,如图6所示,其端子座与继电器插孔间采用金属连接片相连,对接的底盖3上设有等量的十字形柱体313以撑托连接片2的底部加强其受插的承受力,设计上组装较为方便,可节省人工,且座内配线规划可趋于条理,并使连接片2具有相对设薄的优点,故有利于未来连接座小型化的实用需求,唯其结构设计上存有如下缺点1,其底盖3除中间设有等量的突柱体313外,在两侧需各设有两排端子十字方形柱体313、312,两排十字方形柱体313、312较长且上方需设孔槽4供预理螺帽41,故整个底盖3呈现一长抽的不等形体,使射出成型时柱体容易产生收缩变形,造成不良率的提高。2,成型的底盖3上所设的十字方形柱体313数量一定,只能适用于单一规格产品,在别种规格无法适用,故会对每一不同接脚数目的连接座都需另外特别配置一底盖3以供使用,整体生产模具耗费颇巨且又平添物料管理储放人麻烦。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生产制造,可缩减模具费用,提高优良品率,且组装又可通用替换各式不同规格的新式继电器连接座。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主要包括一壳体。一针板及一底盖,其特点是一上壳体,其上设有继电器插孔,两侧端设有阶级状的端子连接座,并以隔板区隔成数个端子位,每一端子位上设有内凹穿孔以埋置一螺母,在相对位上的阶级转折位壳壁处设一贯穿缝隙,每一端子位及插孔间供设置一金属接片,在上壳体下侧设有卡孔;一针板,为一独立的个体可活动套入上壳体内,其上设有数只长柱以对应上壳体继电器的插孔,长柱前端设有置入金属连接片底部的径缩突点,以长柱的前端作为各插孔金属连接片的底部支撑;一底盖,为适于上壳体底部开口的空板体,其侧边上设有卡柱与上壳体的卡孔互扣结合,互盖时将针板抵紧置于上壳体内。上述结构设计中可在上壳体内设有对位孔及针板上设对位柱,使两者结合时可确保准确对位。本技术的优点是在上壳体设有卡孔与底盖相对侧位设有卡柱予对接,装拆方便;针板为一小型的独立体连接座,不同规格的产品,只要替换成不同规格的连接座,即替换适当的针板即可完成,底盖均可通用,有利于制造生产机动调配,降低生产成本。在上壳体内设有对位孔,针板上设有对位柱,使两者结合可确保准确对位。为进一步介绍本技术的结构组成及其技术特征,配合附图介绍,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设置金属连接片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设置针板插入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组合平面示图。图5为本技术针板与底盖可灵活替换的应用例图。图6为常用继电器连接座的立体分解图。上述附图中各标号表示1-上壳体,11-开口,12-插孔,13-连接座,131-隔板,132-端子位,133-穿孔,134-螺母,14-隙缝15-卡孔,16-对位孔,2-针板,21-平板,22-长柱,23-突点,24-对位孔,3-底盖,31-卡柱,4-连接片,41-穿孔,42-方形端,43-对夹片,44-方框。首先请参阅图1所示,本技术改良的继电器连接座,主要由一上壳体1、一针板2及一底盖3所组成;其特点是一上壳体1,在下方设有开口11的空心壳体,其壳体上设有继电器插孔12,两侧设有阶级状的端子连接座13,其间并以隔板131区隔出数个端子位132,每一端子位132上设有内凹穿孔133以埋置一只螺母134,在相对的阶级转折位处设有一贯穿缝隙14,使金属连接片4可由此穿出,又在上壳体1底下侧设有卡孔15供底盖3盖合对接。一针板2,为一平板21上突设有数只长柱22的独立体可活动套入上壳体1内,长柱22的数量对应于上壳体1的插孔12数,并以长柱22前端作为各插孔金属连接片4的底部支撑,以增加金属连接片4受插的承受力。一底盖3,为一适于上壳体1底部开口11的空板体,其侧边设有卡柱31可与上壳体的卡孔15互扣结合,两者互盖时恰可将针板2抵紧置于上壳体1内。组合时如图2所示,先在每一端子位132内凹穿孔133埋入螺母134,再在端子位132及插孔12设置一金属连接片4,金属连接片4为互呈避让的不同多折状,设有穿孔41的方形端42可由上壳体内经缝隙14穿出,以垫片及螺丝固定在端子位132上,另端一体弯成的对夹片43填置在插孔12的留空位中。待一一设妥后如图3所示,将针板2对准插孔12底下空位置入,以长柱22顶端所设的径缩突点23置入对夹片43底部围成的方框44定位,初步撑起每一金属连接片4,最后如图4所示再将后盖3盖合,使留置上壳体1内的针板2进一步的抵住连接片4以取得紧贴良好的稳固效果。另外,上述结构设计中可在上壳体1内设有对位孔16及针板2上设对位柱24,使两者结合时可确保准确的对位不虞偏掉。如图5所示,本技术有利于生产制造的应用例,当本技术的上壳体1要从开口11处替换成不同规格的连接座,仅要替换适当的内部针板2即可简单完成,底盖3部分完全不必替换均可通用,由于在组装上具有方便替换的实用特性,故生产上可获得较机动的调配。综上所述,本技术的结构新颖其有效设计,确实使继电器连接座在制造上更趋机动容易,可大幅度降低成本,除此,针板因是一小型的独立体,成型上亦较易射出无常用式过长变形的问题产生,而底盖的通用设计亦使制模费用可大为降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良的继电器连接座,主要由上壳体、针板及底盖所组成,其特征在于:一上壳体,其上设有继电器插孔,两侧端设有端子连接座,每一端子位上设有内凹穿孔以埋置一螺母,在相对位上的壳壁设一贯穿缝隙,每一端子位及插孔间供设置一金属接片;一针板, 为一独立的个体可活动套入上壳体内,其上设有数只长柱以对应上壳体继电器的插孔,以长柱的前端作为各插孔金属连接片的底部支撑;一底盖,为适于上壳体底部开口的空板体,其侧边上设有卡柱与上壳体的卡孔互扣结合,互盖时将针板抵紧置于上壳体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良的继电器连接座,主要由上壳体。针板及底盖所组成,其特征在于一上壳体,其上设有继电器插孔,两侧端设有端子连接座,每一端子位上设有内凹穿孔以理置一螺母,在相对位上的壳壁设一贯穿缝隙,每一端子位及插孔间供设置一金属接片;一针板,为一独立的个体可活动套入上壳体内,其上设有数只长柱以对应上壳体继电器的插孔,以长柱的前端作为各插孔金属连接片的底部支撑;一底盖,为适于上壳体底部开口的空板体,其侧边上设有卡柱与上壳体的卡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德良
申请(专利权)人:周德良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