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悬索桥吊索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3357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8: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悬索桥吊索连接结构,涉及悬索桥吊索技术领域,包括将索股顶端与索夹耳板连接固定的吊索上端连接结构和将索股底端与主梁耳板连接固定的吊索下端连接结构;吊索上端连接结构的上端叉形耳板通过上端销轴与索夹耳板连接,吊索下端连接结构的下端叉形耳板通过下端销轴与主梁耳板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上锚杯与上端套筒、上端叉形耳板以及下锚杯与下端套筒、下端叉形耳板均采用嵌入配合连接的连接形式,上端套筒和下端套筒与索股之间以密封填料填充密实,下端套筒端部还增设有密封罩,提高了结构的整体防水性能,上端销轴和下端销轴外部的衬套为三段式结构,在保证结构整体强度的前提下,提高了润滑性能。提高了润滑性能。提高了润滑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悬索桥吊索连接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悬索桥吊索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吊索与主梁或锁夹连接的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悬索桥是以通过索塔悬挂并锚固于基础的吊索和主缆作为上部结构主要承重构件的桥梁,其荷载由吊索传递给主缆,再由主缆通过索塔传递到锚碇和基础。悬索桥的吊索在荷载的传递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悬索桥的主要受力构件之一。
[0003]尽管现有的吊索结构强度已经较高,也相应采取了防护措施,但由于短吊索特殊的工作状态和环境,吊索结构会不可避免地出现转动失效、防护失效的问题,尤其是近年来交通流量急剧增加,交变荷载的频率和幅度急剧增长,现有的吊索易产生腐蚀疲劳损伤,严重的甚至发生断裂的情况。目前,只能通过更换损坏的吊索结构来解决吊索结构损伤、断裂的问题,却无法消除悬索桥使用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正是为了避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悬索桥吊索连接结构。
[0005]本技术为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悬索桥吊索连接结构,包括将索股顶端与索夹耳板连接固定的吊索上端连接结构和将所述索股底端与主梁耳板连接固定的吊索下端连接结构,所述吊索上端连接结构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上端叉形耳板、上锚杯和上端套筒,所述上锚杯为上部呈圆筒状、下部呈直径递减的锥筒状的杯型结构,其上端套设于所述上端耳板下端外部,与所述上端耳板螺纹配合连接,下端套设于所述上端套筒上端外部,与所述上端套筒螺纹配合连接;
[0006]上锚点防水盖设于所述上端叉形耳板与所述上锚杯连接处,其端面位于所述上端叉形耳板和所述上锚杯之间,密封套设于所述上端叉形耳板末端外部并于所述上端叉形耳板连接固定,开口朝向所述上锚杯,侧壁密封套设于所述上锚杯外部;
[0007]所述索夹耳板插设于所述上端叉形耳板内,两者通过上端销轴连接,所述上端销轴与所述索夹耳板和所述上端叉形耳板之间分别设锡青铜衬套和DU衬套;所述索股穿设经过所述上端套筒和所述上锚杯内部,其顶端热铸锚连接于所述上锚杯内;
[0008]所述吊索下端连接结构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下端叉形耳板、下锚杯、下端套筒和密封罩,所述下锚杯为下部呈圆筒状、上部呈直径递减的锥筒状的杯型结构,其下端套设于所述下端叉形耳板外部,与所述下端叉形耳板螺纹配合连接;所述下端套筒下端套设于所述下锚杯上端外部,与所述下锚杯螺纹配合连接;
[0009]所述密封罩下端和上端分别密封套设于所述下端套筒上端和所述索股外部,所述密封罩与所述下端套筒上端面之间形成空腔;
[0010]所述主梁耳板插设于所述下端叉形耳板内,两者通过下端销轴连接,所述下端销
轴与所述主梁耳板和所述下端叉形耳板之间分别设锡青铜衬套和DU衬套;所述索股穿设经过所述下锚杯、所述下端套筒和所述密封罩,其底端热铸锚连接于所述下锚杯内。
[0011]进一步的,所述下锚杯上端设有凸起的连接部,并通过所述连接部螺纹配合连接于所述下端套筒下端内,所述下锚杯与所述下端套筒连接处外表面平齐。
[0012]进一步的,所述上端套筒和所述下端套筒与所述索股之间以密封填料填充密实。
[0013]进一步的,所述上端销轴和所述下端销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端叉形耳板和所述下端叉形耳板的两侧平齐,所述上端销轴或所述下端销轴的两端分别挡设通过螺栓与所述上端叉形耳板或所述下端叉形耳板连接固定的上挡板或下挡板。
[0014]进一步的,所述上锚点防水盖与所述上锚杯的接缝处以及所述上端套筒与所述索股的接缝处设有上密封压环。
[0015]进一步的,所述上锚点防水盖和所述上端套筒与对应的所述上密封压环之间设有密封圈。
[0016]进一步的,所述密封罩与所述下端套筒的接缝内以及所述密封罩与所述索股的接缝内设有密封条,所述空腔内于所述下端套筒与所述索股的接缝处设有密封条。
[0017]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悬索桥吊索连接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8]1、本技术上锚杯与上端套筒、上端叉形耳板以及下锚杯与下端套筒、下端叉形耳板均采用嵌入配合连接的连接形式,上端套筒和下端套筒与索股之间以密封填料填充密实,下端套筒端部还增设有密封罩,提高了结构的整体防水性能;
[0019]2、本技术上端销轴和下端销轴外部的衬套为三段式结构,上端销轴和下端销轴与上端叉形耳板和下端叉形耳板之间采用抗变形能力较强的DU衬套,上端销轴和下端销轴与索夹耳板和主梁耳板之间采用润滑性能较好的锡青铜衬套,在保证结构整体强度的前提下,提高了润滑性能;
[0020]3、本技术的上端销轴和下端销轴不外露,上挡板和下挡板分别设于上端销轴和下端销轴的端部外侧,避免上端销轴和下端销轴与上挡板和下挡板卡死的同时,还分别通过上挡板和下挡板实现了上端销轴和下端销轴的限位。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主梁耳板、吊索上端连接结构和索股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索夹耳板、吊索下端连接结构和索股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
[0024]1、主梁耳板;2、索夹耳板;3、索股;4、吊索上端连接结构,411、上端叉形耳板,412、上锚杯,413、上端套筒,414、上锚点防水盖,415、上端销轴,416、上挡板,417、上密封压环;5、吊索下端连接结构,511、下端叉形耳板,512、下锚杯,513、下端套筒,514、密封罩,515、下端销轴,516、下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
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如图1~图2所示,其结构关系为:包括将索股3顶端与索夹耳板2连接固定的吊索上端连接结构4和将索股3底端与主梁耳板1连接固定的吊索下端连接结构5,吊索上端连接结构4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上端叉形耳板411、上锚杯412和上端套筒413,上锚杯412为上部呈圆筒状、下部呈直径递减的锥筒状的杯型结构,其上端套设于上端耳板411下端外部,与上端耳板411螺纹配合连接,下端套设于上端套筒413上端外部,与上端套筒413螺纹配合连接;
[0027]上锚点防水盖414设于上端叉形耳板411与上锚杯412连接处,其端面位于上端叉形耳板411和上锚杯412之间,密封套设于上端叉形耳板411末端外部并于上端叉形耳板411连接固定,开口朝向上锚杯412,侧壁密封套设于上锚杯412外部;
[0028]索夹耳板2插设于上端叉形耳板411内,两者通过上端销轴415连接,上端销轴415与索夹耳板2和上端叉形耳板411之间分别设锡青铜衬套和DU衬套;索股3穿设经过上端套筒413和上锚杯412内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悬索桥吊索连接结构,包括将索股(3)顶端与索夹耳板(2)连接固定的吊索上端连接结构(4)和将所述索股(3)底端与主梁耳板(1)连接固定的吊索下端连接结构(5),其特征在于:所述吊索上端连接结构(4)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上端叉形耳板(411)、上锚杯(412)和上端套筒(413),所述上锚杯(412)为上部呈圆筒状、下部呈直径递减的锥筒状的杯型结构,其上端套设于所述上端叉形耳板(411)下端外部,与所述上端叉形耳板(411)螺纹配合连接,下端套设于所述上端套筒(413)上端外部,与所述上端套筒(413)螺纹配合连接;上锚点防水盖(414)设于所述上端叉形耳板(411)与所述上锚杯(412)连接处,其端面位于所述上端叉形耳板(411)和所述上锚杯(412)之间,密封套设于所述上端叉形耳板(411)末端外部并于所述上端叉形耳板(411)连接固定,开口朝向所述上锚杯(412),侧壁密封套设于所述上锚杯(412)外部;所述索夹耳板(2)插设于所述上端叉形耳板(411)内,两者通过上端销轴(415)连接,所述上端销轴(415)与所述索夹耳板(2)和所述上端叉形耳板(411)之间分别设锡青铜衬套和DU衬套;所述索股(3)穿设经过所述上端套筒(413)和所述上锚杯(412)内部,其顶端热铸锚连接于所述上锚杯(412)内;所述吊索下端连接结构(5)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下端叉形耳板(511)、下锚杯(512)、下端套筒(513)和密封罩(514),所述下锚杯(512)为下部呈圆筒状、上部呈直径递减的锥筒状的杯型结构,其下端套设于所述下端叉形耳板(511)外部,与所述下端叉形耳板(511)螺纹配合连接;所述下端套筒(513)下端套设于所述下锚杯(512)上端外部,与所述下锚杯(512)螺纹配合连接;所述密封罩(514)下端和上端分别密封套设于所述下端套筒(513)上端和所述索股(3)外部,所述密封罩(514)与所述下端套筒(513)上端面之间形成空腔;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尤平张立奎黄维树杨洋张小丹蔡传勇黄贺洪连俊峰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