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末端可控的引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33007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8: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末端可控的引流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引流管、引流瓶和第二引流管,第一引流管一端连接医用中心负压吸引系统终端,第二引流管另一端插入患者体内,第二引流管与患者身体接触端设有压力传感器,医用中心负压吸引系统终端设有显示屏,显示屏和压力传感器分别连接医用中心负压吸引系统控制端,显示屏显示医用中心负压吸引系统终端的首端负压值及压力传感器监测的末端负压值。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医用中心负压吸引系统控制端控制医用中心负压吸引系统终端的负压值,同时,医用中心负压吸引系统控制端连接压力传感器,三通阀控制通过压力传感器的负压值,显示屏可同时显示首端负压值和末端负压值,负压精度高,提高了引流效果。高了引流效果。高了引流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末端可控的引流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用器械
,尤其是涉及一种末端可控的引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负压引流技术,即负压创面治疗技术,负压创面治疗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用于治疗创面的一项新技术,它利用生物半透膜使开放创面封闭,使用专用负压机产生一定的负压,通过引流管和敷料作用于清创后的创面。 目前的研究证明,该疗法能够加速创面部位的血液循环,显著促进新生血管进入创面,刺激肉芽组织的生长,充分引流,减轻水肿,减少污染,抑制细菌生长,能够直接加快创面愈合,或为手术修复创造条件。是一种高效、简单、经济,促进创面愈合的纯物理疗法。
[0003]目前,临床上在进行负压引流术时,负压是经中心设备进入引流管,经引流瓶后,再通过引流管进入患者体内。负压值是维持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的重要因素。现有技术中,负压从首端装置,即中心设备带出来的负压有显示负压值,但是末端,即到达患者身上的负压值没有显示,导致末端负压值不可控,影响引流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引流装置,尤其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专门适用于负压封闭引流术中,引流装置首端及末端负压值可调可控、可显示、可记录,引流精度高、效果好的一种末端可控的引流装置。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末端可控的引流装置,包括第一引流管,所述第一引流管一端连接医用中心负压吸引系统终端,所述第一引流管另一端连接引流瓶一端,所述引流瓶另一端连接第二引流管一端,所述第二引流管另一端插入患者体内,所述第二引流管与患者身体接触端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医用中心负压吸引系统终端设有显示屏,所述显示屏连接医用中心负压吸引系统控制端,所述医用中心负压吸引系统控制端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所述显示屏显示所述医用中心负压吸引系统终端的首端负压值及所述压力传感器监测的末端负压值。
[0006]进一步的,所述引流瓶包括瓶体,所述瓶体顶部设有瓶口,所述瓶口处设有密封装置,所述密封装置密封所述瓶口,所述密封装置上设有吸引口和进液口,所述吸引口连接所述第一引流管一端,所述进液口连接所述第二引流管一端。
[0007]进一步的,所述密封装置包括密封片、密封套和瓶盖,所述瓶口上套有所述密封套,所述密封套顶部内圆柱面上设有环形凹台,所述密封片底面设有环形凸台,所述密封片置于所述密封套上,所述瓶盖套在所述密封片与所述密封套外表面,当所述瓶盖拧紧时,所述环形凸台置于所述环形凹台内,实现所述瓶口密封。
[0008]进一步的,所述瓶盖和所述密封片上均设有所述吸引口和所述进液口,所述第一引流管通过所述吸引口进入所述瓶体内部,所述第二引流管通过所述进液口进入所述瓶体内部,所述瓶体内的所述第二引流管为扁平状。
[0009]进一步的,所述瓶体外表面设有刻度线。
[0010]进一步的,所述压力传感器为环形柱状体,所述压力传感器置于所述第二引流管外表面,所述压力传感器置于患者体外。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引流管上设有三通阀。
[0012]进一步的,所述三通阀包括阀体,所述阀体包括阀体第一端、阀体第二端和阀体第三端,所述阀体第一端、所述阀体第二端和所述阀体第三端呈“人”字形设置,所述阀体第一端与所述阀体第二端之间夹角为120
°
,所述阀体第一端与所述阀体第三端之间夹角为120
°
,所述阀体第二端与所述阀体第三端之间夹角为120
°
,所述阀体第一端和所述阀体第二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引流管,所述阀体第三端连接加药装置。
[0013]进一步的,所述三通阀还包括阀芯,所述阀芯为圆柱体,所述阀芯密封置于所述阀体内中心位置,所述阀芯顶部通过旋转轴连接旋转手柄,所述阀芯圆柱面上设有通道,通过转动所述旋转手柄,实现所述通道连通和闭合。
[0014]进一步的,所述通道包括互相连通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二通道之间设有120
°
夹角,所述通道使所述三通阀具有两种状态,
[0015]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阀体第一端连通时,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阀体第二端连通,所述阀芯与所述阀体第三端密封闭合,实现引流操作;
[0016]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阀体第三端连通时,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阀体第一端连通,所述阀芯与所述阀体第二端密封闭合,实现加药操作。
[0017]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0018]1、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医用中心负压吸引系统控制端控制医用中心负压吸引系统终端的负压值,首端负压值通过显示屏显示,同时,医用中心负压吸引系统控制端连接压力传感器,三通阀控制通过压力传感器的负压值,末端负压值通过显示屏显示,显示屏可同时显示首端负压值和末端负压值,负压精度高,提高了引流效果。
[0019]2、本技术通过三通阀连接第二引流管和加药装置,当阀体第一端与阀体第二端连通时,方便患者进行引流,当阀体第二端与阀体第三端连通时,方便患者进行加药操作,省时省力,清洁卫生。
[0020]3、本技术通过中心负压吸引系统产生负压,负压依次经第一引流管、引流瓶、第二引流管进入患者体内,将患者体内的液体经第二引流管引入引流瓶内,引流瓶上设有刻度线,方便医护人员记录引流量。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引流瓶剖视图。
[0023]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三通阀引流状态示意图。
[0024]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三通阀加药状态示意图。
[0025]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三通阀结构剖视图。
[0026]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图。
[0027]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压力传感器的数据采集电路图。
[0028]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显示屏的接口电路图。
[0029]图中:
[0030]1、显示屏
ꢀꢀꢀ
2、医用中心负压吸引系统终端
ꢀꢀꢀ
3、第一引流管
[0031]4、引流瓶
ꢀꢀꢀꢀꢀꢀꢀ
5、刻度线
ꢀꢀꢀꢀꢀꢀꢀꢀꢀ
6、第二引流管
[0032]7、三通阀
ꢀꢀꢀꢀꢀꢀꢀ
8、压力传感器
ꢀꢀꢀꢀꢀꢀ
9、患者
[0033]10、瓶盖
ꢀꢀꢀꢀꢀꢀꢀꢀ
11、吸引口
ꢀꢀꢀꢀꢀꢀꢀꢀꢀ
12、阀体第一端
[0034]13、阀体第二端
ꢀꢀ
14、阀体第三端
ꢀꢀꢀꢀꢀ
15、第一通道
[0035]16、第二通道
ꢀꢀꢀꢀ
17、阀芯
ꢀꢀꢀꢀꢀꢀꢀꢀꢀ
18、阀体
[0036]19、旋转轴
ꢀꢀꢀꢀꢀꢀ
20、旋转手柄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末端可控的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引流管,所述第一引流管一端连接医用中心负压吸引系统终端,所述第一引流管另一端连接引流瓶一端,所述引流瓶另一端连接第二引流管一端,所述第二引流管另一端插入患者体内,所述第二引流管与患者身体接触端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医用中心负压吸引系统终端设有显示屏,所述显示屏连接医用中心负压吸引系统控制端,所述医用中心负压吸引系统控制端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所述显示屏显示所述医用中心负压吸引系统终端的首端负压值及所述压力传感器监测的末端负压值。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末端可控的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瓶包括瓶体,所述瓶体顶部设有瓶口,所述瓶口处设有密封装置,所述密封装置密封所述瓶口,所述密封装置上设有吸引口和进液口,所述吸引口连接所述第一引流管一端,所述进液口连接所述第二引流管一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末端可控的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装置包括密封片、密封套和瓶盖,所述瓶口上套有所述密封套,所述密封套顶部内圆柱面上设有环形凹台,所述密封片底面设有环形凸台,所述密封片置于所述密封套上,所述瓶盖套在所述密封片与所述密封套外表面,当所述瓶盖拧紧时,所述环形凸台置于所述环形凹台内,实现所述瓶口密封。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末端可控的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瓶盖和所述密封片上均设有所述吸引口和所述进液口,所述第一引流管通过所述吸引口进入所述瓶体内部,所述第二引流管通过所述进液口进入所述瓶体内部,所述瓶体内的所述第二引流管为扁平状。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一种末端可控的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瓶体外表面设有刻度线。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一种末端可控的引流装置,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轶方婷婷叶榆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