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加固治理液化地基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32926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8: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加固治理液化地基的装置,包括支架、夯机、沉管和震动单元,沉管包括管体、若干活动叶瓣、水平仪、顶部承载台和吊头,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改进治理液化地基的装置,以砂土为原材料,利用管体挤压液化地基,并于管体内添加砂土并提升密度,再将管体从液化地基中取出,从而有效完成对液化地基的固化,进而实现对液化地基的处理,且不会产生对液化地基周边环境的污染。产生对液化地基周边环境的污染。产生对液化地基周边环境的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加固治理液化地基的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岩土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加固治理液化地基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饱和松散砂土地基在地震荷载作用下会发生液化,宏观上表现为土体中孔隙水压力上升,同时土体固相的有效接触应力为零,这时土体性质类似于流体并丧失抗剪强度,地震液化造成以下危害:例如房屋倾斜、地基沉降、地铁隧道上浮、道路路基滑移等。
[0003]现有的治理液化地基的装置通常采用灌浆的方式进行液化地基的治理,但是会导致灌浆采用的浆料在灌注时,会因机械震动等因素分布在周边,从而对周边环境产生污染,同时使用浆料会导致处理成本上升,影响液化地基的治理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的液化地基治理手段会导致周边环境受到污染,且处理成本上升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用于加固治理液化地基的装置。
[0005]一种用于加固治理液化地基的装置,包括支架、夯机、沉管和震动单元,所述沉管设置于所述支架的内部,且与所述支架滑动连接,所述夯机设置于所述支架的上侧,且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所述震动单元则设置于所述支架的下侧,且与所述沉管相配合,所述沉管包括管体、若干活动叶瓣、水平仪、顶部承载台和吊头,所述管体与所述支架契合,并设置于所述支架的内部,若干所述活动叶瓣均设置于所述管体的下侧,且均与所述管体活动连接,若干所述活动叶瓣与所述管体的下侧相契合,所述水平仪嵌设于所述管体的外侧,所述顶部承载台则设置于所述管体的上侧,并与所述夯机抵接,所述吊头也设置于所述管体的上侧,且外接吊机。<br/>[0006]其中,所述管体具有若干沉降环板和受力架,若干所述沉降环板均设置于所述管体的内部,且每块所述沉降环板的内径均从上至下逐渐缩小,所述受力架设置于所述管体的外侧,且所述受力架与所述震动单元配合。
[0007]其中,若干所述活动瓣均包括瓣叶、活动气缸和两根连杆,所述活动气缸设置于所述管体的内部,且所述活动气缸的输出端与两根所述连杆的连接处连接,两根所述连杆相互连接,且连接后两根所述连杆的相对距离最远的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瓣叶和所述管体。
[0008]其中,所述支架包括稳定架、支脚、沉降钉和连接架,所述支脚设置于所述稳定架的四周,所述沉降钉则设置于所述支脚的下侧,所述连接架设置于所述稳定架的上侧,并与所述夯机螺纹连接。
[0009]其中,所述稳定架具有若干转子、滑槽和贯穿孔,所述滑槽设置于所述稳定架的内部,且与所述贯穿孔连通,若干所述转子则设置于所述滑槽的内部,且若干所述转子均与所述管体转动连接,所述贯穿孔则沿竖直方向贯穿所述稳定架,且所述贯穿孔与所述管体契合。
[0010]其中,所述震动单元包括敲打锤、保护外壳、冲击杆和回转齿轮组,所述敲打锤与所述冲击杆固定连接,且所述敲打锤与所述受力架配合,所述冲击杆设置于所述回转齿轮组的中间,且所述冲击杆与所述回转齿轮组相配合,所述回转齿轮组则设置于所述冲击杆的两侧,所述保护外壳则包覆所述冲击杆和所述回转齿轮组的外周侧。
附图说明
[001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2]图1是本技术一种用于加固治理液化地基的装置的轴测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本技术一种用于加固治理液化地基的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4]图3是本技术一种用于加固治理液化地基的装置的震动单元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5]图4是本技术一种用于加固治理液化地基的装置的稳定架的轴测结构示意图。
[0016]10

支架、20

夯机、30

沉管、40

震动单元、11

稳定架、12

支脚、13

沉降钉、14

连接架、31

管体、32

活动叶瓣、33

水平仪、34

顶部承载台、35

吊头、41

敲打锤、42

保护外壳、43

冲击杆、44

回转齿轮组、111

转子、112

滑槽、113

贯穿孔、311

沉降环板、312

受力架、321

瓣叶、322

活动气缸、323

连杆、431

啮合齿、432

杆体、441

传动齿轮、442

主动轮、443

从动轮、444

驱动轮、445

拨动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19]请参阅图1至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0020]一种用于加固治理液化地基的装置,包括支架10、夯机20、沉管30和震动单元40,所述沉管30设置于所述支架10的内部,且与所述支架10滑动连接,所述夯机20设置于所述支架10的上侧,且与所述支架10固定连接,所述震动单元40则设置于所述支架10的下侧,且与所述沉管30相配合,所述沉管30包括管体31、若干活动叶瓣32、水平仪33、顶部承载台34和吊头35,所述管体31与所述支架10契合,并设置于所述支架10的内部,若干所述活动叶瓣
32均设置于所述管体31的下侧,且均与所述管体31活动连接,若干所述活动叶瓣32与所述管体31的下侧相契合,所述水平仪33嵌设于所述管体31的外侧,所述顶部承载台34则设置于所述管体31的上侧,并与所述夯机20抵接,所述吊头35也设置于所述管体31的上侧,且外接吊机。
[0021]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加固治理液化地基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夯机、沉管和震动单元,所述沉管设置于所述支架的内部,且与所述支架滑动连接,所述夯机设置于所述支架的上侧,且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所述震动单元则设置于所述支架的下侧,且与所述沉管相配合,所述沉管包括管体、若干活动叶瓣、水平仪、顶部承载台和吊头,所述管体与所述支架契合,并设置于所述支架的内部,若干所述活动叶瓣均设置于所述管体的下侧,且均与所述管体活动连接,若干所述活动叶瓣与所述管体的下侧相契合,所述水平仪嵌设于所述管体的外侧,所述顶部承载台则设置于所述管体的上侧,并与所述夯机抵接,所述吊头也设置于所述管体的上侧,且外接吊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加固治理液化地基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具有若干沉降环板和受力架,若干所述沉降环板均设置于所述管体的内部,且每块所述沉降环板的内径均从上至下逐渐缩小,所述受力架设置于所述管体的外侧,且所述受力架与所述震动单元配合。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加固治理液化地基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活动叶瓣均包括瓣叶、活动气缸和两根连杆,所述活动气缸设置于所述管体的内部,且所述活动气缸的输出端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六益程云莫默周忠德孙东邹兴普王亮郑永邓杰李祚向向国荣郑宗勇成启航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二院贵阳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