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式肠内营养输注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2769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8: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移动式肠内营养输注架,包括支撑底座、支撑腿、万向轮、电源接口、蓄电池、支撑杆、升降杆、顶紧件、固定夹、螺旋保温槽、连接杆、保温箱主体、保温箱盖、标示灯、控制器、通孔、蜂鸣器、电热丝和激光传感器,所述升降杆插拔连接设于支撑杆上,所述螺旋保温槽设于支撑杆上,所述保温箱主体设于连接杆上,所述保温箱盖铰接设于保温箱主体上,所述标示灯设于保温箱盖上,所述控制器设于保温箱盖上且设于标示灯的下方,所述电热丝设于保温箱盖上且设于保温箱盖内壁上,所述激光传感器设于保温箱盖内壁上且设于电热丝的下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可移动调节的、功能多样的移动式肠内营养输注架。功能多样的移动式肠内营养输注架。功能多样的移动式肠内营养输注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移动式肠内营养输注架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是指一种移动式肠内营养输注架。

技术介绍

[0002]肠内科作为消化内科的重要分支,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学的重视,由于肠道位于人体内部,在对肠道进行营养操作时,需要通过留置在胃肠道内的管路将营养液持续输入,现有的肠内营养输注架大多结构简单,不便于移动,尤其在气温较低时,营养液直接输入患者体内,会使患者感到不适,且在实际使用时,由于与静脉注输药物方式相同,容易将二者混淆,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移动式肠内营养输注架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移动式肠内营养输注架,有效的解决了目前市场上现有肠内营养输注架结构简单不便于移动的问题,在确保能够对营养液进行加热保温的同时,可以对液位进行监测,以便于医护人员能够及时补充营养液,并能够将输注管路进行固定,避免使用时现场紊乱的情况发生,具体是一种可移动调节的、功能多样的移动式肠内营养输注架。
[0004]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一种移动式肠内营养输注架,包括支撑底座、支撑腿、万向轮、电源接口、蓄电池、支撑杆、升降杆、顶紧件、固定夹、螺旋保温槽、连接杆、保温箱主体、保温箱盖、标示灯、控制器、通孔、蜂鸣器、电热丝和激光传感器,所述支撑腿设于支撑底座上,所述万向轮设于支撑腿上,所述电源接口设于支撑底座上,所述蓄电池设于支撑底座上且设于支撑底座内,所述支撑杆设于支撑底座上,所述升降杆插拔连接设于支撑杆上,所述顶紧件螺纹连接设于支撑杆上且贯穿支撑杆设置,所述固定夹设于支撑杆上,所述螺旋保温槽设于支撑杆上,所述连接杆设于升降杆上,所述保温箱主体设于连接杆上,所述保温箱盖铰接设于保温箱主体上,所述标示灯设于保温箱盖上,所述控制器设于保温箱盖上且设于标示灯的下方,所述通孔设于保温箱主体上,所述蜂鸣器设于保温箱盖上,所述电热丝设于保温箱盖上且设于保温箱盖内壁上,所述激光传感器设于保温箱盖内壁上且设于电热丝的下方。
[0005]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底座设于支撑腿和支撑杆之间,所述支撑腿设于支撑底座和万向轮之间,所述连接杆设于升降杆和保温箱主体之间,所述电热丝设于保温箱主体和保温箱盖之间。
[0006]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杆与支撑底座呈垂直设置,所述升降杆与支撑杆呈同轴设置,所述连接杆与升降杆呈垂直设置。
[0007]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底座呈圆柱体设置,所述支撑杆呈一侧开口的圆柱体设置,所述升降杆呈圆柱体设置,所述连接杆呈圆柱体设置,所述保温箱主体呈一侧开口的长方体设置,所述保温箱盖呈一侧开口的长方体设置。
[0008]进一步地,所述支撑腿呈L型设置,所述固定夹呈Y型设置,所述螺旋保温槽呈螺旋
状凹槽设置,所述通孔呈圆形设置,所述电热丝呈S型设置。
[0009]采用上述结构本技术取得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方案一种移动式肠内营养输注架,有效的解决了目前市场上现有肠内营养输注架结构简单不便于移动的问题,在确保能够对营养液进行加热保温的同时,可以对液位进行监测,以便于医护人员能够及时补充营养液,并能够将输注管路进行固定,避免使用时现场紊乱的情况发生,具体是一种可移动调节的、功能多样的移动式肠内营养输注架。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技术一种移动式肠内营养输注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本技术一种移动式肠内营养输注架的剖视图。
[0012]其中,1、支撑底座,2、支撑腿,3、万向轮,4、电源接口,5、蓄电池,6、支撑杆,7、升降杆,8、顶紧件,9、固定夹,10、螺旋保温槽,11、连接杆,12、保温箱主体,13、保温箱盖,14、标示灯,15、控制器,16、通孔,17、蜂鸣器,18、电热丝,19、激光传感器。
[0013]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5]如图1

2所示,本技术一种移动式肠内营养输注架,包括支撑底座 1、支撑腿2、万向轮3、电源接口4、蓄电池5、支撑杆6、升降杆7、顶紧件 8、固定夹9、螺旋保温槽10、连接杆11、保温箱主体12、保温箱盖13、标示灯14、控制器15、通孔16、蜂鸣器17、电热丝18和激光传感器19,所述支撑腿2设于支撑底座1上,所述万向轮3设于支撑腿2上,所述电源接口4设于支撑底座1上,所述蓄电池5设于支撑底座1上且设于支撑底座1内,所述支撑杆6设于支撑底座1上,所述升降杆7插拔连接设于支撑杆6上,所述顶紧件8螺纹连接设于支撑杆6上且贯穿支撑杆6设置,所述固定夹9设于支撑杆6上,所述螺旋保温槽10设于支撑杆6上,所述连接杆11设于升降杆7 上,所述保温箱主体12设于连接杆11上,所述保温箱盖13铰接设于保温箱主体12上,所述标示灯14设于保温箱盖13上,所述控制器15设于保温箱盖 13上且设于标示灯14的下方,所述通孔16设于保温箱主体12上,所述蜂鸣器17设于保温箱盖13上,所述电热丝18设于保温箱盖13上且设于保温箱盖 13内壁上,所述激光传感器19设于保温箱盖13内壁上且设于电热丝18的下方。
[0016]所述支撑底座1设于支撑腿2和支撑杆6之间,所述支撑腿2设于支撑底座1和万向轮3之间,所述连接杆11设于升降杆7和保温箱主体12之间,所述电热丝18设于保温箱主体12和保温箱盖13之间。
[0017]所述支撑杆6与支撑底座1呈垂直设置,所述升降杆7与支撑杆6呈同轴设置,所述连接杆11与升降杆7呈垂直设置。
[0018]所述支撑底座1呈圆柱体设置,所述支撑杆6呈一侧开口的圆柱体设置,所述升降
杆7呈圆柱体设置,所述连接杆11呈圆柱体设置,所述保温箱主体 12呈一侧开口的长方体设置,所述保温箱盖13呈一侧开口的长方体设置。
[0019]所述支撑腿2呈L型设置,所述固定夹9呈Y型设置,所述螺旋保温槽 10呈螺旋状凹槽设置,所述通孔16呈圆形设置,所述电热丝18呈S型设置。
[0020]具体使用时,医护人员将整个装置利用支撑腿2上的万向轮3移动至患者身边,将电源接到电源接口4上对蓄电池5进行充电,在正常使用时保持电源一直插到电源接口4上,在移动的时候利用蓄电池5进行供电,转动顶紧件8 将顶紧件8从支撑杆6上拧下,使升降杆7沿着支撑杆6的方向滑动,在调整好高度时再将顶紧件8拧到支撑杆6上直至将升降杆7顶紧固定,打开保温箱盖13,将装有营养液的袋子放入保温箱主体12并关闭保温箱盖13,打开标示灯14以表示不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式肠内营养输注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底座、支撑腿、万向轮、电源接口、蓄电池、支撑杆、升降杆、顶紧件、固定夹、螺旋保温槽、连接杆、保温箱主体、保温箱盖、标示灯、控制器、通孔、蜂鸣器、电热丝和激光传感器,所述支撑腿设于支撑底座上,所述万向轮设于支撑腿上,所述电源接口设于支撑底座上,所述蓄电池设于支撑底座上且设于支撑底座内,所述支撑杆设于支撑底座上,所述升降杆插拔连接设于支撑杆上,所述顶紧件螺纹连接设于支撑杆上且贯穿支撑杆设置,所述固定夹设于支撑杆上,所述螺旋保温槽设于支撑杆上,所述连接杆设于升降杆上,所述保温箱主体设于连接杆上,所述保温箱盖铰接设于保温箱主体上,所述标示灯设于保温箱盖上,所述控制器设于保温箱盖上且设于标示灯的下方,所述通孔设于保温箱主体上,所述蜂鸣器设于保温箱盖上,所述电热丝设于保温箱盖上且设于保温箱盖内壁上,所述激光传感器设于保温箱盖内壁上且设于电热丝的下方。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梦然
申请(专利权)人: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