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症病人心外按压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26705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8: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重症病人心外按压器,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一侧设置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上表面中间部位设置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顶端滑动连接有液压杆,所述液压杆的顶端转动连接有阻尼旋转套,所述阻尼旋转套顶端设置有横杆,所述横杆上套设滑动连接有活动套,且所述活动套与横杆之间设置有锁紧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便于操作,通过液压缸、液压杆、横杆及活动套之间的配合,可快速将橡胶吸盘固定于患者胸口处,且不需要医护人员手工按压患者,大大节省了人力,且通过十字红外线定位灯使得定位准确,从而更加有利于对患者进行急救,提高患者心脏复苏率。心脏复苏率。心脏复苏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重症病人心外按压器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是一种重症病人心外按压器。

技术介绍

[0002]心脏骤停是发达国家首要的死亡原因,在我国每年亦有54.4万人死于心跳骤停。心肺复苏也称基本生命支持,是针对各种原因导致的心脏呼吸骤停患者采取的抢救措施,包括人工通气、胸外按压和电击除颤。但目前CPR的抢救成功率依然很低,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只有5%~10%,在我国仅为1%。导致抢救成功率低,患者高死亡率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传统的徒手胸外按压时到达心脏和脑的血流非常少。而在临床工作中,由于按压频率和深度不够,胸外按压过程中长时间中断等因素影响,徒手胸外按压的操作质量往往达不到要求,使得按压效果明显下降。
[0003]徒手按压操作者易疲劳,难以保持适宜的按压幅度,且易致肋骨骨折;另外机械按压是用硬质材料制成的按压头,对胸骨下部进行夯式冲击、不易保持适当的按压部位,易致肋骨骨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重症病人心外按压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重症病人心外按压器,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一侧设置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上表面中间部位设置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顶端滑动连接有液压杆,所述液压杆的顶端转动连接有阻尼旋转套,所述阻尼旋转套顶端设置有横杆,所述横杆上套设滑动连接有活动套,且所述活动套与横杆之间设置有锁紧机构,所述活动套底部通过连接块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底部设置有与其可拆卸连接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底部设置有壳体,所述壳体底部设置有橡胶吸盘,且所述橡胶吸盘底部中间部位设置有十字红外线定位灯;
[0007]所述壳体为底部开口的空腔结构,且所述壳体内壁上方一侧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轴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通过轴承与壳体转动连接,且所述转轴上套设有凸轮,所述凸轮底部滚动连接有与壳体内壁滑动连接的打击块,所述打击块底部两侧均设置有第一复位弹簧,所述第一复位弹簧的底部通过固定块与壳体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打击块的底部中间部位下方设置有受力块,所述受力块底部设置有三个等间距分布的限位杆,所述限位杆底部延伸至橡胶吸盘内腔并设置有按压头,且所述限位杆上位于橡胶吸盘上表面与受力块底部之间处设置有第二复位弹簧,所述限位杆与橡胶吸盘滑动连接。
[0008]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座上表面设置有弧形槽,且所述弧形槽上表面设置有橡胶垫,通过设置的弧形槽,并在橡胶垫的作用下,使得患者躺在底座上表面更加舒适。
[0009]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横杆上下两侧中间部位均设置有第一滑
槽,所述活动套上下两侧内壁与第一滑槽对应设置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与第一滑槽滑动连接,通过第一滑块与第一滑槽之间的配合,便于对活动套进行左右滑动,从而便于对橡胶吸盘的水平位置进行调节。
[0010]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锁紧机构包括锁紧螺栓,所述锁紧螺栓底部延伸至活动套内腔并与活动套上表面螺纹连接,且所述锁紧螺栓的底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锁紧块,所述锁紧块底部与位于横杆上表面的第一滑槽底部内壁接触,通过拧紧锁紧螺栓,使得锁紧块底部与第一滑槽底部内壁接触,从而对活动套进行锁紧固定,使其不能再被滑动,通过拧松锁紧螺栓,即可对活动套进行左右移动,非常方便。
[0011]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板的上表面前后两侧均设置有长圆孔,且所述长圆孔一端呈开口式结构,所述连接板上表面四角处与长圆孔对应设置有螺柱,所述螺柱与固定板之间通过螺母固定连接,通过螺柱与长圆孔的设置,当需要将连接板与固定板进行安装固定时,使得螺柱卡进长圆孔内,病史连接板上表面与固定板底部接触,然后拧紧螺母即可对连接板与固定板进行固定,拆卸时,只需将螺母拧松即可。
[0012]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板底部位于两个长圆孔之间设置有第二滑槽,所述连接板上表面中间部位与第二滑槽对应设置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与第二滑槽滑动连接,且所述第二滑块与第二滑槽均为“T”型结构,通过第二滑块与第二滑槽之间的配合,当对连接板进行安装时,使得第二滑块插进第二滑槽内进行滑动,由于第二滑块与第二滑槽均为“T”型结构,从而当第二滑块移动至第二滑槽内时,松开手后,连接板不会掉落,从而便于对连接板进行固定。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1、本技术便于操作,通过液压缸、液压杆、横杆及活动套之间的配合,可快速将橡胶吸盘固定于患者胸口处,且不需要医护人员手工按压患者,大大节省了人力,且通过十字红外线定位灯使得定位准确,从而更加有利于对患者进行急救,提高患者心脏复苏率,由于橡胶吸盘13始终与患者胸口接触,在按压及提拉过程中不会分离,可固定在有效按压部位,从而不易造成肋骨骨折,安全性强,可以保持按压力度,可以大大增加静脉回心血量,提高心输出量,有利于患者维持正常血压。
[0015]2、通过长圆孔、第一滑槽、第一滑块及螺柱、螺母之间的配合,便于对连接板11进行安装与拆卸,从而便于对该装置进行检修,且当壳体内部损坏不能修复时,只需对壳体进行更换即可,大大节省了成本。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一种重症病人心外按压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一种重症病人心外按压器中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一种重症病人心外按压器的前视图。
[0019]图4为一种重症病人心外按压器中A的局部放大图。
[0020]图5为一种重症病人心外按压器中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一种重症病人心外按压器中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7为一种重症病人心外按压器中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底座;2、弧形槽;3、支撑块;4、液压缸;5、液压杆;6、阻尼旋转套;7、横杆;
8、第一滑槽;9、活动套;10、固定板;11、连接板;12、壳体;13、橡胶吸盘;14、十字红外线定位灯;15、第一滑块;16、锁紧块;17、锁紧螺栓;18、长圆孔;19、第二滑槽;20、第二滑块;21、螺柱;22、电机;23、转轴;24、凸轮;25、打击块;26、第一复位弹簧;27、受力块;28、按压头;29、限位杆;30、第二复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请参阅图1~7,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重症病人心外按压器,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一侧设置有支撑块3,所述支撑块3上表面中间部位设置有液压缸4,所述液压缸4顶端滑动连接有液压杆5,所述液压杆5的顶端转动连接有阻尼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重症病人心外按压器,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一侧设置有支撑块(3),所述支撑块(3)上表面中间部位设置有液压缸(4),所述液压缸(4)顶端滑动连接有液压杆(5),所述液压杆(5)的顶端转动连接有阻尼旋转套(6),所述阻尼旋转套(6)顶端设置有横杆(7),所述横杆(7)上套设滑动连接有活动套(9),且所述活动套(9)与横杆(7)之间设置有锁紧机构,所述活动套(9)底部通过连接块连接有固定板(10),所述固定板(10)底部设置有与其可拆卸连接的连接板(11),所述连接板(11)底部设置有壳体(12),所述壳体(12)底部设置有橡胶吸盘(13),且所述橡胶吸盘(13)底部中间部位设置有十字红外线定位灯(14);所述壳体(12)为底部开口的空腔结构,且所述壳体(12)内壁上方一侧固定安装有电机(22),所述电机(22)轴部连接有转轴(23),所述转轴(23)通过轴承与壳体(12)转动连接,且所述转轴(23)上套设有凸轮(24),所述凸轮(24)底部滚动连接有与壳体(12)内壁滑动连接的打击块(25),所述打击块(25)底部两侧均设置有第一复位弹簧(26),所述第一复位弹簧(26)的底部通过固定块与壳体(12)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打击块(25)的底部中间部位下方设置有受力块(27),所述受力块(27)底部设置有三个等间距分布的限位杆(29),所述限位杆(29)底部延伸至橡胶吸盘(13)内腔并设置有按压头(28),且所述限位杆(29)上位于橡胶吸盘(13)上表面与受力块(27)底部之间处设置有第二复位弹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丽张玉丽何正坤张海浩周素密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