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2616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8: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包括: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所述第一主体上开设有第一管道,且所述第一管道内设有第一插接件,所述第一插接件的一端用于连接第一导线;所述第二主体上开设有第二管道,且所述第二管道内设有第二插接件,所述第二插接件的一端用于连接第二导线;所述第二主体用于与所述第一主体对接,以使所述第二插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插接件的另一端相互插接;其中,所述第一插接件的材料与所述第一导线的材料相同,且所述第二插接件为过渡性插接件,用以减小所述第一导线和所述第二导线之间的电位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对具有电位差的两种导线实现过渡性转接,且连接方式简单,拆装方便、操作简易。操作简易。操作简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接器


[0001]本技术涉及连接器
,特别涉及一种连接器。

技术介绍

[0002]光伏系统中逆变器设备接线端子类导电部分均采用铜质材料,使用时与铝质端子连接实现导电。
[0003]其中,铜铝搭接时易产生电化学腐蚀(因为铜铝二者的金属活泼性不同,产生电位差,形成原电池,当接头处有水分浸入或周围的空气潮湿,即形成电解液,这样就导致电化学腐蚀),长时间这样使用,可能导致发热累积进而烧毁端子。所以,在现有方案中,多使用铜铝转接OT端子来连接铜端子和铝端子,或在铝端子与铜排之间增加一个铜铝过渡片。
[0004]这种方式适用于数量较少的电气连接,而对于如逆变器直流侧组,因为串接线数量多,若采用此方式,会带来安装成本高、操作空间需求巨大、接线操作复杂,可实施性不高等多种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连接器,旨在对具有电位差的两种导线实现过渡性转接,且连接方式简单,拆装方便、操作简易。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连接器,该连接器包括: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所述第一主体上开设有第一管道,且所述第一管道内设有第一插接件,所述第一插接件的一端用于连接第一导线;所述第二主体上开设有第二管道,且所述第二管道内设有第二插接件,所述第二插接件的一端用于连接第二导线;所述第二主体用于与所述第一主体对接,以使所述第二插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插接件的另一端相互插接;其中,所述第一插接件的材料与所述第一导线的材料相同,且所述第二插接件为过渡性插接件,用以减小所述第一导线和所述第二导线之间的电位差。
[0007]可选地,所述第二插接件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与所述第一插接件插接,且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材料与所述第一导线的材料相同;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与所述第二导线连接,且所述第二连接部的材料与所述第二导线的材料相同;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焊接。
[0008]可选地,所述第二插接件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以及过渡件,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与所述第一插接件插接,且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材料与所述第一导线的材料相同;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与所述第二导线连接,且所述第二连接部的材料与所述第二导线的材料相同;所述过渡件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所述过渡件的材料的电位介于所述第一导线的材料的电位和所述第二导线的材料的电位之间。
[0009]可选地,所述第二插接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与所述第一插接件插接,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与所述第二导线连接;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材料与所述第一导线的材料相同,且所述第二连接部的材料的电位介于所述第
一导线的材料的电位和所述第二导线的材料的电位之间;或者,所述第二连接部的材料与所述第二导线的材料相同,且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材料的电位介于所述第一导线的材料的电位和所述第二导线的材料的电位之间;或者,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材料的电位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材料的电位均介于所述第一导线的材料的电位和所述第二导线的材料的电位之间。
[0010]可选地,所述第一导线为铜线,所述第二导线为铝线;所述第一连接部为铜管,所述第二连接部为铝管,所述铜管的一端套于所述铝管的外壁,且所述铜管和所述铝管焊接。
[0011]可选地,所述第一导线为铜线,所述第二导线为铝线;所述第一连接部为铜管,所述第二连接部为铝管,所述铜管和所述铝管相互靠近的两个端部焊接。
[0012]可选地,所述铜管和所述铝管相互靠近的两个端部均为封闭端,所述铜管的封闭端的端面与所述铝管的封闭端的端面焊接。
[0013]可选地,所述第一导线为铜线,所述第二导线为铝线;所述第一连接部为铜管,所述第二连接部为铝管,所述铝管的一端套于所述铜管的外壁;所述过渡件为镀层,所述镀层的材料的电位介于铜的电位和铝的电位之间,所述铝管的内壁和所述铜管的外壁二者中,至少其一镀覆有所述镀层。
[0014]可选地,所述铜管沿周向布设有若干形变部,所述形变部朝所述铜管的中心轴线方向凹陷,且所述形变部沿所述铜管的轴向延伸。
[0015]可选地,所述第一导线为铜线,所述第二导线为铝线;所述第一连接部为铜管,所述第二连接部为转接管,所述铜管的一端套于所述转接管的外壁,所述转接管的材料的电位介于铜的电位和铝的电位之间。
[0016]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连接器包括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第一主体的第一管道内设有第一插接件,第二主体的第二管道内设有第二插接件,将第一导线与第一插接件的一端搭接,将第二导线与第二插接件的一端搭接,通过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对接,可实现第一插接件的另一端与第二插接件的另一端插接,从而达到第一导线与第二导线导通的效果。其中,通过设置第一插接件的材料与第一导线的材料相同,而第二插接件为过渡性插接件,可以减小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之间的电位差,防止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直接连接产生电化学腐蚀,从而实现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的过渡性转接。本连接器尺寸小巧,插接和拆装方便,操作简易,接线便利,克服了常规方案中使用OT转接端子连接时锁紧繁琐且所需操作空间大的弊端,可实施性强。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为本技术连接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图1连接器的第二插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连接器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图3连接器的第二插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技术连接器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6为图4连接器的第二插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7为本技术连接器再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8为图7连接器的第二插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6]附图标号说明:
[0027]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连接器22第二插接件10第一主体221铜管11第一管道2211形变部12第一插接件222铝管20第二主体223转接管21第二管道
ꢀꢀ
[0028]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0]需要说明,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主体,所述第一主体上开设有第一管道,且所述第一管道内设有第一插接件,所述第一插接件的一端用于连接第一导线;第二主体,所述第二主体上开设有第二管道,且所述第二管道内设有第二插接件,所述第二插接件的一端用于连接第二导线;所述第二主体用于与所述第一主体对接,以使所述第二插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插接件的另一端相互插接;其中,所述第一插接件的材料与所述第一导线的材料相同,且所述第二插接件为过渡性插接件,用以减小所述第一导线和所述第二导线之间的电位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插接件包括: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与所述第一插接件插接,且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材料与所述第一导线的材料相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与所述第二导线连接,且所述第二连接部的材料与所述第二导线的材料相同;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焊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插接件包括: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与所述第一插接件插接,且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材料与所述第一导线的材料相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与所述第二导线连接,且所述第二连接部的材料与所述第二导线的材料相同;过渡件,所述过渡件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所述过渡件的材料的电位介于所述第一导线的材料的电位和所述第二导线的材料的电位之间。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插接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与所述第一插接件插接,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与所述第二导线连接;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材料与所述第一导线的材料相同,且所述第二连接部的材料的电位介于所述第一导线的材料的电位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龙陈林李永红
申请(专利权)人: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