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芩翘口服液沉降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2418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7: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芩翘口服液沉降罐,包括罐体、升降排放筒体、双层封闭环形筒体和排放管,罐体底部具有罐底,罐底底部安装有双层封闭环形筒体,双层封闭环形筒体的外层筒体与内层筒体之间具有环形筒腔;升降排放筒体密封升降安装于罐底上,升降排放筒体上部置于罐体的罐腔中,升降排放筒体下部置于环形筒腔中;内层筒体顶部具有密封环板,升降排放筒体的筒腔与内层筒体的排放筒腔对应连通,排放管的排放管腔与内层筒体的排放筒腔对应连接;升降排放筒体的外筒壁设有环形密封板,环形密封板将环形筒腔上下分隔成第一空气活动调节腔和第二空气活动调节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轻松排出沉降分离出的芩翘上清液,便于得到高纯净度的芩翘口服液。的芩翘口服液。的芩翘口服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芩翘口服液沉降罐


[0001]本技术涉及芩翘口服液制备
,尤其涉及一种芩翘口服液沉降罐。

技术介绍

[0002]芩翘口服液在制造之后,由于芩翘口服液中存在沉淀物、废渣,如果需要得到更高纯净度的芩翘口服液,就需要对芩翘口服液进行沉降处理,一般对芩翘口服液进行沉降处理都是采用沉降罐,但是,沉降罐不能随时对沉降的上清液进行及时排放,往往都是在很长时间后进行一次性的上清液获取,这样大大降低了芩翘口服液的生产效率,同时传统上清液的获取,一般是采用先排放沉淀物或废渣后再来收集上清液,这会让沉淀物或废渣在排放过程中进入到上清液中,使得收集到的上清液品质有所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芩翘口服液沉降罐,可以轻松排出沉降分离出的芩翘上清液,便于得到高纯净度的芩翘口服液。
[0004]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0005]一种芩翘口服液沉降罐,包括罐体、升降排放筒体、双层封闭环形筒体和排放管,所述罐体底部具有罐底,所述罐底底部安装有双层封闭环形筒体,所述双层封闭环形筒体由外层筒体和内层筒体组成,所述双层封闭环形筒体的外层筒体与内层筒体之间具有环形筒腔;所述升降排放筒体密封升降安装于罐底上,所述升降排放筒体顶部具有筒口,所述升降排放筒体上部置于罐体的罐腔中,所述升降排放筒体下部置于环形筒腔中;所述内层筒体顶部具有密封环板,所述密封环板与升降排放筒体的内筒壁之间设有密封环C,所述内层筒体的内部筒腔为排放筒腔,所述升降排放筒体的筒腔与内层筒体的排放筒腔对应连通,所述双层封闭环形筒体底部设有排放管,所述排放管的排放管腔与内层筒体的排放筒腔对应连接;所述升降排放筒体的外筒壁设有环形密封板,所述环形密封板与外层筒体的内筒壁之间设有密封环A,所述环形密封板将环形筒腔上下分隔成密闭的第一空气活动调节腔和第二空气活动调节腔;所述外层筒体顶部设有与第一空气活动调节腔相连通的第一气孔,所述外层筒体底部设有与第二空气活动调节腔相连通的第二气孔。
[0006]为了更好地实现本技术,所述外层筒体的内筒壁顶部具有上部限位配合板,所述升降排放筒体下部设有位于上部限位配合板下方的上部限位板,所述上部限位板、上部限位配合板均位于第一空气活动调节腔中。
[0007]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气孔上安装有第一气管,所述第一气管上设有第一阀门。
[0008]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气孔上安装有第二气管,所述第二气管上设有第二阀门。
[0009]作为优选,所述罐底开有升降孔,所述升降排放筒体密封升降安装于罐底的升降孔处。
[0010]作为优选,所述罐底的升降孔中安装有与升降排放筒体的外筒壁相配合的密封环B。
[0011]作为优选,所述升降排放筒体底端具有筒底板,所述筒底板与内层筒体的外筒壁之间设有密封环D。
[0012]作为优选,所述罐体上设有条形观察窗,所述条形观察窗沿着罐体高度方向设置,所述条形观察窗由透明玻璃或透明塑料材料制造而成。
[0013]作为优选,所述条形观察窗底部靠近罐底顶部位置。
[0014]作为优选,所述罐底整体呈半圆球体形状或锥体形状。
[0015]本技术较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0016](1)本技术向第二空气活动调节腔中通入空气,让第一空气活动调节腔放气,这样第二空气活动调节腔就会驱动升降排放筒体上升运动,当上升至固液分离面或固液分离面以上时,就能对芩翘上清液进行排放,当向第一空气活动调节腔通入空气,让第二空气活动调节腔放气,这样第一空气活动调节腔就会驱动升降排放筒体下降运动,并能用作排放沉降物使用。
[0017](2)本技术芩翘口服液沉降罐中的芩翘口服液初品中沉降,沉降物沉降到罐底,芩翘上清液大部分位于罐体中,可以轻松排出沉降分离出的芩翘上清液,便于得到高纯净度的芩翘口服液。
[0018](3)本技术通过升降排放筒体上升并置于芩翘上清液中并实现对芩翘上清液排放,也能让升降排放筒体下降来实现沉降物的排放。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在排放上清液使用状态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在排放废渣使用状态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2]其中,附图中的附图标记所对应的名称为:
[0023]1-罐体,2-罐底,3-升降排放筒体,31-上部限位板,32-环形密封板,321-密封环A,33-筒底板,34-密封环B,4-双层封闭环形筒体,41-外层筒体,411-上部限位配合板,412-第一气孔,413-第二气孔,42-内层筒体,421-密封环板,422-密封环C,423 -排放筒腔,43-第一空气活动调节腔,44-第二空气活动调节腔,5-排放管,51-管壁,6 -条形观察窗,7-固液分离界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0025]实施例
[0026]如图1~图3所示,一种芩翘口服液沉降罐,包括罐体1、升降排放筒体3、双层封闭环形筒体4和排放管5,罐体1底部具有罐底2,罐底2整体呈半圆球体形状或锥体形状。罐底2底部安装有双层封闭环形筒体4,双层封闭环形筒体4由外层筒体41和内层筒体42组成,双层封闭环形筒体4的外层筒体41与内层筒体42之间具有环形筒腔。升降排放筒体3密封升降安装于罐底2上(如图2所示,罐底2开有升降孔,升降排放筒体3密封升降安装于罐底2的升降孔处;为了增加运动密封效果,罐底2的升降孔中安装有与升降排放筒体3的外筒壁相配合的密封环B34。),升降排放筒体3顶部具有筒口,升降排放筒体3上部置于罐体1的罐腔中,
升降排放筒体3下部置于环形筒腔中。内层筒体42顶部具有密封环板421,密封环板421与升降排放筒体3的内筒壁之间设有密封环C422,内层筒体42的内部筒腔为排放筒腔423,升降排放筒体3的筒腔与内层筒体42的排放筒腔423 对应连通,双层封闭环形筒体4底部设有排放管5,排放管5的排放管腔与内层筒体42的排放筒腔423对应连接。升降排放筒体3的外筒壁设有环形密封板32,环形密封板32与外层筒体41的内筒壁之间设有密封环A321,环形密封板32将环形筒腔上下分隔成密闭的第一空气活动调节腔43和第二空气活动调节腔44,第一空气活动调节腔43的腔体大小与第二空气活动调节腔44的腔体大小是随着升降排放筒体3的升降运动而发生变化。外层筒体41顶部设有与第一空气活动调节腔43相连通的第一气孔412,外层筒体41底部设有与第二空气活动调节腔44相连通的第二气孔413。
[0027]如图2所示,外层筒体41的内筒壁顶部具有上部限位配合板411,升降排放筒体3下部设有位于上部限位配合板411下方的上部限位板31,上部限位板31、上部限位配合板 411均位于第一空气活动调节腔43中。
[0028]本技术在第一气孔412上安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芩翘口服液沉降罐,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1)、升降排放筒体(3)、双层封闭环形筒体(4)和排放管(5),所述罐体(1)底部具有罐底(2),所述罐底(2)底部安装有双层封闭环形筒体(4),所述双层封闭环形筒体(4)由外层筒体(41)和内层筒体(42)组成,所述双层封闭环形筒体(4)的外层筒体(41)与内层筒体(42)之间具有环形筒腔;所述升降排放筒体(3)密封升降安装于罐底(2)上,所述升降排放筒体(3)顶部具有筒口,所述升降排放筒体(3)上部置于罐体(1)的罐腔中,所述升降排放筒体(3)下部置于环形筒腔中;所述内层筒体(42)顶部具有密封环板(421),所述密封环板(421)与升降排放筒体(3)的内筒壁之间设有密封环C(422),所述内层筒体(42)的内部筒腔为排放筒腔(423),所述升降排放筒体(3)的筒腔与内层筒体(42)的排放筒腔(423)对应连通,所述双层封闭环形筒体(4)底部设有排放管(5),所述排放管(5)的排放管腔与内层筒体(42)的排放筒腔(423)对应连接;所述升降排放筒体(3)的外筒壁设有环形密封板(32),所述环形密封板(32)与外层筒体(41)的内筒壁之间设有密封环A(321),所述环形密封板(32)将环形筒腔上下分隔成第一空气活动调节腔(43)和第二空气活动调节腔(44);所述外层筒体(41)顶部设有与第一空气活动调节腔(43)相连通的第一气孔(412),所述外层筒体(41)底部设有与第二空气活动调节腔(44)相连通的第二气孔(413)。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芩翘口服液沉降罐,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平张翔杨先平李红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飞龙药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