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电池包的底护板组件和电池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2382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7: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电池包的底护板组件和电池包,所述用于电池包的底护板组件包括:底护板本体和浮动板组件,所述底护板本体设置于所述电池包下侧;所述浮动板组件设置于所述底护板本体朝向所述电池包一侧,所述浮动板组件包括:浮动板本体,所述浮动板本体的至少部分构造为硬质结构。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用于电池包的底护板组件,底护板组件适于在车辆底部发生碰撞形变时,将碰撞冲击均匀地传递给电池包,以避免碰撞冲击集中在电池包的某一点,提高了电池包的抗碰撞性能,大大降低了电池包因碰撞被损坏的风险。池包因碰撞被损坏的风险。池包因碰撞被损坏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电池包的底护板组件和电池包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电池包的底护板组件和电池包。

技术介绍

[0002]相关技术中,车辆行驶过程中在底部遇到障碍物时,碰撞冲击会传递给电池包的底壁,使电池包的底壁发生朝向电池组件方向的形变,碰撞冲击集中在电池组件的接触位置上,导致了电池组件上因某一点碰撞冲击过大而造成电池组件被损坏,增加了电池组件在碰撞过程中被损坏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电池包的底护板组件。该底护板组件适于在车辆底部发生碰撞形变时,将碰撞冲击均匀地传递给电池包,以避免碰撞冲击集中在电池包的某一点,提高了电池包的抗碰撞性能,大大降低了电池包因碰撞被损坏的风险。
[0004]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底护板组件的电池包。
[0005]根据本技术的用于电池包的底护板组件包括:底护板本体和浮动板组件,所述底护板本体设置于所述电池包下侧;所述浮动板组件设置于所述底护板本体朝向所述电池包一侧,所述浮动板组件包括:浮动板本体,所述浮动板本体的至少部分构造为硬质结构。
[0006]根据本技术的用于电池包的底护板组件,该底护板组件上设置有浮动板组件,浮动板组件的至少部分构造为硬质层结构,以使浮动板组件可随着底壁的形变而发生朝向电池包的移动,并紧贴于电池包的下侧,以增大电池包下侧的承力面积,使碰撞冲击可以更加均匀地传递至电池包上,有效地避免了碰撞冲击力集中于电池包的某一点,从而大大降低了电池包破裂与变形的风险,提高了对电池包的防护效果。
[0007]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浮动板本体具有第一层结构和第二层结构,所述第一层结构与所述第二层结构叠置,所述第一层结构构造为硬质层结构,所述第二层结构构造为弹性层结构。
[0008]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层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二层结构的下侧,所述第一层结构背离所述第二层结构的一侧构造为底壁配合面。
[0009]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浮动板组件包括多个所述浮动板本体,多个所述浮动板本体在厚度方向叠置。
[0010]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底壁配合面与所述底护板本体通过紧固件和/ 或粘接和/或卡接固定。
[0011]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浮动板组件构造为多个且间隔设置于所述底护板本体的上表面。
[0012]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多个所述浮动板组件呈多排多列布置布置于所述
底护板本体的上表面。
[0013]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相邻的两个所述浮动板组件之间的间隔距离为d,d 满足关系式:0mm≤d≤60mm。
[0014]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层结构具有朝向所述第二层结构的第一连接面,所述第二层结构具有朝向第一层结构的第二连接面,所述第一连接面的面积不大于所述第二连接面的面积。
[0015]下面简单描述根据本技术的电池包。
[0016]根据本技术的电池包上设置有上述实施例的底护板组件,由于根据本技术的电池包上设置有上述实施例的底护板组件,该底护板组件中设置底护板本体和浮动板组件,底护板本体可以对电池包进行初次保护,浮动板组件适于对电池包进行二次保护,从而提高了底护板组件对电池包的保护效果,提高了电池包的抗碰撞能力,降低了电池包在碰撞中被损坏的风险。
[0017]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8]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19]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包的爆炸图;
[0020]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包的仰视图;
[0021]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包的俯视图;
[0022]图4是图3中A

A截面的剖视图;
[0023]图5是根据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浮动板组件的布置示意图;
[0024]图6是根据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浮动板组件的俯视图;
[0025]图7是图6中C

C截面的剖视图;
[0026]图8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浮动板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9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浮动板本体的侧视图;
[0028]图10是根据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浮动板组件的示意图。
[0029]浮动板组件1,电池包2,
[0030]浮动板本体11,
[0031]第一层结构111,底壁配合面1111,第一连接面1112,
[0032]第二层结构112,电池包配合面1121,第二连接面1122,
[0033]第一粘接层114,第二粘接层113,第三粘接层115。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5]下面参考图1

图10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电池包2的底护板组件。
[0036]根据本技术的用于电池包2的底护板组件包括底护板本体和浮动板组件1,底护板本体设置于电池包2下侧;浮动板组件1设置于底护板本体朝向电池包2一侧,浮动板组件1包括浮动板本体11,浮动板本体11的至少部分构造为硬质结构。
[0037]浮动板组件1设置在底护板本体与电池包2的下侧,底护板本体适于保护电池包2,底护板本体在碰撞过程中通过形变以吸收一部分碰撞冲击,降低传递至电池包2的碰撞冲击。
[0038]进一步地,浮动板组件1设置在底护板本体与电池包2之间,以在底护板发生形变时,将底护板本体上的碰撞冲击均匀地传递给电池包2,其中,将浮动板本体11至少部分构造为硬质层,以便于浮动板本体11随着底护板本体的形变而发生朝向电池包2的移动,使浮动板本体11可以紧贴在电池包2的下侧,避免了底护板本体的变形位置与电池包2发生碰触,且浮动板本体11与电池包2的接触面积大于底护板本体变形位置与电池包2的接触面积,从而浮动板组件1可以有效地分散由底护板本体传递至电池包2的冲击力,避免了碰撞冲击力的集中,进而避免了电池包2的内部零件被损坏,大大地提升了对电池包2的保护效果。
[0039]根据本技术的用于电池包2的底护板组件,该底护板组件上设置有浮动板组件 1,浮动板组件1的至少部分构造为硬质层结构,以使浮动板组件1可随着底壁的形变而发生朝向电池包2的移动,并紧贴于电池包2的下侧,以增大电池包2下侧的承力面积,使碰撞冲击可以更加均匀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电池包的底护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护板本体,所述底护板本体设置于所述电池包(2)下侧;浮动板组件(1),所述浮动板组件(1)设置于所述底护板本体朝向所述电池包(2)一侧,所述浮动板组件(1)包括:浮动板本体(11),所述浮动板本体(11)的至少部分构造为硬质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池包的底护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板本体(11)具有第一层结构(111)和第二层结构(112),所述第一层结构(111)与所述第二层结构(112)叠置,所述第一层结构(111)构造为硬质层结构,所述第二层结构(112)构造为弹性层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电池包的底护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结构(111)设置于所述第二层结构(112)的下侧,所述第一层结构(111)背离所述第二层结构(112)的一侧构造为底壁配合面(1111)。4.根据权利要求1

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电池包的底护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板组件(1)包括多个所述浮动板本体(11),多个所述浮动板本体(11)在厚度方向叠置。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默涵田旭光张海建任飞苗志恒于福成赵立志
申请(专利权)人: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