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2328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0: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辆,车辆包括:底盘,底盘包括:左门槛梁、右门槛梁、前横梁和后横梁;底板;顶板组件;多个电池单体,其中,顶板组件设置有第一排气通道,左门槛梁和右门槛梁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第二排气通道,第二排气通道与第一排气通道相连通,以及与外部环境相连通,以在电池单体热失控后排出气火流。由此,使顶板组件上的第一排气通道与容纳空间相连通,以及与左门槛梁和右门槛梁中的至少一个上的第二排气通道相连通,并且使第二排气通道与外部环境相连通,当容纳空间中产生高温高压的气火流时,可以充分利用车辆上原有的左门槛梁或右门槛梁,以及顶板组件的结构进行排气,无需设置其他部件,可以简化车辆的结构设计。可以简化车辆的结构设计。可以简化车辆的结构设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
,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辆。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国家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规划和支持,电动汽车越来越普及的同时也产生了很多终端体验的问题,例如:车辆续驶里程短,车辆的碰撞安全以及车辆热失控安全等问题,因此,电动汽车的轻量化和集成化设计显的尤为重要。
[0003]在相关技术中,为了保证电动汽车上电池的稳定性,防止外界异物或外力的冲击损坏电池,一般会将电池与外界隔离,当电池出现热失控时,电池内的高温高压的气火流将无法被及时排出,会造成安全事故,危及电动汽车上的驾驶者和乘客的生命安全。在另一些电动汽车上,即使设置电池的壳体的底板上开设有排气通道供电池热失控时排气,但是为了保证电池的可靠性,电池外部需要设置多层保护电池的保护板,需要在这些保护板的相应位置开设出气口,才能使电池热失控时产生的高温高压的气火流排出,这样会增加车辆的生产流程,提高生产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充分利用原有的结构进行排气,可以简化车辆的结构设计。
[0005]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辆,包括:底盘,所述底盘包括:左门槛梁、右门槛梁、前横梁和后横梁,所述前横梁连接于所述左门槛梁和所述右门槛梁之间,所述后横梁连接于所述左门槛梁和所述右门槛梁之间,所述左门槛梁、所述右门槛梁、所述前横梁和所述后横梁共同限定出容纳空间;底板,所述底板设置于所述底盘的底部且封闭所述容纳空间的底部;顶板,所述顶板设置于所述底盘的顶部且与所述底板上下相对设置,所述顶板封闭所述容纳空间的顶部;多个电池单体,多个所述电池单体顺次排布且相连接,多个所述电池单体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其中,所述顶板组件设置有第一排气通道,所述左门槛梁和所述右门槛梁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第二排气通道,所述第一排气通道与所述容纳空间相连通,所述第二排气通道与所述第一排气通道相连通,以及与外部环境相连通,以在所述电池单体热失控后排出气火流。
[0006]由此,使顶板组件上的第一排气通道与容纳空间相连通,以及与左门槛梁和右门槛梁中的至少一个上的第二排气通道相连通,并且使第二排气通道与外部环境相连通,当容纳空间中产生高温高压的气火流时,可以充分利用车辆上原有的左门槛梁或右门槛梁,以及顶板组件的结构进行排气,无需设置其他部件,可以简化车辆的结构设计。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顶板组件包括:顶板和座椅安装梁,所述顶板上设置有第一进气口,所述座椅安装梁设置于所述顶板上且与所述顶板共同限定出所述第一排气通道,所述第一进气口与所述第一排气通道相连通。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座椅安装梁沿左右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进气口为
多个,在左右方向上,所述座椅安装梁对应多个所述第一进气口。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座椅安装梁包括:梁本体和内隔板,所述梁本体设置于所述顶板上,所述内隔板设置于梁本体内且将所述梁本体的内部空间分隔成上通道和下通道,所述下通道构成所述第一排气通道。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多个所述电池单体在所述容纳空间内以成排成列的方式排布,相邻的两排所述电池单体之间留有第一间隙,所述第一进气口设置于所述第一间隙的上方。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底盘还包括:内隔梁,所述内隔梁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且将所述容纳空间分隔成至少两个子容纳空间,多个所述电池单体分别设置于至少两个所述子容纳空间内且与所述内隔梁之间留有第二间隙,所述顶板和所述电池单体的顶部设置有第三间隙,所述第三间隙分别与所述第一间隙和所述第二间隙相连通且还与所述第一进气口相连通。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座椅安装梁为多个,多个所述座椅安装梁在前后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顶板组件还包括:转接件,所述转接件设置有第三排气通道,所述转接件设置于所述左门槛梁和所述右门槛梁中的至少一个上,多个所述座椅安装梁的所述第一排气通道均与所述第三排气通道相连通,所述第三排气通道还与所述第二排气通道相连通。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左门槛梁和所述右门槛梁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第二进气口,所述第二进气口设置于所述左门槛梁和所述右门槛梁中的至少一个的上侧壁;所述转接件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转接件的内侧壁设置有多个第三进气口且下侧壁设置有第一出气口,多个所述第三进气口与多个所述第一排气通道相连通,所述第一出气口与所述第二进气口相连通。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进气口设置有封盖件,所述封盖件可开闭地设置于所述第一进气口;或所述封盖件的周围设置有可断开的弱化结构部;或所述封盖件设置有透气孔。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左门槛梁和所述右门槛梁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第二出气口,所述第二出气口设置于所述左门槛梁和所述右门槛梁中的至少一个的外侧壁和/或底壁。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出气口设置防爆阀。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车辆还包括:车身,所述车身设置有驾驶舱,所述驾驶舱位于所述底盘的上方,所述顶板组件与所述驾驶舱相连接且为所述驾驶舱的地板。
[001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底板包括:液冷板和护板,所述液冷板设置于所述底盘的底部,所述护板设置于所述液冷板的底部。
[0018]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9]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辆的局部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辆的局部爆炸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辆的局部爆炸图;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辆的局部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辆的局部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100

车辆;10

车身;11

驾驶舱;20

底盘;21

左门槛梁;22

右门槛梁;221

第二进气口;222

第二出气口;2221

防爆阀;223

第二排气通道;23

前横梁;24

后横梁;25

容纳空间;251

子容纳空间;30

底板;31

液冷板;311

液冷流道;32

护板;40

内隔梁;41

横隔梁;42

纵隔梁;50

电池单体;51

导热垫;52

弹性隔热垫;53

第一间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盘,所述底盘包括:左门槛梁、右门槛梁、前横梁和后横梁,所述前横梁连接于所述左门槛梁和所述右门槛梁之间,所述后横梁连接于所述左门槛梁和所述右门槛梁之间,所述左门槛梁、所述右门槛梁、所述前横梁和所述后横梁共同限定出容纳空间;底板,所述底板设置于所述底盘的底部且封闭所述容纳空间的底部;顶板组件,所述顶板组件设置于所述底盘的顶部且与所述底板上下相对设置,所述顶板组件封闭所述容纳空间的顶部;多个电池单体,多个所述电池单体顺次排布且相连接,多个所述电池单体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其中,所述顶板组件设置有第一排气通道,所述左门槛梁和所述右门槛梁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第二排气通道,所述第一排气通道与所述容纳空间相连通,所述第二排气通道与所述第一排气通道相连通,以及与外部环境相连通,以在所述电池单体热失控后排出气火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组件包括:顶板和座椅安装梁,所述顶板上设置有第一进气口,所述座椅安装梁设置于所述顶板上且与所述顶板共同限定出所述第一排气通道,所述第一进气口与所述第一排气通道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安装梁沿左右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进气口为多个,在左右方向上,所述座椅安装梁对应多个所述第一进气口。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安装梁包括:梁本体和内隔板,所述梁本体设置于所述顶板上,所述内隔板设置于梁本体内且将所述梁本体的内部空间分隔成上通道和下通道,所述下通道构成所述第一排气通道。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电池单体在所述容纳空间内以成排成列的方式排布,相邻的两排所述电池单体之间留有第一间隙,所述第一进气口设置于所述第一间隙的上方。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还包括:内隔梁,所述内隔梁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且将所述容纳空间分隔成至少两个子容纳空间,多个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永强梁宏伟刘崇威李岩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