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的功能座椅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2272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0: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车辆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可调节的功能座椅机构。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专利技术扶手抬起转动轴外侧设计了一种传感器,当扶手抬起时,无法实现上电功能,提高车辆的安全性,其他转动自由度,均为基于人机工程学设计,提高操作人员的舒适度和操作的方便性;扶手座采用柔软材质加工,当操作人员在驾驶车辆时,手臂一直放置在扶手座上,不需要抬起手臂进行不同功能的切换,只需要手指操作扶手前端的集成操作模块即可,左、右集成操作模块可分别设置不同操作功能按钮,即减轻了操作人员的长时间驾驶疲劳,有减小了误操作的可能性。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节的功能座椅机构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车辆设备的
,具体涉及的是一种可调节的功能座椅机构。

技术介绍

[0002]在物流仓储系统中有各种各样的车辆设备,如叉车、转运车、物资保障车、维护维修车辆等。现有的传统座椅机构功能单一、人机相容性差、安全性低,由于物流仓储系统空间资源宝贵,对设备结构尺寸限制要求较高,使得各种车辆的驾驶仓空间狭小,传统的座椅没有扶手设计,操作人员长时间驾驶容易疲劳,带来安全隐患。或有扶手设计的车辆也没有调节功能,对操作人员上车下车带来不便。
[0003]传统车辆操纵行驶方向以机械传动转向盘形式,该形式消耗作业人员体能较大,且需要占有较大的空间;随着智能装备的发展,该驱动转向形式已被淘汰,现多为操作手柄或操作按钮,操作手柄或操作按钮的位置设计一直困扰设计人员,现有设计形式大多为在操作面板附近设置了各种按钮、开关、操作杆等,操作不同功能时,手势不停切换,人员容易疲劳或误操作。
[0004]现有车辆的踏板设计一般车体上,在座椅前方设置,通过人力和机械传动实现踏板的离合器、制动和油门功能,一般也没有调节功能,不符合人机工程学设计,无非满足不同作业人员较舒适的完成踏板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扶手设计的车辆也没有调节功能,对操作人员上车下车带来不便,传统车辆操纵行驶方向以机械传动转向盘形式,需要占有较大的空间为解决上述问题,现有车辆的踏板设计在车体上,没有调节功能,不符合人机工程学设计,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调节的功能座椅机构。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以下述方式实现的:一种可调节的功能座椅机构,包括座椅本体,所述座椅本体侧面设置可调节功能扶手,座椅本体连接可调节功能扶手的转动轴,可调节功能扶手一端设置转动轴,可调节功能扶手转动轴外侧设置保护传感器,可调节功能扶手远离转动轴一端设置扶手集成操作模块,座椅本体底部连接可以实现不同高度调节的可调节踏板;所述扶手集成操作模块包括转向按钮、功能切换按钮、喇叭按钮、照明灯按钮、转向灯按钮、急停按钮和辅助操作按钮。
[0007]所述可调节功能扶手有左右两个,左右两个可调节功能扶手可分别设置不同操作功能按钮。
[0008]所述座椅本体底部连接支耳,支耳连接第一踏板支架,第一踏板支架底部套接第二踏板支架,第一踏板支架顶部贯穿连接螺杆,螺杆底部连接第二踏板支架,螺杆远离第二踏板支架一端连接锁紧螺母,螺杆顶部螺纹连接调节梅花螺母,第二踏板支架一侧均匀设置至少两个卡紧槽,第一踏板支架上设置的旋转手柄,第二踏板支架上设置的卡紧键槽与
第一踏板支架上设置的旋转手柄配合。
[0009]所述座椅本体底部设置了感应是否有操作人员的压力传感器。
[0010]所述座椅本体一侧设置安全带,座椅本体底部分别设置调节座椅本体位置的左右调节把手和前后调节把手。
[0011]所述可调节功能扶手的扶手集成操作模块端与可调节功能扶手的保护传感器通过转动机构连接,可调节功能扶手中部设置扶手座。
[0012]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扶手抬起转动轴外侧设计了一种传感器,当扶手抬起时,无法实现上电功能,提高车辆的安全性,其他转动自由度,均为基于人机工程学设计,提高操作人员的舒适度和操作的方便性;扶手座采用柔软材质加工,当操作人员在驾驶车辆时,手臂一直放置在扶手座上,不需要抬起手臂进行不同功能的切换,只需要手指操作扶手前端的集成操作模块即可,左、右集成操作模块可分别设置不同操作功能按钮,即减轻了操作人员的长时间驾驶疲劳,有减小了误操作的可能性。该踏板为信号踏板形式,通过传感器将踏板信号传至主控制器,然后主控制器将信号发送至驱动机构,可调节踏板机构设置有离合踏板、制动踏板和油门踏板,踏板非工作时呈水平状态,操作人员将脚趾可放置其上面,与一般车辆不同需将脚尖抬起,长时间保持容易疲劳,通过梅花螺母可实现踏板上、下位置调节,方便且易操作,并通过旋转手柄实现踏板的紧定。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一种可调节的功能座椅机构部分示意图。
[0014]图2是一种可调节的功能座椅机构俯视图。
[0015]图3是一种可调节的功能座椅机构侧视图。
[0016]图4是一种可调节的功能座椅机构的可调节功能扶手示意图。
[0017]图5是一种可调节的功能座椅机构的可调节踏板示意图。
[0018]图6是一种可调节的功能座椅机构的可调节踏板剖视图。
[0019]其中,10为座椅,20为可调节功能扶手,30为安全带,40为可调节踏板,50为左右调节把手,60为支耳,70为前后调节把手,201扶手集成操作模块,202扶手座,203转动机构,204为保护传感器,401为调节梅花螺母,402为紧定旋转手柄,403为踏板,404锁紧螺母,405第二踏板支架,406螺杆,407第一踏板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1]根据附图1到附图6所示的一种可调节的功能座椅机构,包括座椅本体10,所述座椅本体10侧面设置可调节功能扶手20,座椅本体10连接可调节功能扶手20的转动轴,可调节功能扶手20一端设置转动轴,可调节功能扶手20转动轴外侧设置保护传感器204,可调节功能扶手20远离转动轴一端设置扶手集成操作模块201,座椅本体10底部连接可以实现不同高度调节的可调节踏板40;所述扶手集成操作模块201包括转向按钮、功能切换按钮、喇叭按钮、照明灯按钮、转向灯按钮、急停按钮和辅助操作按钮。
[0022]所述可调节功能扶手20有左右两个,左右两个可调节功能扶手20可分别设置不同
操作功能按钮。
[0023]所述座椅本体10底部连接支耳60,支耳60连接第一踏板支架407,第一踏板支架407底部套接第二踏板支架405,第一踏板支架407顶部贯穿连接螺杆406,螺杆406底部连接第二踏板支架405,螺杆406远离第二踏板支架405一端连接锁紧螺母404,螺杆406顶部螺纹连接调节梅花螺母401,第二踏板支架405一侧均匀设置至少两个卡紧槽,第一踏板支架407上设置的旋转手柄402,第二踏板支架405上设置的卡紧键槽与第一踏板支架407上设置的旋转手柄402配合。
[0024]所述座椅本体10底部设置了感应是否有操作人员的压力传感器。
[0025]所述座椅本体10一侧设置安全带30,座椅本体10底部分别设置调节座椅本体10位置的左右调节把手50和前后调节把手70。
[0026]所述可调节功能扶手20的扶手集成操作模块201端与可调节功能扶手20的保护传感器204通过转动机构203连接,可调节功能扶手20中部设置扶手座202。
[0027]本专利技术的工作过程如下:操作人员上车前将可调节功能扶手20抬起,此时触动保护传感器204,电源启动按钮被限制,当操作人员坐上座椅并调整好位置后,放下可调节功能扶手20,解除电源启动限制。操作人员将手臂放置左右扶手座上面,通过操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的功能座椅机构,包括座椅本体(10),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本体(10)侧面设置可调节功能扶手(20),座椅本体(10)连接可调节功能扶手(20)的转动轴,可调节功能扶手(20)一端设置转动轴,可调节功能扶手(20)转动轴外侧设置保护传感器(204),可调节功能扶手(20)远离转动轴一端设置扶手集成操作模块(201),座椅本体(10)底部连接可以实现不同高度调节的可调节踏板(40);所述扶手集成操作模块(201)包括转向按钮、功能切换按钮、喇叭按钮、照明灯按钮、转向灯按钮、急停按钮和辅助操作按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的功能座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节功能扶手(20)有左右两个,左右两个可调节功能扶手(20)可分别设置不同操作功能按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的功能座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本体(10)底部连接支耳(60),支耳(60)连接第一踏板支架(407),第一踏板支架(407)底部套接第二踏板支架(405),第一踏板支架(407)顶部贯穿连接螺杆(406),螺杆(4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雪锋刘业涛赵建波刘家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三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