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跑鞋及其鞋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2215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0: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跑鞋及其鞋底,其包括:贴近足底的鞋中底上层,鞋中底上层为减震回弹层;支撑层,支撑层为刚性结构层,支撑层的前脚掌段的最大厚度大于支撑层的后脚跟段的最大厚度;大底层,大底层为耐磨层;用于对支撑层进行缓震的支撑缓震层,支撑缓震层位于支撑层与大底层之间,支撑层位于鞋中底上层与支撑缓震层之间,且鞋底的前脚掌部的最大高度大于后脚跟部的最大高度。通过将鞋底设置为前脚掌部的最大高度大于后脚跟部的最大高度,如此形成了前高后低的鞋底,以适应跑者前中足落地的跑姿方式。此外,通过增加支撑缓震层,以对支撑层进行缓震,避免支撑层断裂,同时可提高鞋底的减震效果,延长使用寿命。延长使用寿命。延长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跑鞋及其鞋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鞋类制品
,特别涉及一种跑鞋及其鞋底。

技术介绍

[0002]大部分人中穿鞋跑步慢跑,一般都是采用后跟先落地的跑步方式,因此,目前的跑鞋比较强调后跟减震的重要性。但是,经研究发现,采用前中足落地的方式跑步由于可以减少我们触地时间进而提升跑步的效率,因此,如果要提高跑步速度,这个时候就需要调整跑步的方式,由后跟先落地的方式逐渐调整到前中足先落地的方式。
[0003]目前常规的跑鞋,不管是薄底,还是厚底的跑鞋,主要针对的都是后跟落地的跑步方式,由于目前的跑鞋鞋底多突出后跟的减震性,人体过分依赖后跟减震,不容易改变现有后跟落地的跑步方式;如果需要调整跑步方式,目前的常规跑鞋没有针对前掌落地方式做相应的设计。
[0004]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跑鞋,能够适用前掌落地跑步方式,是本
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跑鞋的鞋底,能够适用前掌落地跑步方式。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具有上述鞋底的跑鞋。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跑鞋的鞋底,其特征在于,包括:
[0008]贴近足底的鞋中底上层,所述鞋中底上层为减震回弹层;
[0009]3D立体结构的支撑层,所述支撑层为刚性结构层,所述支撑层的前脚掌段的最大厚度大于所述支撑层的后脚跟段的最大厚度;
[0010]大底层,所述大底层为耐磨层;
[0011]用于对所述支撑层进行缓震的支撑缓震层,所述支撑缓震层位于所述支撑层与所述大底层之间,所述支撑层位于所述鞋中底上层与所述支撑缓震层之间,且所述鞋底的前脚掌部的最大高度大于后脚跟部的最大高度。
[0012]优选的,上述的鞋底中,所述鞋中底上层与所述支撑缓震层可均为EVA、PU、TPU、TPE或尼龙PEBAX高分子发泡材料。
[0013]优选的,上述的鞋底中,所述支撑层为3D结构,并且所述前脚掌段和/或所述后脚跟段在横向具有倾斜均为弧面。
[0014]优选的,上述的鞋底中,所述大底层的硬度为50
°‑
70
°
(邵氏A),密度不大于1.5g/cm3,干滑摩擦系统不小于0.7,湿滑摩擦系数不小于0.5。
[0015]优选的,上述的鞋底中,所述支撑缓震层包括分离的所述前脚掌段和所述后脚跟段,或所述支撑缓震层为一体结构。
[0016]优选的,上述的鞋底中,所述鞋底的前脚掌部的厚度与所述后脚跟部的厚度的高
度差为5mm

20mm。
[0017]优选的,上述的鞋底中,所述前脚掌段中靠近所述后脚跟段的厚度大于所述前脚掌段远离所述后脚跟段的厚度。
[0018]优选的,上述的鞋底中,所述后脚跟段靠近所述前脚掌段的厚度大于所述后脚跟段远离所述前脚掌段的厚度。
[0019]优选的,上述的鞋底中,所述支撑缓震层一侧与所述大底层粘接,所述支撑缓震层的另一侧与所述鞋中底上层粘接,所述支撑层内嵌于所述支撑缓震层与所述鞋中底上层之间。
[0020]一种跑鞋,包括鞋底,其中,所述鞋底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鞋底。
[002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跑鞋的鞋底,通过将鞋底设置为前脚掌部的最大高度大于后脚跟部的最大高度,如此形成了前高后低的鞋底,以适应跑者前中足落地的跑姿方式。此外,通过增加支撑缓震层,以对支撑层进行缓震,避免支撑层断裂,同时可提高鞋底的减震效果,延长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3]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公开的跑鞋的鞋底的分解图;
[0024]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公开的跑鞋的鞋底的分解主视图;
[0025]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公开的跑鞋的鞋底的局部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跑鞋的鞋底,能够适用前掌落地跑步方式。此外,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具有上述鞋底的跑鞋。
[0027]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如图1

图3所示,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跑鞋的鞋底,包括鞋中底上层1、支撑层2、大底层4和支撑缓冲层3。其中,鞋中底上层1为减震回弹层,主要提供鞋底的减震回弹,对人体的运动进行减震,保护人体骨骼。对于鞋中底上层1的厚度以及形状等需要结合跑鞋的鞋底进行设置,在此不限定。而上述的支撑层2为鞋底的支撑插件,主要提供鞋底的刚性支撑,发挥鞋底功能性的主要部件,为鞋底提供立体的刚度,提高跑步时的鞋底过渡,提高跑步效果。大底层4作为整个鞋底与底面接触的一层,需要具有较强的耐磨性和防滑性,以保证鞋底的使用寿命和使用安全。在上述基础上设置的支撑缓震层3位于支撑层2与大底层4之间,并且支撑层2位于鞋中底上层1与支撑缓震层3之间,并且由上述部件形成的鞋底的前脚掌部的最大高于大于后脚跟部的最大高度,即此处限定了鞋底的组成和鞋底的形状。
[0029]本申请中通过将上述的鞋底设置为前脚掌部的最大高度大于后脚跟部的最大高度,如此形成了前高后低的鞋底,以适应跑者前中足落地的跑姿方式。此外,本申请中通过增加支撑缓震层3,以对支撑层2进行缓震,避免支撑层2断裂,同时可提高鞋底的减震效果,延长使用寿命。
[0030]具体的实施例中,上述的鞋中底上层1与支撑缓震层3可均为EVA、PU、TPU、TPE或尼龙PEBAX高分子发泡材料。在实际中,该鞋中底上层1可与支撑缓震层3为相同的材料或不同的材料,而对于鞋中底上层1与支撑缓震层3可以采用相同的硬度,也可以采用不同的硬度,即鞋中底上层1可更软或更硬。对于鞋中底上层1与支撑缓震层3的材料以及硬度可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设置,且均在保护范围内。
[0031]本申请中公开的支撑层2为3D结构,具体的,形状类似一个勺形,即前脚掌段和/或后脚跟段在横向具有倾斜均为弧面。在具体的实施例中,前脚掌段是从对应脚趾处有曲率地纵向延伸至足弓前端的区域,投影轮廓形状与足前掌投影轮廓对应;其可进一步划分为对应脚趾区域(部位)和对应跖骨区域,该对应脚趾区域的最前端即为刚性部件的最前端,对应大脚趾一侧为内侧,对应小脚趾一侧为外侧;而对应跖骨区域的末端又对应足弓前端、宽度较小。前脚掌段对应脚趾部位最前端线可以为直线,也可以为曲线(包括符合脚趾轮廓的圆弧线或弯曲线)。并且前脚掌段纵向是弧形延伸的,其对应脚趾区域和对应跖骨区域的曲率可以一致,也可以略有差异。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跑鞋的鞋底,其特征在于,包括:贴近足底的鞋中底上层(1),所述鞋中底上层(1)为减震回弹层;3D立体结构的支撑层(2),所述支撑层(2)为刚性结构层,所述支撑层(2)的前脚掌段的最大厚度大于所述支撑层(2)的后脚跟段的最大厚度;大底层(4),所述大底层(4)为耐磨层;用于对所述支撑层(2)进行缓震的支撑缓震层(3),所述支撑缓震层(3)位于所述支撑层(2)与所述大底层(4)之间,所述支撑层(2)位于所述鞋中底上层(1)与所述支撑缓震层(3)之间,且所述鞋底的前脚掌部的最大高度大于后脚跟部的最大高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鞋中底上层(1)与所述支撑缓震层(3)可均为EVA、PU、TPU、TPE或尼龙PEBAX高分子发泡材料。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层(2)为3D结构,并且所述前脚掌段和/或所述后脚跟段在横向均为弧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底层(4)的硬度为50
°‑
70
°
(邵氏A),...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全寿郑志艺郑永先叶福泉黄守东苏加明洪俊岭董斌贝宗磊王渊博杨翊廖淑琼姚浩
申请(专利权)人:安踏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