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钟美珍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农业系统的大苗水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320882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0: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农业系统的大苗水培装置,涉及水培装置技术领域,包括主供水管,主供水管的顶部呈等距安装有多个培育器主体,培育器主体的底部设有安装机构,且培育器主体通过安装机构与主供水管之间保持可拆卸连接,培育器主体包括水培槽及安装于水培槽内部的培育格栅,培育格栅的底部设有锁水层,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蔬菜大苗培育器,具有单独的培育器主体,且单个培育器主体之间的间隙有序,不仅极大的保证了大苗的生长空间和养分吸收,而且占用空间范围小,便于大范围的搭建和安装,同时能够通过很方便的调节来适应不同种大苗对营养液和水中氧气的需求。养液和水中氧气的需求。养液和水中氧气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农业系统的大苗水培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培装置
,具体讲是一种基于农业系统的大苗水培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水培是一种新型的植物无土栽培方式,又名营养液培,其核心是将植物的根系直接浸润于营养液中,这种营养液能替代土壤,向植物提供水分、养分、氧气等生长因子,使植物包括蔬菜和花苗能够正常生长,由于蔬菜或花苗的大苗所需的空间较大,传统的大苗水培装置往往由于栽培孔距离过近而影响到生长空间,不仅如此,其底部的根须也容易交叉缠绕而导致根部吸收养分较为困难,同时使大苗形成不了根部呼吸和养分吸收;而目前我国蔬菜需求较高,传统的水培箱和育苗板占用空间较大,不仅无法有效满足农业大棚和温室的水培要求,使大苗的产量下降,而且换水供液不易,同时不方便更换和配套。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在此提供一种基于农业系统的大苗水培装置,具有单独的培育器主体,且单个培育器主体之间的间隙有序,不仅极大的保证了大苗的生长空间和养分吸收,而且占用空间范围小,便于大范围的搭建和安装,同时能够通过很方便的调节来适应不同种大苗对营养液和水中氧气的需求。
[0004]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构造一种基于农业系统的大苗水培装置,包括主供水管,主供水管的顶部呈等距安装有多个培育器主体,培育器主体的底部设有安装机构,且培育器主体通过安装机构与主供水管之间保持可拆卸连接,培育器主体包括水培槽及安装于水培槽内部的培育格栅,培育格栅的底部设有锁水层。
[0005]进一步的,安装机构由储水槽、过滤层、控水筒、T形柱塞、插塞、顶簧机构、弹簧和气垫密封圈构成,储水槽顶部与水培槽相连通,过滤层固定连接于储水槽的内侧靠顶部位置,控水筒开设于储水槽底部的内侧位置,T形柱塞嵌入设置于控水筒内,且T形柱塞顶部与控水筒之间保持相接触并产生滑动,插塞固定连接于储水槽的底端,插塞呈内中空并形成有进水筒,顶簧机构安装于进水筒内侧,弹簧套接于T形柱塞底部,气垫密封圈嵌套设置于插塞与储水槽之间的连接处。
[0006]进一步的,主供水管表面与培育器主体的对应位置设有凸起,凸起的内侧形成有螺纹孔。
[0007]进一步的,位于凸起的底部安装有插接座,且插接座由固定块和插接针构成,固定块固定连接于主供水管的内壁,插接针固定连接于固定块的顶部。
[0008]进一步的,顶簧机构由凹孔柱、支架、过水区和橡胶圈套构成,凹孔柱与橡胶圈套呈同心设置,且凹孔柱与橡胶圈套之间通过支架相连接,过水区形成于支架之间。
[0009]进一步的,控水筒的侧面开设有均匀分布的滤水孔。
[0010]进一步的,凹孔柱的顶部与T形柱塞底端相连接,凹孔柱的底端内凹并与插接针之间保持插接相适配。
[0011]进一步的,插塞的表面具有螺纹,且插塞通过螺纹与螺纹孔相连接。
[0012]进一步的,弹簧顶端通过进水筒顶壁卡合固定,弹簧底端通过顶簧机构卡合固定。
[0013]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为:优点1:培育器主体作为培育大苗的主要容器安装于主供水管表面,主供水管可以根据温室和大棚的布局进行安装,且主供水管的端部只需要接入供水泵即可,在主供水管的底部可设置节水槽将溢出的水或营养液进行回收,不仅有效节约了场地,而且能够单个培育器主体之间的间隙有序,极大的保证了大苗的生长空间和养分吸收。
[0014]优点2:培育器主体主要是由水培槽将大苗进行培育,其内部的培育格栅能够有效将大苗的根茎进行固定,使大苗能够平稳的生长,而同样的锁水层主要材质是海绵,能够进行锁水同时保证在主供水管进行供营养液的同时将底层的营养液进行吸收至上层的大苗根茎中保持锁水效果,另外一方面同时实现了浸种培育,种子在水培槽中由于培育格栅和锁水层的阻隔效果,使育苗方式同时能够实现浸种育苗。
[0015]优点3:通过设置的插接座用于与顶簧机构之间进行配合,推动顶簧机构和T形柱塞上顶,使得T形柱塞与控水筒之间分离,从而使主供水管内的水和营养液依次通过进水筒、过水区、弹簧的间隙及滤水孔进入储水槽中,最为重要的是,能够通过转动培育器主体来最终实现调节进水的压力大小,从而适应不同种大苗对营养液和水中氧气的需求。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专利技术蔬菜大苗培育器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图1中主供水管和培育器主体的剖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图2中A部分放大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图3中控水筒的横截面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图3中顶簧机构的横截面图。
[0017]图中:主供水管1、凸起11、螺纹孔111、插接座12、固定块121、插接针122、培育器主体2、水培槽20、培育格栅21、锁水层22、安装机构3、储水槽30、过滤层31、控水筒32、滤水孔321、T形柱塞33、插塞34、螺纹341、进水筒35、顶簧机构36、凹孔柱361、支架362、过水区363、橡胶圈套364、弹簧37、气垫密封圈38。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附说明书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上、下、左、右”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同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性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
[0019]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阐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农业系统的大苗水培装置,包括主供水管1,主供水管1的顶部呈等距安装有多个培育器主体2,培育器主体2的底部设有安装机构3,且培育器主体2通过安装机构3与主供水管1之间保持可拆卸连接,培育器主体2包括水培槽20及安装于水培槽20内部的培育格栅21,培育格栅21的底部设有锁水层22。
[0020]上述实施例中,培育器主体2作为培育大苗的主要容器安装于主供水管1表面,主供水管1可以根据温室和大棚的布局进行安装,且主供水管1的端部只需要接入供水泵即可,在主供水管1的底部可设置节水槽将溢出的水或营养液进行回收,不仅有效节约了场地,而且能够单个培育器主体2之间的间隙有序,极大的保证了大苗的生长空间和养分吸收。
[0021]此外,培育器主体2主要是由水培槽20将大苗进行培育,其内部的培育格栅21能够有效将大苗的根茎进行固定,使大苗能够平稳的生长,而同样的锁水层22主要材质是海绵,能够进行锁水同时保证在主供水管1进行供营养液的同时将底层的营养液进行吸收至上层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农业系统的大苗水培装置,包括主供水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供水管(1)的顶部呈等距安装有多个培育器主体(2),所述培育器主体(2)的底部设有安装机构(3),且培育器主体(2)通过安装机构(3)与主供水管(1)之间保持可拆卸连接,所述培育器主体(2)包括水培槽(20)及安装于水培槽(20)内部的培育格栅(21),所述培育格栅(21)的底部设有锁水层(2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农业系统的大苗水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机构(3)由储水槽(30)、过滤层(31)、控水筒(32)、T形柱塞(33)、插塞(34)、顶簧机构(36)、弹簧(37)和气垫密封圈(38)构成,所述储水槽(30)顶部与水培槽(20)相连通,所述过滤层(31)固定连接于储水槽(30)的内侧靠顶部位置,所述控水筒(32)开设于储水槽(30)底部的内侧位置,所述T形柱塞(33)嵌入设置于控水筒(32)内,且T形柱塞(33)顶部与控水筒(32)之间保持相接触并产生滑动,所述插塞(34)固定连接于储水槽(30)的底端,所述插塞(34)呈内中空并形成有进水筒(35),所述顶簧机构(36)安装于进水筒(35)内侧,所述弹簧(37)套接于T形柱塞(33)底部,所述气垫密封圈(38)嵌套设置于插塞(34)与储水槽(30)之间的连接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农业系统的大苗水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供水管(1)表面与培育器主体(2)的对应位置设有凸起(11),所述凸起(11)的内侧形成有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小园
申请(专利权)人:钟美珍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