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压缩机降噪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车用空调旋叶式压缩机外壳多级消声结构,第一隔板与外壳的第一内腔气道连接,第一隔板具有第一排气孔,第一低频共振消声腔包括支撑凸台和消声腔本体,支撑凸台与外壳连接,消声腔本体与支撑凸台连接,扩张管式消声腔包括入射声波段、反射声波段和透射声波段,入射声波段与外壳连接,反射声波段与入射声波段连接,透射声波段与反射声波段连接,压缩机工作产生的热量从第一隔板的第一排气孔经支撑凸台进入消声腔本体消除部分噪声,然后经第一内腔气道进入入射声波段后进入反射声波段,反射声波段将噪音阻断,解决了通过装配形成的一级消声腔的降低气动噪声的效果差的问题。降低气动噪声的效果差的问题。降低气动噪声的效果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用空调旋叶式压缩机外壳多级消声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压缩机降噪
,尤其涉及车用空调旋叶式压缩机外壳多级消声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气体(制冷剂)作为压缩机做功的介质,会在压缩机内的不同结构形状的气道内流动,并随着压缩机的不同转速做正弦变化的流动,由于压缩机转速一般较高,气动噪声是不可避免的存在,在一定场合下还会产生啸叫,引起系统管路的振动,最终,使舒适度降低,严重者引起系统管路共振,降低管路的使用寿命,增加管路连接部分气体的泄露几率。
[0003]市场上对于压缩机NVH噪声控制的要求越来越高,受压缩机结构紧凑,技术较成熟的影响,压缩机生产厂家只能被动的以选择不同零件进行组合搭配的方式来应对NVH问题,缺乏从根本上进行主动降噪的措施,主动降噪难度较大,对当前高要求的NVH问题缺乏有效的主动控制手段。
[0004]目前,尚没有对压缩机外壳内部的气体流动所产生的噪声进行专门的消声处理。虽然内部由于结构及装配关系原因,有一个一级消声腔,此消声腔完全由零件之间的装配关系自然形成,非主动消声设计,且此腔受结构与零部件空间影响,起到降低气动噪声的作用非常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车用空调旋叶式压缩机外壳多级消声结构,旨在解决通过装配形成的一级消声腔的降低气动噪声的效果差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车用空调旋叶式压缩机外壳多级消声结构,包括安装机构和消声机构;
[0007]所述消声机构包括外壳、第一隔板、第一低频共振消声腔和扩张管式消声腔,所述外壳具有第一内腔气道,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一内腔气道内侧壁,所述第一隔板具有第一排气孔,所述第一低频共振消声腔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并贯穿所述外壳,所述扩张管式消声腔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并贯穿所述外壳,所述安装机构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外壳的一侧;
[0008]所述第一低频共振消声腔包括支撑凸台和消声腔本体,所述支撑凸台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并贯穿所述外壳,所述消声腔本体与所述支撑凸台固定连接,并位于远离所述外壳的一侧;
[0009]所述扩张管式消声腔包括入射声波段、反射声波段和透射声波段,所述入射声波段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并贯穿所述外壳,所述反射声波段与所述入射声波段固定连接,并位于远离所述外壳的一侧,所述透射声波段与所述反射声波段固定连接,并位于远离所述入射声波段的一侧,所述透射声波段的截面大于所述入射声波段,所述反射声波段的截面大于所述入射声波段和透射声波段。
[0010]压缩机安装在所述消声机构所述外壳内,所述外壳通过所述安装机构进行固定安装,当压缩机工作时所产生的热量从所述第一内腔气道上的所述第一隔板的所述第一排气孔经所述第一低频共振消声腔的所述支撑凸台进入所述消声腔本体,所述消声腔本体与气体部分的频率段重合后,气体在所述消声腔本体内产生共振,消除气体部分低频率段的气动噪声,达到消声的效果。然后气体经所述第一内腔气道进入所述扩张管式消声腔的入射声波段,并从所述入射声波段的较小空间突然进入到所述反射声波段,由于所述反射声波段的截面的突然扩大造成通道内声阻抗突变,使所述反射声波段内某些频率的声波通不过该空间而反射回声源去,由于声波通不过所述反射声波段,也就传不出来,从而到达消声的目的,所述透射声波段外接有系统管路,所述反射声波段消音后的气体经所述透射声波段流入系统管路。
[0011]其中,所述第一低频共振消声腔还包括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一侧与所述消声腔本体固定连接,所述加强筋的另一侧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支撑凸台的外侧壁。
[0012]所述加强筋增肌了所述支撑凸台的硬度,从而增加了所述消声腔本体的稳定性。
[0013]其中,所述消声机构还包括第二隔板和第二低频共振消声腔,所述外壳还具有第二内腔气道,所述第二隔板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二内腔气道内侧壁,所述第二内腔气道具有第二排气孔,所述第二低频共振消声腔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并贯穿所述外壳。
[0014]压缩机工作时所产生的热量还可从所述第二内腔气道上的所述第二隔板上的所述第二排气孔进入所述第二低频共振消声腔进行降噪,所述第二低频共振消声腔与所述第一低频共振消声腔的结构相同。
[0015]其中,所述安装机构包括外筒、若干缓冲弹簧、内筒和若干固定组件,所述外筒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外壳的一侧,若干所述缓冲弹簧分别与所述外筒固定连接,均位于所述外筒内部,所述内筒与若干所述缓冲弹簧固定连接,均贯穿所述外筒,若干所述固定组件分别与所述外筒滑动连接,均贯穿所述外筒和所述内筒。
[0016]通过所述安装机构安装所述外壳时,将所述内筒与固定面接触,并挤压所述内筒,直至所述内筒完全滑进所述外筒内,然后通过所述固定组件将所述外筒固定在固定面上,所述外筒和所述内筒之间的所述缓冲弹簧可对所述外壳内的气体在流动时所产生的震动进行缓冲,从而增加所述外壳的稳定性,进而增加所述透射声波段与外界的系统管路的连接端的稳定性。
[0017]其中,所述安装机构还包括第一密封垫,所述第一密封垫与所述内筒固定连接,并位于远离所述缓冲弹簧的一侧。
[0018]所述第一密封垫用于填补所述内筒与固定面之间的缝隙,增加所述外壳的密封性。
[0019]其中,所述安装机构还包括第二密封垫,所述第二密封垫与所述内筒固定连接,并位于远离所述第一密封垫的一侧。
[0020]所述第二密封垫用于填补所述内筒与所述外筒之间的缝隙,进一步增加所述外壳的密封性。
[0021]其中,所述安装机构还包括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所述内筒固定连接,位于所述外筒内部。
[0022]所述限位块的直径大于所述外筒的口径,可避免所述内筒在未与固定面接触前,所述缓冲弹簧将所述内筒顶出所述外筒内部。
[0023]本专利技术的车用空调旋叶式压缩机外壳多级消声结构,压缩机安装在所述消声机构所述外壳内,所述外壳通过所述安装机构进行固定安装,当压缩机工作时所产生的热量从所述第一内腔气道上的所述第一隔板的所述第一排气孔经所述第一低频共振消声腔的所述支撑凸台进入所述消声腔本体,所述消声腔本体与气体部分的频率段重合后,气体在所述消声腔本体内产生共振,消除气体部分低频率段的气动噪声,达到消声的效果。然后气体经所述第一内腔气道进入所述扩张管式消声腔的入射声波段,并从所述入射声波段的较小空间突然进入到所述反射声波段,由于所述反射声波段的截面的突然扩大造成通道内声阻抗突变,使所述反射声波段内某些频率的声波通不过该空间而反射回声源去,由于声波通不过所述反射声波段,也就传不出来,从而到达消声的目的,所述透射声波段外接有系统管路,所述反射声波段消音后的气体经所述透射声波段流入系统管路,解决了通过装配形成的一级消声腔的降低气动噪声的效果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车用空调旋叶式压缩机外壳多级消声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机构和消声机构;所述消声机构包括外壳、第一隔板、第一低频共振消声腔和扩张管式消声腔,所述外壳具有第一内腔气道,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一内腔气道内侧壁,所述第一隔板具有第一排气孔,所述第一低频共振消声腔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并贯穿所述外壳,所述扩张管式消声腔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并贯穿所述外壳,所述安装机构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外壳的一侧;所述第一低频共振消声腔包括支撑凸台和消声腔本体,所述支撑凸台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并贯穿所述外壳,所述消声腔本体与所述支撑凸台固定连接,并位于远离所述外壳的一侧;所述扩张管式消声腔包括入射声波段、反射声波段和透射声波段,所述入射声波段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并贯穿所述外壳,所述反射声波段与所述入射声波段固定连接,并位于远离所述外壳的一侧,所述透射声波段与所述反射声波段固定连接,并位于远离所述入射声波段的一侧,所述透射声波段的截面大于所述入射声波段,所述反射声波段的截面大于所述入射声波段和透射声波段。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空调旋叶式压缩机外壳多级消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低频共振消声腔还包括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一侧与所述消声腔本体固定连接,所述加强筋的另一侧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支撑凸台的外侧壁。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进,柴红阳,刘红梅,段威林,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建设车用空调器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