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碳酸酯-醚)基生物降解聚酯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31965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0: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聚(碳酸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聚(碳酸酯

醚)基生物降解聚酯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有机材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聚(碳酸酯

醚)基生物降解聚酯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据统计,我国1990年塑料制品产量仅为550万吨,到2019年全国塑料制品产量已达8184万吨,同比增长3.91%。然而大量塑料制品使用废弃后,无法降解以及回收利用,对环境造成巨大的白色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各国纷纷出台了对一次性不易回收、易污染制品的禁限政策,推动生物降解材料的应用。欧盟规定了有机垃圾的回收及其可堆肥化处置,还规定了2021年对10种一次性制品的使用进行禁止和限制。我国发改委2020年1月19日正式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2019年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修订草案)》中明确了鼓励研发与生产环境中可降解的薄膜覆盖物和商品包装物。
[0003]全球生物降解塑料的产能约为100万吨左右,其中,二元醇二元酸化学合成的生物基聚酯[包括聚己二酸

丁二醇

对苯二甲酸酯(PBAT)、聚丁二酸

丁二醇酯(PBS)、聚丁二酸

丁二醇

己二酸酯(PBSA)等]全球生产能力已超40万吨/年,我国产能已超过20万吨/年。PBAT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可降解类共聚酯,主要是以对苯二甲酸或对苯二甲酸二醇酯、丁二醇以及己二酸为原料,通过直接酯化制得。该材料中既含有柔性的脂肪链段,又含有刚性的芳香链段,使得聚合物分子链在具有良好柔性的同时,又保证了分子的热稳定性、冲击性等机械性能。一定的降解条件下,PBAT几乎被微生物完全降解,而且对环境没有危害,已经广泛应用于包装、医疗和薄膜等领域。
[0004]邹俊等人(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7(3):289

294)以对苯二甲酸二甲酯,1,4

丁二醇和1,6

己二酸为原料,采用直接酯化法合成了PBAT,得到的PBAT特性粘数可以高达0.101dl/g。王晓慧等(2010,39(11):1273

1278)以对苯二甲酸、1,4

丁二醇和1,6

己二酸为原料合成了拉伸强度19

20MPa以及断裂伸长率超过500%的PBAT,然而,融指高达29

62g/10min(170℃,2.16kg),如此高的融指表明了得到的PBAT分子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进而提高机械性能。
[0005]尽管PBAT已经有大量的文献以及专利报道,然而,PBAT在生产过程中1,4

丁二醇会发生环化反应,产生10

35%四氢呋喃(THF)副产物,不仅降低了产率,提高了生产成本,而且该副产物需要经过精馏塔回收,增加能耗,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成本,更为严重的是每个生产批次该副产物的产生量都不同,使得整个二元酸以及二元醇的合成配比难以得到有效控制,从而生产得到的PBAT材料重现性差,产品质量不稳定。
[0006]为了降低四氢呋喃副产物的量,现有技术提出了一些解决方式。如专利技术专利申请CN 111087593报道了一种抑制THF生成及耐水解的催化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通过采用一种催化活性高、耐水解的钛化合物与至少含二个羟基的醇的反应产物、羟基羧酸以及碱组成的新型催化剂组合物来降少THF的副产物生成量,该方法适合于聚对苯二甲酸
丁二醇酯(PBT)以及PBAT合成过程中降低THF的产生量,然而结果发现THF的产生量(按照1,4

丁二醇的加入量计算)仅仅从21%下降到了18%,仍旧非常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聚(碳酸酯

醚)基生物降解聚酯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聚(碳酸酯

醚)基生物降解聚酯及制备方法,得到新型结构的生物降解聚酯,能够有效降低聚酯中THF含量,且具有较高的力学性能和优异的生物降解性。
[0008]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聚(碳酸酯

醚)基生物降解聚酯,由包括以下质量份组分的原料制得:
[0009][0010][0011]所述芳香族二元酸(酯)为芳香族二元酸和芳香族二元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2]所述多官能度交联剂为具有3个以上官能团的交联剂;其中,所述官能团选自羧酸基、酸酐基和羟基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3]优选的,所述聚(碳酸酯

醚)二元醇的数均分子量为3300~6400g/mol,碳酸酯单元含量为30wt%~68wt%。
[0014]优选的,所述聚(碳酸酯

醚)二元醇通过以下方式制得:
[0015]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二氧化碳和环氧化合物在链转移剂存在下进行聚合反应,形成聚(碳酸酯

醚)二元醇;
[0016]所述环氧化合物为环氧烷烃或卤代环氧烷烃。
[0017]优选的,所述环氧化合物为环氧乙烷、环氧丙烷、环氧丁烷、环氧环己烷和环氧氯丙烷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8]优选的,所述芳香族二元酸选自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2,7

萘甲酸和1,4

萘甲酸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9]所述芳香族二元酸酯为所述芳香族二元酸形成的酯衍生物。
[0020]优选的,所述多官能度交联剂选自酒石酸、柠檬酸、苹果酸、三羟甲基丙烷、三羟甲基乙烷、季戊四醇、1,3,5

苯三酸、1,2,4

苯三酸、1,2,4

苯三酸酐、1,2,4,5

苯四酸和苯均四酸二酐中的一种或几种。
[0021]优选的,所述催化剂选自钛酸四正丁酯、钛酸四异丙酯、二乙基锌、辛酸锌、醋酸锌、氧化锌和氯化锌的一种或几种;
[0022]所述稳定剂选自亚磷酸三乙酯、季戊四醇双亚磷酸酯、双(2,4

二叔丁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双十八烷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四[β

(3,5

二叔丁基
‑4‑
羟基苯基)
丙酸]季戊四醇酯和N,N'



(3

(3,5

二叔丁基
‑4‑
羟基苯基)丙酰基)己二胺中的一种或几种。
[0023]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聚(碳酸酯

醚)基生物降解聚酯的制备方法,包括:
[0024]a)将聚(碳酸酯

醚)二元醇、芳香族二元酸(酯)、1,6

己二酸、多官能度交联剂和催化剂混合并进行酯化反应,得到初步酯化物;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碳酸酯

醚)基生物降解聚酯,其特征在于,由包括以下质量份组分的原料制得:所述芳香族二元酸(酯)为芳香族二元酸和芳香族二元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多官能度交联剂为具有3个以上官能团的交联剂;其中,所述官能团选自羧酸基、酸酐基和羟基中的一种或几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碳酸酯

醚)基生物降解聚酯,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碳酸酯

醚)二元醇的数均分子量为3300~6400g/mol,碳酸酯单元含量为30wt%~68wt%。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碳酸酯

醚)基生物降解聚酯,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碳酸酯

醚)二元醇通过以下方式制得: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二氧化碳和环氧化合物在链转移剂存在下进行聚合反应,形成聚(碳酸酯

醚)二元醇;所述环氧化合物为环氧烷烃或卤代环氧烷烃。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聚(碳酸酯

醚)基生物降解聚酯,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氧化合物为环氧乙烷、环氧丙烷、环氧丁烷、环氧环己烷和环氧氯丙烷中的一种或几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碳酸酯

醚)基生物降解聚酯,其特征在于,所述芳香族二元酸选自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2,7

萘甲酸和1,4

萘甲酸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芳香族二元酸酯为所述芳香族二元酸形成的酯衍生物。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碳酸酯

醚)基生物降解聚酯,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官能度交联剂选自酒石酸、柠檬酸、苹果酸、三羟甲基丙烷、三羟甲基乙烷、季戊四醇、1,3,5

苯三酸、1,2,4

苯三酸、1,2,4

苯三酸酐、1,2,4,5

苯四酸和苯均四酸二酐中的一种或几种。7.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红明王献红王佛松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