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交通车辆救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31884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0: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救援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智能交通车辆救援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稳固性好且降低经济损失的智能交通车辆救援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实施方案是:一种智能交通车辆救援装置,包括有第一安装架、安装板、第一接触开关、第一固定柱、第一转板、第一托板和第二托板等,安装板前后对称设有三个第一安装架,安装板顶部中间设有第一接触开关,安装板顶部右侧设有第一固定柱,第一固定柱上转动式设有第一转板,第一转板顶部设有第一托板,安装板左侧设有第二托板,第一托板左侧与第二托板接触。由于重力伸缩柱的伸缩端、滑套、滑动杆伸长形成梯子,便于跌落至斜坡下方的人握住把手爬上坡。把手爬上坡。把手爬上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交通车辆救援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救援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智能交通车辆救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我国交通事故频发,当车辆发生交通事故冲下斜坡时,就需要依靠大型机械将事故车辆拉上来,目前对于车辆的救援一般是使用现有的起吊装置,该装置包括:支撑架、以及安装在所述支撑架上的吊耳单元和提升单元;所述吊耳单元带有滑轮,并通过跨过所述滑轮的吊索与所述提单元相连接;所述提升单元通过齿轮传动方式带动所述吊索绕所述滑轮转动,以提升或降落起吊物;目前交通救援的起吊装置在工作过程中,其底部的支撑稳固性较差,在起吊时,不能保证很高的稳定度,如果发生翻车,就会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0003]因此,鉴于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稳固性好且降低经济损失的智能交通车辆救援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的起吊装置稳固性较差,如果发生翻车,就会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稳固性好且降低经济损失的智能交通车辆救援装置。
[000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实施方案是:一种智能交通车辆救援装置,包括有第一安装架、安装板、第一接触开关、第一固定柱、第一转板、第一托板、第二托板、第二固定柱、第一电动推杆、第三固定柱、伸缩机构和防护机构,安装板前后对称设有三个第一安装架,安装板顶部中间设有第一接触开关,安装板顶部右侧设有第一固定柱,第一固定柱上转动式设有第一转板,第一转板顶部设有第一托板,安装板左侧设有第二托板,第一托板左侧与第二托板接触,安装板的顶部左侧设有第二固定柱,第二固定柱上转动式设有第一电动推杆,第一托板底部中间设有与第一电动推杆伸缩杆转动式连接的第三固定柱,第一托板上设有伸缩机构,伸缩机构上设有防护机构。
[0006]进一步的是,伸缩机构包括有第四固定柱、放置框、第二安装架、第三托板、第一固定杆、第二转板、伸缩柱、把手、滑动杆和滑块,第一托板右侧设有四个第四固定柱,第四固定柱之间设有放置框,放置框右侧设有第二安装架,第二安装架内侧设有两个第三托板,第二安装架上部右侧设有第一固定杆,第一固定杆中部转动式设有第二转板,第二转板上设有与第三托板接触的伸缩柱,伸缩柱的伸缩端内侧滑动式设有滑动套,滑动套内侧滑动式设有滑动杆,伸缩柱的固定端、伸缩柱的伸缩端、滑动套和滑动杆均前后对称设有把手,伸缩柱的伸缩端、滑动套和滑动杆顶部右侧均设有滑块。
[0007]进一步的是,防护机构包括有第二固定杆、固定板、防护板、第一滑杆和直线弹簧,第二安装架右侧前后对称设有第二固定杆,第二固定杆上部之间设有固定板,固定板上滑动式设有四个第一滑杆,第一滑杆顶部之间连接有防护板,四个第一滑杆均与固定板之间连接有直线弹簧,直线弹簧均套在同侧的第一滑杆上。
[0008]进一步的是,还包括有定位机构,定位机构包括有压块、压力传感器、第一固定框、第二电动推杆、第二固定框、驱动电机、钻头、第二滑杆和滑套,第一转板右侧设有压块,安装板右侧设有压力传感器,放置框内部左侧设有第一固定框,第一固定框内侧设有第二电动推杆,第二电动推杆伸缩杆右侧设有第二固定框,第二固定框内部设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输出轴右侧设有用于定位和固定智能交通车辆救援装置的钻头,放置框内部上下对称设有第二滑杆,第二滑杆上均滑动式设有与第二固定框连接的滑套。
[0009]进一步的是,还包括有收卷机构,收卷机构包括有导向轮、第五固定柱、双轴电机、第一绕线轮、第一钢丝绳、第一距离传感器、感应杆和第二距离传感器,放置框顶部左侧设有导向轮,放置框顶部左侧设有两个第五固定柱,放置框顶部左侧设有位于两个第五固定柱中间的双轴电机,第五固定柱上部均转动式设有第一绕线轮,第一绕线轮均与双轴电机两侧的输出轴连接,第一绕线轮均与左侧的两个把手之间连接有第一钢丝绳,第一钢丝绳均绕在同侧的第一绕线轮上,前侧的第五固定柱顶部设有第一距离传感器,下侧的滑套前侧设有感应杆,放置框内部右侧设有第二距离传感器。
[0010]进一步的是,还包括有拉取机构,拉取机构包括有第二接触开关、第六固定柱、第七固定柱、减速电机、第二绕线轮、第二钢丝绳、第三安装架、滑轮、限位框、挂钩和磁铁,安装板顶部左侧设有第二接触开关,安装板顶部左前侧设有第六固定柱,安装板顶部左后侧设有第七固定柱,第六固定柱顶部设有减速电机,第七固定柱上部后侧转动式设有与减速电机输出轴连接的第二绕线轮,第二绕线轮上绕有第二钢丝绳,放置框左侧设有第三安装架,第三安装架左侧转动式设有滑轮,第二钢丝绳绕在滑轮上,第三安装架左侧设有限位框,第二钢丝绳另一端连接有挂钩,滑动杆顶部设有与挂钩相吸的磁铁。
[0011]进一步的是,还包括有固定机构,固定机构包括有第八固定柱、弧形滑杆和弧状弹簧,滑动杆左侧前后对称设有第八固定柱,第八固定柱上均滑动式设有用于卡紧挂钩的弧形滑杆,两个弧形滑杆相接触,弧形滑杆均与同侧的第八固定柱之间连接有弧状弹簧。
[0012]进一步的是,还包括有控制箱,安装板右侧设有控制箱,控制箱位于第一接触开关右侧,控制箱内安装有开关电源、电源模块和控制模块,开关电源为整个智能交通车辆救援装置供电,开关电源的输出端与电源模块通过电性连接,电源模块上通过线路连接有电源总开关,电源模块与控制模块通过电性连接;控制模块上连接有DS1302时钟电路和24C02电路;压力传感器、第一距离传感器、第二距离传感器、第一接触开关和第二接触开关都与控制模块通过电性连接;第一电动推杆、第二电动推杆和驱动电机都与控制模块通过继电器控制模块连接;减速电机和双轴电机都与控制模块通过直流电机正反转模块连接。
[0013]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由于重力伸缩柱的伸缩端、滑套、滑动杆伸长形成梯子,便于跌落至斜坡下方的人握住把手爬上坡;2、钻头转动的同时向下移动钻入地面,进而对安装本装置的大型车进行定位和固定,避免安装本装置的大型车发生翻车,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3、当双轴电机两侧的输出轴带动第一绕线轮反转时,进而通过第一钢丝绳带动第二转板、伸缩柱、滑套、滑动杆和把手复位,如此无需人工借助工具反转复位第二转板,从而减少人工操作的麻烦;4、弧形滑杆将挂钩卡住,避免挂钩从磁铁上脱落下来,挂钩没有了束缚容易使得车子在开动时挂钩碰撞损坏其他部件。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专利技术伸缩机构第一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本专利技术伸缩机构第二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6为本专利技术防护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7为本专利技术定位机构第一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8为本专利技术定位机构第二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9为本专利技术收卷机构第一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10为本专利技术A处放大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11为本专利技术收卷机构第二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交通车辆救援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有第一安装架(1)、安装板(2)、第一接触开关(3)、第一固定柱(5)、第一转板(6)、第一托板(7)、第二托板(71)、第二固定柱(8)、第一电动推杆(9)、第三固定柱(10)、伸缩机构(11)和防护机构(12),安装板(2)前后对称设有三个第一安装架(1),安装板(2)顶部中间设有第一接触开关(3),安装板(2)顶部右侧设有第一固定柱(5),第一固定柱(5)上转动式设有第一转板(6),第一转板(6)顶部设有第一托板(7),安装板(2)左侧设有第二托板(71),第一托板(7)左侧与第二托板(71)接触,安装板(2)的顶部左侧设有第二固定柱(8),第二固定柱(8)上转动式设有第一电动推杆(9),第一托板(7)底部中间设有与第一电动推杆(9)伸缩杆转动式连接的第三固定柱(10),第一托板(7)上设有伸缩机构(11),伸缩机构(11)上设有防护机构(12)。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交通车辆救援装置,其特征是,伸缩机构(11)包括有第四固定柱(111)、放置框(112)、第二安装架(113)、第三托板(114)、第一固定杆(115)、第二转板(116)、伸缩柱(117)、把手(118)、滑动杆(119)和滑块(1110),第一托板(7)右侧设有四个第四固定柱(111),第四固定柱(111)之间设有放置框(112),放置框(112)右侧设有第二安装架(113),第二安装架(113)内侧设有两个第三托板(114),第二安装架(113)上部右侧设有第一固定杆(115),第一固定杆(115)中部转动式设有第二转板(116),第二转板(116)上设有与第三托板(114)接触的伸缩柱(117),伸缩柱(117)的伸缩端内侧滑动式设有滑动套,滑动套内侧滑动式设有滑动杆(119),伸缩柱(117)的固定端、伸缩柱(117)的伸缩端、滑动套和滑动杆(119)均前后对称设有把手(118),伸缩柱(117)的伸缩端、滑动套和滑动杆(119)顶部右侧均设有滑块(1110)。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交通车辆救援装置,其特征是,防护机构(12)包括有第二固定杆(121)、固定板(122)、防护板(123)、第一滑杆(124)和直线弹簧(125),第二安装架(113)右侧前后对称设有第二固定杆(121),第二固定杆(121)上部之间设有固定板(122),固定板(122)上滑动式设有四个第一滑杆(124),第一滑杆(124)顶部之间连接有防护板(123),四个第一滑杆(124)均与固定板(122)之间连接有直线弹簧(125),直线弹簧(125)均套在同侧的第一滑杆(124)上。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智能交通车辆救援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有定位机构(13),定位机构(13)包括有压块(131)、压力传感器(132)、第一固定框(133)、第二电动推杆(134)、第二固定框(135)、驱动电机(136)、钻头(137)、第二滑杆(138)和滑套(139),第一转板(6)右侧设有压块(131),安装板(2)右侧设有压力传感器(132),放置框(112)内部左侧设有第一固定框(133),第一固定框(133)内侧设有第二电动推杆(134),第二电动推杆(134)伸缩杆右侧设有第二固定框(135),第二固定框(135)内部设有驱动电机(136),驱动电机(136)输出轴右侧设有用于定位和固定智能交通车辆救援装置的钻头(137),放置框(112)内部上下对称设有第二滑杆(138),第二滑杆(138)上均滑动式设有与第二固定框(135)连接的滑套(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铮刘冰洁任剑岚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