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勇专利>正文

一种生产相转移催化剂的工艺废水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312882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2 21: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领域,为了克服现有污水处理方法处理效果差、综合处理能力不足、局限性较大的不足,公开一种生产相转移催化剂的工艺废水处理方法。利用薄膜蒸发工艺降低废水中的铵盐含量,再对废水中毒性较强又难以去除的冠醚进行降解,降低了废水的生物毒性和COD,再通过生化循环处理,进一步降低COD,并降低废水中的氮磷含量,生化处理的出水再经终沉池处理,即可达标排放,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处理方法综合处理能力强,处理效果好,适用于多种生产相转移催化剂的工艺废水的综合处理。化剂的工艺废水的综合处理。化剂的工艺废水的综合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产相转移催化剂的工艺废水处理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是一种生产相转移催化剂的工艺废水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相转移催化剂包括季铵盐、季铵碱、季鏻盐、冠醚等,产品广泛应用于精细化工、合成材料、节能环保、石油勘探、新能源等行业。生产相转移催化剂的工艺废水来源广泛,由于不同类型的相转移催化剂的生产工艺不尽相同,产生的废水也有较大区别,而针对单一类型的生产工艺设立一套污水处理系统显然成本较高,因此需要一种能够对各种相转移催化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的综合处理方法。
[0003]生产相转移催化剂的工艺废水的特点是成分复杂,有着高铵盐、高有机氮含量、高COD、高毒性,常规技术手段多为分类处理。中国专利公开号CN110803835A,公开了一种季铵盐类废水资源化处理办法,其特征在于,处理办法中废水依次经过气浮隔油段、膜技术处理系统、三效蒸发段、生化系统、絮凝沉淀段、高级氧化段,具体的处理步骤如下:步骤一、将工艺废水通入气浮隔油段进行气浮除油,实现废水中油、水分离;步骤二、将步骤一出水调节pH=1~5,后经过膜技术处理系统,即超滤

纳滤膜技术处理系统组件中使工艺废水进一步浓缩;步骤三、将步骤二纳滤浓缩液调节pH=6~8,纳滤浓缩液进入三效蒸发系统蒸发处理,蒸发浓缩母液收集后回生产回收工艺处理;步骤四、将步骤二纳滤出水和步骤三蒸发出水混合后调节pH=7~8进行通过生化系统处理厌氧反应,控制温度为25~35
°
C,反应时间为24~48小时;步骤五、将步骤四厌氧出水进行好氧反应,控制温度为25~35
°
C,溶解氧为2~4mg/L,反应时间为24~48小时;步骤六、将步骤五生化出水经过O3/H2O2高级氧化工艺深度处理,利用氧化剂在催化剂作用下催化氧化剩余难生物降解有机物;步骤七、将步骤六高级氧化处理出水接反渗透系统,反渗透淡水回用于生产,反渗透浓缩液经蒸发处理,蒸发出水回到生化处理系统进一步处理。其不足之处在于,对于高浓度废水而言,膜处理系统孔径较小,负担较大,特别是在使用纳滤膜时,一价的季铵阳离子可以自由穿越,无法起到截留降低盐浓度的作用,增加了后续处理过程中的负担,处理效果差,高浓度的铵盐废水对生化处理过程中的菌群极不友好,较强的生物毒性会对菌群造成巨大杀伤,该处理办法在对成分复杂的工艺废水进行处理时,有毒物质难以去除,还会因为先生化处理后氧化处理对菌群造成损伤,局限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是为了克服现有污水处理方法处理效果差、综合处理能力不足、局限性较大的不足,公开一种处理效果优良、综合处理能力强、适用范围广的一种生产相转移催化剂的工艺废水处理方法。
[0005]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生产相转移催化剂的工艺废水处理方法,生产相转移催化剂的工艺废水通过脱盐脱溶得到重馏分废水、对重馏分废水氧化脱毒得到可生化废水、将可生化废水进行生
化处理得到低污染废水、低污染废水在终沉工段沉淀处理、达标排放。
[0006]季铵盐和季铵碱类相转移催化剂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含大量含氮有机物的废水,季鏻盐相转移催化剂的生产过程中则会产生大量含磷废水,冠醚类相转移催化剂的生产过程中由于有大量剧毒的冠醚废水产生,因此生产相转移催化剂的工艺废水成分十分复杂,本专利技术对工艺废水先脱盐脱溶,先去除大量的有机铵盐、无机盐、低沸点溶剂和部分的冠醚,降低废水中的可溶性盐含量和有机溶剂含量;再对得到的重馏分废水氧化脱毒,将冠醚分解,提高可生化性,降低废水的生物毒性,更好的进行生化处理;对可生化废水进行生化处理,分别在厌氧、缺氧、好氧菌的生物作用下,对各类污染物进行吸收降解,得到的低污染废水即可进入终沉工段沉淀处理后达标排放。
[0007]优选的,脱盐脱溶包括以下步骤:将工艺废水升温到90~110℃进行薄膜蒸发,分离高沸点污染物,低沸点组分在精馏塔内富集;在精馏塔内,蒸发收集精馏段精馏组分,得到低沸点溶剂和重馏分废水。
[0008]由于废水具有高盐含量,渗透压相应的也较高,并且其中含有大量有杀菌毒性的铵盐,采用膜过滤效率低下且分离效果差,经薄膜蒸发即可将大量无机盐和部分高沸点有机盐结晶出来,提高除盐效率,特别是降低了体系中铵盐的含量,降低废水中有毒物质含量,经薄膜蒸发得到的低沸点组分,还可在精馏塔内富集并选择性回收溶剂,由于冠醚沸点较高,在经薄膜蒸发和精馏之后,也可对部分冠醚进行去除。
[0009]优选的,氧化脱毒包括以下步骤:向重馏分废水内投加浓酸进行酸解,向酸解后的废水内投加氧化剂进行氧化,酸解氧化出水再经臭氧氧化处理得到可生化废水。
[0010]在冠醚含量较高的废水中,冠醚不与氧化剂、还原剂、碱等起反应,在本专利技术中,冠醚先在酸性条件下开环提高冠醚类物质的可降解性能,再经酸解氧化和臭氧氧化后得到小分子有机物,使冠醚污染物无害化处理,大分子的有机物含量大幅度下降,降低了废水的生物毒性,同时也降低了废水的COD,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
[0011]优选的,酸解的pH为1~3,氧化剂用量为冠醚摩尔含量的10~20倍,氧化剂为双氧水和硫酸亚铁。
[0012]优选的,生化处理包括以下步骤:将可生化废水进行一段回流厌氧处理,回流厌氧处理的出水再经两段A/O处理。
[0013]优选的,回流厌氧处理包括厌氧工段、厌氧沉淀工段,所述厌氧沉淀工段与厌氧工段之间设置有内循环系统。
[0014]在厌氧工段内,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不溶性有机物转化为可溶性有机物,系统污泥中的兼性厌氧发酵菌将污水中的可生物降解有机物转化为挥发性脂肪酸(VFA)等小分子发酵产物,聚磷菌也将释放菌体内储存的多聚磷酸盐,同时释放能量,其中部分能量供专性好氧的聚磷菌在厌氧抑制环境下生存,另一部分能量则供聚磷菌主动吸收类似VFA等污水中的发酵产物,并以聚

β

羟基烷酸(PHA)的形式在菌体内贮存起来。这样,部分碳在厌氧区得到去除。
[0015]优选的,A/O处理包括缺氧工段、好氧工段、沉淀工段。
[0016]在缺氧区中,反硝化细菌利用从混合液回流而带来的大量亚硝酸盐、硝酸盐,以及污水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进行反硝化反应,达到同时去碳和脱氮的目的;含有较低浓度碳、氮和较高浓度磷的污水随后进入好氧区;在好氧区,聚磷菌在曝气充氧条件下分解体内
贮存的PHA并释放能量,用于菌体生长及主动超量吸收周围环境中的溶解性磷,这些被吸收的溶解性磷在聚磷菌体内以聚磷盐形式存在,使得污水中磷的浓度大大降低。污水中各种有机物在经历厌氧、缺氧环境后,进入好氧区时其浓度己经相当低,这将有利于自养硝化菌的生长繁殖。硝化菌在好氧的环境下将完成氨化和硝化作用,将水中的氮转化为NO2‑
和NO3‑
。两段A/O的交替反应,能够对废水中的各类污染物进行较为彻底的生化处理。
[0017]优选的,好氧工段与缺氧工段之间设置有回流系统。
[0018]回流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产相转移催化剂的工艺废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生产相转移催化剂的工艺废水通过脱盐脱溶得到重馏分废水、对重馏分废水氧化脱毒得到可生化废水、将可生化废水进行生化处理得到低污染废水、低污染废水在终沉工段沉淀处理、达标排放。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产相转移催化剂的工艺废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脱盐脱溶包括以下步骤:将工艺废水升温到90~110℃进行薄膜蒸发,分离高沸点污染物,低沸点组分在精馏塔内富集;在精馏塔内,蒸发收集精馏段精馏组分,得到低沸点溶剂和重馏分废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产相转移催化剂的工艺废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脱毒包括以下步骤:向重馏分废水内投加浓酸进行酸解,向酸解后的废水内投加氧化剂进行氧化,酸解氧化出水再经臭氧氧化处理得到可生化废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产相转移催化剂的工艺废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酸解的pH为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勇计鸣刘苗苗任荣山
申请(专利权)人:王勇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