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31053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2 21: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实现了冷媒的直接冷却和预热,降低了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的复杂性、重量和功耗,实现了动力电池良好的均温性和快速响应特征,维持动力电池高效、安全地运行。行。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管理
,特别涉及一种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相关技术中,电动汽车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伴随着低碳经济的浪潮迅速崛起,成为全球汽车行业节能与绿色发展转型的战略选择,且成为促进世界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引擎。动力电池作为电动汽车最为核心的部件,其容量、寿命、充放电时间和安全性严重受制于电池工作温度。动力电池工作在高温或低温工况时,将导致电池性能快速下降,寿命加速衰减,甚至引发燃烧、火灾、爆炸等安全事故,因此,建立高效的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以解决动力电池超级快充高热流密度散热问题和低温环境下快速预热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能够有效解决动力电池散热和预热问题,使得动力电池可以高效、安全地运行。
[0004]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包括动力电池组、第一平板热管、第二平板热管和蒸发冷凝器;第一平板热管设置在所述动力电池组的上表面;第二平板热管设置在所述动力电池组的下表面,所述第一平板热管内和所述第二平板热管内均设置有工质;至少设置有一个蒸发冷凝器,所述蒸发冷凝器设置在所述第一平板热管和所述第二平板热管之间,且所述蒸发冷凝器的第一端的上半部设置有第一进出口,所述蒸发冷凝器的第二端的下半部设置有第二进出口,所述蒸发冷凝器可与所述第一平板热管以及所述第二平板热管进行热交换。
[0005]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有工质的第一平板热管和第二平板热管,可以将蒸发冷凝器的热量有效地传递至动力电池组,而且具有高度差的第一进出口和第二进出口使得蒸发冷凝器能够有效地将热量传递至第一平板热管和第二平板热管,从而传递至动力电池组,快速且有效地为动力电池组进行散热和预热,使得动力电池保持良好的均温性和快速响应特征,维持动力电池高效、安全地运行。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平板热管内和所述第二平板热管内均设置有吸液芯,且所述第一平板热管内和所述第二平板热管内还均设置有支撑柱和固定结构,所述支撑柱用于加强所述第一平板热管和所述第二平板热管的结构强度,所述固定结构用于固定所述吸液芯。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吸液芯的厚度为所述第一平板热管的管径的0.01至0.25倍。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蒸发冷凝器包括上盖板和下盖板,所述第一进出口设置在所述上盖板的端部,所述第二进出口设置在所述下盖板的端部。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上盖板的内壁面设置有第一针肋阵列,且所述第一针肋阵列上设置有疏水层,以实现强化冷凝传热。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下盖板的内壁面设置有第二针肋阵列,且所述第二针肋阵列上设置有亲水层,以实现强化蒸发传热。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所述上盖板内壁面设置有第一针肋阵列,所述下盖板内壁面设置有第二针肋阵列,所述第一针肋阵列和所述第二针肋阵列内均包括多级支路通道,且每一级所述支路通道的长度与等效直径之比的比值为5~10。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下一级所述支路通道的等效直径与上一级所述支路通达的等效直径之比的比值为0.3~0.6。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蒸发冷凝器设置在所述动力电池组内或所述动力电池组的一侧,根据动力电池布置方向不同,所述蒸发冷凝器与所述动力电池组内的动力电池平行设置。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蒸发冷凝器设置在所述动力电池组一侧,且所述蒸发冷凝器与所述动力电池组内的动力电池垂直设置。
[0015]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的前视图;
[0019]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的后视图;
[0020]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一平板热管(第二平板热管)的分解示意图;
[0021]图5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示意图;
[0022]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蒸发冷凝器的上盖板的内侧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
[0024]第一平板热管110、第二平板热管120、吸液芯111、支撑柱112、固定结构113、动力电池组130、蒸发冷凝器140、第一进出口141、第二进出口142、第一针肋阵列143;第一级支路通道210、第二级支路通道220、第三级支路通道230。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6]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7]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以上,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
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0028]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
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9]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专利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0030]相关技术中,由于空气的导热系数和比热容低,风冷技术难以解决动力电池高倍率充放电的散热问题,存在空气温升较大,电池均温性较差等弊端;液冷技术是目前众多商业电动汽车动力电池主流的热管理方案,液冷需要增加二级冷却装置和泵功输送系统,存在系统复杂、功耗高和重量大等问题,因此,动力电池的直冷技术开始应用在电动汽车上,但目前主要基于原有的水冷板或微通道进行动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动力电池组;第一平板热管,设置在所述动力电池组的上表面;第二平板热管,设置在所述动力电池组的下表面,所述第一平板热管内和所述第二平板热管内均设置有工质;蒸发冷凝器,至少设置有一个,所述蒸发冷凝器设置在所述第一平板热管和所述第二平板热管之间,且所述蒸发冷凝器的第一端的上半部设置有第一进出口,所述蒸发冷凝器的第二端的下半部设置有第二进出口,所述蒸发冷凝器可与所述第一平板热管以及所述第二平板热管进行热交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板热管内和所述第二平板热管内均设置有吸液芯,且所述第一平板热管内和所述第二平板热管内还均设置有支撑柱和固定结构,所述支撑柱用于加强所述第一平板热管和所述第二平板热管的结构强度,所述固定结构用于固定所述吸液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液芯的厚度为所述第一平板热管的管径的0.01至0.25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冷凝器包括上盖板和下盖板,所述第一进出口设置在所述上盖板的端部,所述第二进出口设置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辉著朱永刚马彬健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