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用机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0794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2 21: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加工用机械。加工用机械(10)具有:罩(11),其具有侧板(12)、配置于侧板(12)的下方的伸出部(14)、矩形的正面开口(13a)和半圆形的平面开口(13b);第一门体(29),其具有配置于配合面(28)的第一侧的第一滚筒(29a)、连接于第一滚筒(29a)的第一抵接面(29c)和第一顶板(29b),并且以第一轴(25)为支点旋转并容纳于罩(11);以及第二门体(34),其具有配置于配合面(28)的第二侧的第二滚筒(34a)、在配合面(28)抵接于第一抵接面(29c)的第二抵接面(34c)和第二顶板(34b),并且以第二轴(33)为支点旋转并容纳于罩(11)内。轴(33)为支点旋转并容纳于罩(11)内。轴(33)为支点旋转并容纳于罩(11)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加工用机械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加工用机械。

技术介绍

[0002]在加工用机械的搬入口利用引入门、滑动门(例如,日本专利第4725319号公报、日本专利特开2009

21421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相对于正面宽度开口部大的加工用机械。
[0004]本专利技术的观点为,
[0005]一种加工用机械,包括:
[0006]罩,所述罩具有:
[0007]侧板;
[0008]伸出部,所述伸出部与所述侧板连接,并配置于所述侧板的下方;
[0009]矩形的正面开口,所述正面开口配置于所述侧板上;和
[0010]半圆形状的平面开口,所述平面开口配置于所述伸出部的上表面,与所述正面开口连接;
[0011]第一门体,所述第一门体具有:
[0012]第一滚筒,所述第一滚筒配置于配合面的第一侧;
[0013]第一抵接面,所述第一抵接面与所述第一滚筒连接;和
[0014]第一顶板,所述第一顶板与所述第一滚筒以及所述第一抵接面连接,
[0015]所述第一门体以向所述配合面的第二侧偏移的第一轴为支点旋转,并容纳于所述罩;以及
[0016]第二门体,所述第二门体具有:
[0017]第二滚筒,所述第二滚筒配置于所述配合面的所述第二侧;
[0018]第二抵接面,所述第二抵接面与所述第二滚筒连接,在所述配合面抵接于所述第一抵接面;和
[0019]第二顶板,所述第二顶板与所述第二滚筒以及所述第二抵接面连接,
[0020]所述第二门体以向所述配合面的第一侧偏移的第二轴为支点旋转,并容纳于所述罩内。
[0021]加工用机械包括对对象物进行机械加工的切削机械、去毛刺机、通过喷流对对象物进行去毛刺或清洗的去毛刺机、清洗机、鼓风机。切削机械为,例如,立式车床、立式加工中心、卧式加工中心。清洗机例如为,工作台旋转式清洗机、轿厢旋转式清洗机、瞄准击球清洗机。
[0022]开口为搬入口、搬出口。在第一门体以及第二门体关闭时,平面开口以与门装置隔开微小的间隙的方式加以设置。此时,正面开口通过第一门体以及第二门体从正面开口的
内侧关闭。
[0023]在平面开口的上方和罩的内部对对象物进行加工或者清洗。平面开口的上方和罩的内侧,成为第一门体以及第二门体的旋转区域。在打开门时,第一门体以及第二门体的大部分或者全部被容纳在罩内部。
[0024]优选的是,在打开门时,设置有对象物的工作台在俯视图中露出于平面开口。
[0025]第一门体以及第二门体延伸到比伸出部的上表面靠下方。例如,第一滚筒以及第二滚筒为1/4圆筒面体。
[0026]第一抵接面以及第二抵接面分别配置于第一滚筒以及第二滚筒的半径方向的端面。优选的是,第一抵接面沿着第一顶板以及第一滚筒呈L字状延伸。优选的是,第一内折回以及第三折回部也沿着第一顶板以及第一滚筒呈L字状延伸。优选的是,第二抵接面沿着第二顶板以及第二滚筒呈L字状延伸。优选的是,第二内折回也沿着第二顶板以及第二滚筒呈L字状延伸。
[0027]优选的是,在朝向侧板观察时,第一轴、第二轴、第一臂、第二臂、第三臂以及第四臂配置于侧板的背面。
[0028]在配置有门衬垫时,第一抵接面隔着门衬垫与第二抵接面抵接。在配置有门衬垫时,门衬垫将第一抵接面与第二抵接面之间密封。
[0029]配合面与侧板垂直。例如,配合面设置于正面开口的中央。
[0030]优选的是,在朝向正面开口且在侧板的背面,沿着正面开口的另一侧方配置有第一间隙调整部件。第一间隙调整部件具有沿着第一滚筒或者外折回的形状而设置的接触面。在第一门体关闭时,第一间隙调整部件与第一滚筒或者外折回紧贴。第二间隙调整部件沿着一侧方设置。第二间隙调整部件沿着第二门体的形状而构成。第二间隙调整部件的结构与第一间隙调整部件实质上相同。
[0031]优选的是,在第一门体以及第二门体关闭时,平面开口形成为与第一门体以及第二门体的间隙是一定的。此时,该间隙以第一门体以及第二门体不与伸出部碰撞的程度被设置得较小。
[0032]主动齿轮、偶数的空转齿轮、从动齿轮依次啮合。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的齿数相同。
[0033]第一衬垫支承件在平面上扩展。第二衬垫支承件也在平面上扩展。
[0034]在第一门体以及第二门体关闭时,第一衬垫支承件和第二衬垫支承件可以配置在一个平面上。此时,第一衬垫支承件和第二衬垫支承件也可以压扁开口衬垫。
[0035]第一门体和第一底座可以构成为一体,也可以是分体。在第一门体与第一底座分体,而且第一门体紧固于第一底座时,优选的是,能够调整第一门体与第一底座的位置。
[0036]第二门体与第二底座可以构成为一体,也可以是分体。在第二门体与第二底座分体,而且第二门体紧固于第二底座时,优选的是,能够调整第二门体与第二底座的位置。
[0037]优选的是,一对第一车轮配置于第一轨道的上下。优选的是,多个第一车轮配置在圆周方向上。可以在圆周方向上配置多个上下一对的第一车轮。
[0038]也可以将多个第一车轮交替地配置于第一轨道的上方以及下方。例如,2个第一车轮在第一轨道的上方隔开间隔地加以配置。也可以是,在配置于第一轨道的上方的2个第一车轮的中央部,将1个第一车轮配置于第一轨道的下方。
[0039]优选的是,一对第二车轮配置于第二轨道的上下。优选的是,多个第二车轮配置在圆周方向上。可以在圆周方向上配置多个上下一对的第二车轮。也可以将多个第二车轮交替地配置于第二轨道的上方以及下方。例如,2个第二车轮在第二轨道的上方隔开间隔地加以配置。也可以是,在配置于第二轨道的上方的2个第二车轮的宽度的中央部,将1个第二车轮配置于第二轨道的下方。
[0040]专利技术效果
[0041]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相对于正面宽度开口部大的加工用机械。
附图说明
[0042]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清洗机的立体图。
[0043]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打开状态的门装置的立体图。
[0044]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关闭状态的门装置的立体图。
[0045]图4是图3的IV面截面图。
[0046]图5是图4的V部放大图。
[0047]图6是图3的VI面截面图。
[0048]图7是图6的VII

VII线截面图。
[0049]图8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打开状态的门装置的立体图。
[0050]图9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关闭状态的门装置的立体图。
[0051]图10是图9的X面截面图。
[0052]图11是图10的XI

XI线截面图。
[0053]符号说明
[0054]10
ꢀꢀꢀꢀꢀꢀꢀꢀꢀꢀꢀꢀꢀꢀ
清洗机(加工用机械)
[0055]11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工用机械(10),其特征在于,包括:罩(11),所述罩(11)具有:侧板(12);伸出部(14),所述伸出部(14)与所述侧板(12)连接,并配置于所述侧板(12)的下方;矩形的正面开口(13a),所述正面开口(13a)配置于所述侧板(12)上;和半圆形状的平面开口(13b),所述平面开口(13b)配置于所述伸出部(14)的上表面,与所述正面开口(13a)连接;第一门体(29、129),所述第一门体(29、129)具有:第一滚筒(29a),所述第一滚筒(29a)配置于配合面(28)的第一侧;第一抵接面(29c),所述第一抵接面(29c)与所述第一滚筒(29a)连接;和第一顶板(29b),所述第一顶板(29b)与所述第一滚筒(29a)以及所述第一抵接面(29c)连接,所述第一门体(29、129)以向所述配合面(28)的第二侧偏移的第一轴(25)为支点旋转,并容纳于所述罩(11);以及第二门体(34、134),所述第二门体(34、134)具有:第二滚筒(34a),所述第二滚筒(34a)配置于所述配合面(28)的所述第二侧;第二抵接面(34c),所述第二抵接面(34c)与所述第二滚筒(34a)连接,在所述配合面(28)抵接于所述第一抵接面(29c);和第二顶板(34b),所述第二顶板(34b)与所述第二滚筒(34a)以及所述第二抵接面(34c)连接,所述第二门体(34、134)以向所述配合面(28)的所述第一侧偏移的第二轴(33)为支点旋转,并容纳于所述罩(11)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用机械(10),其特征在于,在关闭所述第一门体(29、129)以及所述第二门体(34、134)时,所述第一滚筒(29a)的中心轴(29m)位于所述第一轴(25)与所述配合面(28)之间,并且靠近所述侧板(12),所述第二滚筒(34a)的中心轴(34m)位于所述第二轴(33)与所述配合面(28)之间,并且靠近所述侧板(12)。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加工用机械(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25)与所述配合面(28)之间的第一偏移距离(51)与所述第二轴(33)与所述配合面(28)之间的第二偏移距离(51)相等。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加工用机械(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门体(29、129)具有配置于所述第一抵接面(29c)的前端部,且从所述第一抵接面(29c)向远离所述配合面(28)的方向垂直地延伸的第一内折回(29j),所述第二门体(34)具有配置于所述第二抵接面(34c)的前端部,且从所述第二抵接面(34c)向远离所述配合面(28)的方向垂直地延伸的第二内折回(34j)。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加工用机械(10),其特征在于,还具有:配置于所述第一抵接面(29c)和所述第二抵接面(34c)中的一个,且在所述第一门体(29、129)和所述第二门体(34、134)关闭时,进入到所述第一抵接面(29c)以及所述第二抵
接面(34c)中的另一个的内侧的第三内折回(29k)。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加工用机械(10),其特征在于,还具有:第一臂(31),所述第一臂(31)配置于所述第一轴(25)的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一门体(29)连接,被支承为能够以所述第一轴(25)为中心转动;第二臂(26),所述第二臂(26)配置于所述第一轴(25)的第二端部,与所述第一门体(29)连接,被支承为能够以所述第一轴(25)为中心转动;第三臂(38),所述第三臂(38)配置于所述第二轴(33)的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二门体(34)连接,被支承为能够以所述第二轴(33)为中心转动;和第四臂(35),所述第四臂(35)配置于所述第二轴(33)的第二端部,与所述第二门体(34)连接,被支承为能够以所述第二轴(33)为中心转动。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工用机械(10),其特征在于,还具有:马达(49),所述马达(49)配置于所述第一轴(25)的所述第一端部,并与所述第一臂(31)连接;主动齿轮(45),所述主动齿轮(45)以所述第一轴(25)为中心与所述第一臂(31)连接;和从动齿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晴柀大树川森巧曜松井大贵
申请(专利权)人:杉野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