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胶透镜与成像镜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0660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2 21:23
一种塑胶透镜与成像镜头,塑胶透镜包含光学有效部以及外周部。外周部环绕光学有效部,并包含外缘面以及光学检测结构。光学检测结构位于光学有效部与外缘面之间,并包含第一光学检测面以及第二光学检测面,其中第一光学检测面与第二光学检测面分别设置于外周部的二侧,且互相对应。借此,提供一种能即时监测组装品质的塑胶透镜,提升产品的良率及产量。提升产品的良率及产量。提升产品的良率及产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塑胶透镜与成像镜头


[0001]本揭示内容是关于一种塑胶透镜与成像镜头,且特别是一种具有光学检测结构的塑胶透镜与成像镜头。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可携式电子装置发展快速,例如智能电子装置、平板电脑等,已充斥在现代人的生活中,而装载在可携式电子装置上的成像镜头与其成像透镜也随之蓬勃发展。但随着科技愈来愈进步,使用者对于成像镜头的品质要求也愈来愈高。然而,在现有的成像镜头制造过程中,仅能以外观判别成像透镜的组装以及胶体设置的情况,无法得知成像镜头内部是否有组装歪斜或是胶体涂布不完全的情形。因此,发展一种兼具微型化、良好成像效果以及制造良率高的成像镜头遂成为产业上重要且急欲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揭示内容提供一种塑胶透镜与成像镜头,其可即时监测组装品质的塑胶透镜,透过射出成型直接将光学检测结构配置于塑胶透镜上,达到一种快速且低成本的检测方式。
[0004]依据本揭示内容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塑胶透镜,包含光学有效部以及外周部。外周部环绕光学有效部,并包含外缘面以及光学检测结构。光学检测结构位于光学有效部与外缘面之间,并包含第一光学检测面以及第二光学检测面,其中第一光学检测面与第二光学检测面分别设置于外周部的二侧,且互相对应。第一光学检测面与第二光学检测面之间的夹角为θi,其满足下列条件:30度≤θi≤60度。
[0005]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塑胶透镜,其中第二光学检测面的最小直径为ψi,外缘面的最大直径为ψd,其满足下列条件:0.80<ψi/ψd&;lt;0.99。另外,其可满足下列条件:0.85≤ψi/ψd≤0.96。
[0006]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塑胶透镜,其中光学有效部可包含至少一光学非球面。另外,所述至少一光学非球面可包含至少一反曲点。
[0007]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塑胶透镜,其中外周部可还包含一环形辅助面,环形辅助面与第二光学检测面设置于相同一侧,且与第二光学检测面形成环状凹槽。
[0008]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塑胶透镜,其中光学检测结构对于光学有效部与外缘面,较靠近于外缘面。
[0009]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塑胶透镜,其可还包含光线吸收层,设置于外周部中二侧的至少一侧,且位于光学有效部与光学检测结构之间。
[0010]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塑胶透镜,其中第一光学检测面与第二光学检测面之间的夹角为θi,塑胶透镜的全内反射临界角为θc,其满足下列条件:θi>θc。
[0011]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塑胶透镜,其中塑胶透镜的折射率为Nd,其满足下列条件:1.50<Nd<1.75。
[0012]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塑胶透镜,其中第一光学检测面与第二光学检测面之间的夹角为θi,其满足下列条件:35度≤θi≤55度。
[0013]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塑胶透镜,其中塑胶透镜可为双色模造透镜,由透明区块以及黑色区块一体制成。
[0014]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塑胶透镜,其中第一光学检测面与第二光学检测面可皆为光滑表面。
[0015]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塑胶透镜,其中第一光学检测面与第二光学检测面之间的最小厚度为IT,其满足下列条件:0.1mm<IT<0.6mm。
[0016]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塑胶透镜,其中第一光学检测面与第二光学检测面之间的最小厚度为IT,塑胶透镜的中心厚度为CT,其满足下列条件:0.2<IT/CT<1.4。另外,其可满足下列条件:0.3≤IT/CT≤1.2。
[0017]依据本揭示内容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成像镜头,包含塑胶镜筒以及成像透镜组,成像透镜组容置于塑胶镜筒中,且包含至少一所述实施方式的塑胶透镜。
[0018]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其中外周部可还包含二承靠面,分别设置于外周部的二侧,且二承靠面实质上互相平行。
[0019]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其中第一光学检测面为二承靠面的其中一者。
[0020]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其中外周部可还包含一轴向对正结构,轴向对正结构用以使塑胶透镜与相邻的一成像透镜元件同轴设置。
[0021]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其中塑胶镜筒具有至少一平行内环面,塑胶透镜的外缘面与塑胶镜筒的平行内环面之间形成一间隙;成像镜头可还包含一胶体,设置于间隙,且胶体连接塑胶透镜以及塑胶镜筒。
[0022]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其中塑胶镜筒具有一平行内环面,塑胶透镜的外缘面与塑胶镜筒的平行内环面之间互相配合搭接。
[0023]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其中第一光学检测面与第二光学检测面之间的夹角为θi,其满足下列条件:35度≤θi≤55度。
[0024]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其中塑胶透镜的折射率为Nd,其满足下列条件:1.50<Nd<1.75。
[0025]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其中第一光学检测面与第二光学检测面之间的夹角为θi,塑胶透镜的全内反射临界角为θc,其满足下列条件:θi>θc。
附图说明
[0026]图1A绘示依照本揭示内容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的示意图;
[0027]图1B绘示依照图1A第一实施例中塑胶透镜的示意图;
[0028]图1C绘示依照图1A第一实施例中塑胶透镜的示意图;
[0029]图1D绘示依照图1A第一实施例中塑胶透镜的示意图;
[0030]图1E绘示依照图1A第一实施例中塑胶镜筒以及塑胶透镜的部分剖视图;
[0031]图1F绘示依照图1A第一实施例中塑胶透镜的立体示意图;
[0032]图1G绘示依照图1A第一实施例中塑胶透镜的另一立体示意图;
[0033]图1H绘示依照图1A第一实施例中塑胶透镜受检测的一情况的示意图;
[0034]图1I绘示依照图1A第一实施例中塑胶透镜受检测的另一情况的示意图;
[0035]图2A绘示依照本揭示内容第二实施例的成像镜头的示意图;
[0036]图2B绘示依照图2A第二实施例中塑胶透镜的示意图;
[0037]图2C绘示依照图2A第二实施例中塑胶透镜的示意图;
[0038]图2D绘示依照图2A第二实施例中塑胶透镜的示意图;
[0039]图2E绘示依照图2A第二实施例中塑胶透镜受检测的一情况的示意图;
[0040]图2F绘示依照图2A第二实施例中塑胶透镜受检测的另一情况的示意图;
[0041]图2G绘示依照图2A第二实施例中塑胶透镜的示意图;
[0042]图2H绘示依照图2A第二实施例中塑胶镜筒以及塑胶透镜的部分剖视图;
[0043]图2I绘示依照图2A第二实施例中塑胶透镜的立体示意图;
[0044]图2J绘示依照图2A第二实施例中塑胶透镜的另一立体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塑胶透镜,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光学有效部;以及一外周部,环绕该光学有效部,该外周部包含:一外缘面;以及一光学检测结构,位于该光学有效部与该外缘面之间,并包含一第一光学检测面以及一第二光学检测面,其中该第一光学检测面与该第二光学检测面分别设置于该外周部的二侧,且互相对应;其中,该第一光学检测面与该第二光学检测面之间的夹角为θi,其满足下列条件:30度≤θi≤60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胶透镜,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光学检测面的最小直径为ψi,该外缘面的最大直径为ψd,其满足下列条件:0.80<ψi/ψd<0.99。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塑胶透镜,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光学检测面的最小直径为ψi,该外缘面的最大直径为ψd,其满足下列条件:0.85≤ψi/ψd≤0.96。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胶透镜,其特征在于,该光学有效部包含至少一光学非球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塑胶透镜,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光学非球面包含至少一反曲点。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胶透镜,其特征在于,该外周部还包含一环形辅助面,该环形辅助面与该第二光学检测面设置于相同一侧,且与该第二光学检测面形成一环状凹槽。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胶透镜,其特征在于,该光学检测结构对于该光学有效部与该外缘面,较靠近于该外缘面。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塑胶透镜,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光线吸收层,设置于该外周部中该二侧的至少一侧,且位于该光学有效部与该光学检测结构之间。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胶透镜,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光学检测面与该第二光学检测面之间的夹角为θi,该塑胶透镜的全内反射临界角为θc,其满足下列条件:θi>θc。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胶透镜,其特征在于,该塑胶透镜的折射率为Nd,其满足下列条件:1.50<Nd<1.75。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胶透镜,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光学检测面与该第二光学检测面之间的夹角为θi,其满足下列条件:35度≤θi≤55度。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胶透镜,其特征在于,该塑胶透镜为一双色模造透镜,由一透明区块以及一黑色区块一体制成。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胶透镜,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光学检测面与该第二光学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临安周明达林正峰翁樑傑张明顺
申请(专利权)人: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