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箱系统及锂离子电池冷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305976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2 21: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液箱系统,包含一箱体及一冷却液供应装置。所述箱体具有一容置空间、一液体入口及一上排出口,所述液体入口及所述上排出口与所述容置空间连通,所述容置空间除了所述液体入口及所述上排出口外是密封的。所述冷却液供应装置与所述液体入口连接以经由所述液体入口持续提供一冷却液至所述容置空间内,于所述容置空间内的所述冷却液经由所述上排出口溢流出所述箱体。一种锂离子电池冷却系统包含一锂离子电池及所述液箱系统。所述锂离子电池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中且没入所述冷却液中。所述持续流动的冷却液对所述锂离子电池散热。池散热。池散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箱系统及锂离子电池冷却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箱系统,尤其是涉及一种液箱系统及锂离子电池冷却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著锂离子电池的技术发展,锂离子电池已能以经济有效的方式应用至电动汽车。为了行车安全,锂离子电池需进行测试。锂离子电池具有高化学反应性,瑕疵的锂离子电池可能在测试时产生高热、爆炸及有毒的浓烟。一般锂离子电池的测试场所通常仅有断电、消防设备,难以及时且有效地保护测试人员。此外,一般而言,当锂离子电池发生短路而燃烧时,因锂的高化学反应性,即使及时使用灭火器(例如其泡沫、乾粉完整覆盖锂离子电池),燃烧仍会一直持续,直至锂离子电池在其锂消耗殆尽。因此,目前对于锂离子电池因短路而燃烧的处理方式,多是将之置于露天环境,静待其锂消耗殆尽。对于容量较大的锂离子电池,前述持续的燃烧会附带有毒气体,也容易引发爆炸,均对环境及人员有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箱系统,具有流动的冷却液及密封的容置空间,可提供有效且迅速的散热效率及防止容置空间内的气体四处扩散。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液箱系统,包含:
[0005]一箱体,具有一容置空间、一液体入口及一上排出口,所述液体入口及所述上排出口与所述容置空间连通,所述容置空间除了所述液体入口及所述上排出口外是密封的;以及
[0006]一冷却液供应装置,与所述液体入口连接以经由所述液体入口持续提供一冷却液至所述容置空间内,于所述容置空间内的所述冷却液经由所述上排出口溢流出所述箱体。
[0007]可选的,在所述的液箱系统中,其中所述箱体包含一本体及一上盖,所述本体具有一开口,所述上盖可开启地密封所述开口以形成所述容置空间。
[0008]可选的,在所述的液箱系统中,其中所述液体入口及所述上排出口设置于所述本体。
[0009]可选的,在所述的液箱系统中,其中所述上排出口高于所述液体入口。
[0010]可选的,在所述的液箱系统中,更包含一排水管路,连接至所述上排出口,所述排水管路具有一通气口及一排泄口。
[0011]可选的,在所述的液箱系统中,其中所述箱体具有一液体排出口,与所述排水管路连接,所述液体排出口低于所述上排出口。
[0012]可选的,在所述的液箱系统中,其中所述液体入口高于所述液体排出口且低于所述上排出口。
[0013]可选的,在所述的液箱系统中,其中所述冷却液供应装置包含一控制阀,对应所述液体入口设置。
[0014]可选的,在所述的液箱系统中,其中于所述容置空间内的所述冷却液形成一液面,
所述控制阀可被操作以使所述液面不淹没所述上排出口。
[0015]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冷却系统,包含一锂离子电池及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液箱系统,所述锂离子电池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中且没入所述冷却液中。
[0016]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液箱系统及锂离子电池冷却系统中,相较于现有技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液箱系统可提供有效散热及防止气体四处扩散的环境,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锂离子电池燃烧、爆炸及有毒气体等难以处理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根据一实施例的一锂离子电池冷却系统的配置示意图;
[0018]图2为图1中锂离子电池冷却系统的液箱系统的箱体的示意图;
[0019]图3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一锂离子电池冷却系统的配置示意图;
[0020]图中:
[0021]1,3-锂离子电池冷却系统;
[0022]12-锂离子电池;
[0023]14-液箱系统;
[0024]142-箱体;
[0025]142a-容置空间;
[0026]142b-液体入口;
[0027]142c-上排出口;
[0028]142d-液体排出口;
[0029]1422-本体;
[0030]1422a-开口;
[0031]1424-上盖;
[0032]144-冷却液供应装置;
[0033]1442-冷却液源;
[0034]1444-供应管路;
[0035]1446-控制阀;
[0036]146-冷却液;
[0037]146a-液面;
[0038]148-排水管路;
[0039]1482-通气口;
[0040]1482a-高度;
[0041]1484-排泄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42]下面将结合示意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根据下列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
[0043]在下文中,术语“第一”“第二”等用于在类似要素之间进行区分,且未必是用于描
述特定次序或时间顺序。要理解,在适当情况下,如此使用的这些术语可替换。类似的,如果本文所述的方法包括一系列步骤,且本文所呈现的这些步骤的顺序并非必须是可执行这些步骤的唯一顺序,且一些所述的步骤可被省略和/或一些本文未描述的其他步骤可被添加到该方法。
[0044]请参阅图1及图2。根据一实施例的一锂离子电池冷却系统1包含一锂离子电池12(以一方块表示于图1中)及一液箱系统14。液箱系统14包含一箱体142及一冷却液供应装置144。箱体142具有一容置空间142a、一液体入口142b及一上排出口142c,液体入口142b及上排出口142c与容置空间142a连通。冷却液供应装置144与液体入口142b连接以经由液体入口142b持续提供一冷却液146至容置空间142a内。于容置空间142a内的冷却液146经由上排出口142c持续溢流出箱体142。于图1中,冷却液146的流动方向以实线箭头表示。锂离子电池12设置于容置空间142a中且没入冷却液146中;亦即,冷却液146于容置空间142a内形成的液面146a高于锂离子电池12。藉此,流动的冷却液146对锂离子电池12散热。此外,如图1所示,容置空间142a除了液体入口142及上排出口142c外是密封的。因此,若锂离子电池12产生气体(例如因燃烧而产生有毒气体),将仅能经由上排出口142c排出(其流动方向以虚线箭头表示),避免有毒气体四处散逸。
[0045]于锂离子电池冷却系统1实际的使用上,亦可先不要对容置空间142a注入冷却液146,使得锂离子电池12可在容置空间142a内进行测试。当测试失败时(例如锂离子电池12短路而产生高热,甚至开始燃烧),即可对容置空间142a注入冷却液146,迅速对锂离子电池12散热,降低锂离子电池12温度。
[0046]此外,于实作上,透过控制冷却液146的流入(经由液体入口142b)及流出(经由上排出口142c),即可使液面146a不淹没上排出口142c,使得容置空间142a内、液面146a上方的空间直接经由上排出口142c与外界连通。此设置有助于液面146a上方的空间内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箱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箱系统包含:一箱体,具有一容置空间、一液体入口及一上排出口,所述液体入口及所述上排出口与所述容置空间连通,所述容置空间除了所述液体入口及所述上排出口外是密封的;以及一冷却液供应装置,与所述液体入口连接以经由所述液体入口持续提供一冷却液至所述容置空间内,于所述容置空间内的所述冷却液经由所述上排出口溢流出所述箱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箱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箱体包含一本体及一上盖,所述本体具有一开口,所述上盖可开启地密封所述开口以形成所述容置空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箱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液体入口及所述上排出口设置于所述本体。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箱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上排出口高于所述液体入口。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箱系统,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排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萧启成廖宜宽
申请(专利权)人: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