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尿管报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30399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2: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医疗用品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导尿管报警装置,包括弹性夹、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和警报器,弹性夹包括第一夹持面和第二夹持面,第二夹持面与第一夹持面间设有控制机构,第一压力传感器设在尿道内,第一压力传感器连接有比较器,比较器与控制机构的第一控制端连接,第二压力传感器位于第一夹持面与导尿管连接的侧面上,第二压力传感器与控制机构的第二控制端连接,非门与控制机构间设有常闭开关,比较器的输出端与常闭开关连接,警报器同时与比较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通过无线连接。采用本技术方案,利用弹性件和压力传感器结合实现导尿管的自动开闭,同时通过警报器发出针对导尿管和弹性件运行状态的警报。的警报。的警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导尿管报警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用品
,涉及一种导尿管报警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尿失禁患者或由于手术而无法正常排尿的病人,需要长期留置导尿管。目前市面上所售的导尿设备包括尿道接口器、导尿管和膀胱袋,尿道接口器与人体尿道接触连接,尿道接口器通过导尿管与膀胱袋连接,实现排出的尿液进入尿道接口器,通过导尿管进入膀胱袋进行储存。
[0003]长期使用导尿管的患者,其身体插入的导尿管平时需要进行关闭,仅在产生一定尿意的情况下,才将导尿管的开关打开,达到锻炼膀胱括约肌功能的作用。现有的导尿管上常使用管夹,实现对导尿管的开闭控制,但现有的管夹需要医护人员手动调节,控制导尿管开闭,患者产生排尿需求时,管夹无法及时反应,导致患者的尿液无法及时排出而产生溢尿,造成患者的不适和尴尬;且管夹对导尿管的夹紧程度也较难从肉眼进行观察,可能造成导尿管部分导通而影响膀胱功能的训练。部分导尿设备为实现导尿管的自动导通,在导尿管内设置电动阀,利用电路控制电动阀自动开启,但电动阀需要固定安装在导尿管内,无法像管夹一样移动夹持不同的导尿管,不利于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尿管报警装置,实现导尿管的自动开闭。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基础方案为:一种导尿管报警装置,包括弹性夹、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和警报器;
[0006]所述弹性夹包括第一夹持面和第二夹持面,第一夹持面通过连接件与导尿管外壁可拆卸固定连接,第二夹持面与第一夹持面间设有控制第二夹持面相对第一夹持面移动的控制机构;
[0007]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设置在导尿管伸入尿道内的一端,用于采集膀胱内的压力信号,第一压力传感器连接有比较器,比较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有压力阈值存储器,比较器的第二输入端与第一压力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比较器的输出端与控制机构的第一控制端连接,控制第二夹持面向远离第一夹持面的一侧移动;
[0008]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位于第一夹持面与导尿管连接的侧面上,第二压力传感器的输出端通过非门与控制机构的第二控制端连接,非门与控制机构间设有常闭开关,所述比较器的输出端与常闭开关的控制端连接;
[0009]所述警报器置于患者的手边,警报器用于发出警报信号,警报器同时与比较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通过无线连接,用于排查导尿管与弹性夹作业是否正常。
[0010]本基础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在于:第一夹持面能够与导尿管的外壁可拆卸固定连接,避免弹性夹自导尿管上掉落,使第二夹持面能够随意移动。控制机构能够控制第二夹持面向第一夹持面移动,第二夹持面向靠近第一夹持面的一侧移动,直至第二夹持面
控制导尿管的内壁彼此紧贴,则实现对导尿管的逐步夹紧。
[0011]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结合,对控制机构进行控制,实现弹性夹自动开合。第一压力传感器采集膀胱压力信号,并把膀胱压力信号传输至比较器,比较器将膀胱压力信号与存储器内的额定压力数值进行对比,判断膀胱是否具有排尿需求而输出控制信号至控制机构的第一控制端,控制第二夹持面向远离第一夹持面的一侧移动,使弹性夹失去对导尿管的夹持作用,此时导尿管导通进行排尿。
[0012]第二压力传感器检测弹性夹对导尿管是否夹持紧密,当第二压力传感器检测到压力信号时,说明第一夹持面与第二夹持面控制导尿管的管壁相抵,导尿管闭合紧密。当比较器未输出控制信号,而第二压力传感器未检测到压力信号时,第二压力传感器的输出端通过非门输出控制信号至控制机构的第二控制端,使第二夹持面向靠近第一夹持面的一侧移动,逐渐对导尿管进行夹紧。
[0013]警报器位于患者手边,利于患者或医护人员查看,及时获取警报信息。警报器能够根据比较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的输出信号,获取弹性夹和控制机构的工作状态,判断导尿管是否正常工作。
[0014]进一步,所述警报器的第一输入端与比较器的输出端连接,警报器的第二输入端和第二压力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
[0015]警报器的第一输入端与第二输入端同时接收到信号,则警报器的第一输出端输出第一警报信号;
[0016]警报器的第一输入端接收到信号而第二输入端未接收到信号,警报器的第二输入端输出第二警报信号;
[0017]警报器的第一输入端与第二输入端均未接收到信号,警报器的第三输出端发出第三警报信号。
[0018]警报器同时收到比较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输出的信号时,表明患者体内膀胱压力过大而弹性夹仍处于夹持状态,当患者或医护人员观察到警报器发出的示警信号持续一定时间(如1分钟),需要及时检查弹性夹和控制机构,以免弹性夹或控制机构故障而影响导尿管导通。警报器仅接收到比较器的信号,指患者膀胱压力过大且导尿管处于导通状态,当此第二警报信号持续一定时间时,说明导尿管堵塞,导致无法正常排尿。警报器第一输入端与第二输入端均未接收到信号,表示患者膀胱压力正常而导尿管处于导通状态,控制机构与弹性夹可能出现故障而使导尿管误导通。
[0019]进一步,所述控制机构包括电机、螺纹杆和两个限位块,所述电机固定设置在第一夹持面上,电机的输出轴与螺纹杆同轴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远离电机的一端穿过第二夹持面,螺纹杆位于弹性件的侧边,限位块上设有螺纹孔,限位块通过螺纹孔与螺纹杆螺纹连接,两个限位块分别位于第二夹持面的一侧,限位块的边缘固定连接有凸块,第一夹持面上固定连接有条形的限位槽,凸块与限位槽滑动连接。
[0020]电机控制螺纹杆转动,限位块与螺纹杆螺纹连接,且限位块上设置的凸块只能沿限位槽滑动,使限位块无法转动,当螺纹杆转动时,螺纹杆与限位块间产生螺纹传动,实现限位块的左右移动,限位块能够将第二夹持面进行推动,控制第二夹持面移动。
[0021]进一步,导尿管与弹性夹重合位置的内壁上固定设置有环形气囊,环形气囊固定在导尿管的一侧设有通孔,通孔将外部大气与气囊内连通,第二夹持面相对导尿管的一侧
设有充气筒,充气筒上设置的推杆端部与第二夹持面固定连接,充气筒的出气管端部可与通孔密封卡接。
[0022]将充气筒的出气管端部与通孔连接,第二夹持面向第一夹持面移动时,第二夹持面推动充气筒的推杆,使充气筒向气囊内充气,气囊膨胀而将导尿管内部分堵塞,无需第二夹持面移动至与第一夹持面相抵,缩短第二夹持面所需移动的距离,加快导尿管开闭的速度,同时减少能源耗费。
[0023]进一步,所述通孔内壁镶嵌有磁铁,充气筒的出气管端部为与磁铁相吸的金属。
[0024]通孔处的磁铁可与出气管上的金属相吸,增强通孔与出气管连接的紧密性,避免漏气。
[0025]进一步,所述充气筒靠近导尿管侧壁设为弧形面,弧形面可与导尿管贴合。
[0026]充气筒的弧形面能够与导尿管的外壁贴合,增大充气筒与导尿管的接触面积,夹持时更稳定。
[0027]进一步,所述警报器包括至少3个LED灯,第一警报信号、第二警报信号和第三警报信号分别对应亮起不同颜色的LED灯,警报器通过魔术带或卡扣带套接在患者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尿管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弹性夹、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和警报器;所述弹性夹包括第一夹持面和第二夹持面,第一夹持面通过连接件与导尿管外壁可拆卸固定连接,第二夹持面与第一夹持面间设有控制第二夹持面相对第一夹持面移动的控制机构;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设置在导尿管伸入尿道内的一端,用于采集膀胱内的压力信号,第一压力传感器连接有比较器,比较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有压力阈值存储器,比较器的第二输入端与第一压力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比较器的输出端与控制机构的第一控制端连接,控制第二夹持面向远离第一夹持面的一侧移动;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位于第一夹持面与导尿管连接的侧面上,第二压力传感器的输出端通过非门与控制机构的第二控制端连接,非门与控制机构间设有常闭开关,所述比较器的输出端与常闭开关的控制端连接;所述警报器置于患者的手边,警报器用于发出警报信号,警报器同时与比较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通过无线连接,用于排查导尿管与弹性夹作业是否正常。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尿管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警报器的第一输入端与比较器的输出端连接,警报器的第二输入端和第二压力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警报器的第一输入端与第二输入端同时接收到信号,则警报器的第一输出端输出第一警报信号;警报器的第一输入端接收到信号而第二输入端未接收到信号,警报器的第二输入端输出第二警报信号;警报器的第一输入端与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金兰肖喜娥刘艳唐晓美邓春燕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特色医学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