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治疗后压迫止血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30000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2:07
介入治疗后压迫止血装置,护板的左端固定连接有束缚带,护板的右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扣,束缚带的另一端穿过连接扣并向左侧反折,护板的下端安装有可上下移动的压迫板,护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控制盒,控制盒的上端安装有可控制压迫板向下移动的控制手柄;本装置在使用时将护板通过束缚带固定在患者的肢体表面,将护板放置患者出血的肢体表面,将压迫板贴着出血口,通过向下移动控制手柄带动压迫板向下移动对出血口进行压迫,起到压迫止血的目的,当压迫板在压迫伤口时是无法向上移动的,止血后通过控制移动块移动压迫板便可以自动向上复位,方便使用者拆卸本装置,并且本装置安装和拆卸均极为方便,可以清洗后重复利用,节省医疗资源。源。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介入治疗后压迫止血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医用器材领域,具体涉及介入治疗后压迫止血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血管介入医学的发展,介入技术在临床工作中日益普及,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介入检查和治疗,但术后穿刺部位易出现渗血、局部血肿,甚至动脉血栓,所以在介入治疗后通常需要长时间的对出血部位进行压迫止血,目前在使用时通常使用人工压迫加上沙袋压迫进行止血,但是由于人工加沙袋压迫法作用与患者时容易出现压迫力度不易控制、人工压迫时医生费时费力并且制动时间过长等问题,会对患者造成强烈的不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介入治疗后压迫止血装置,对患者的出血口进行有效的压迫止血,操作简单方便,有效的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所提到的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05]介入治疗后压迫止血装置,包括护板,所述护板的左端固定连接有束缚带,所述护板的右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扣,所述束缚带的另一端穿过所述连接扣并向左侧反折,所述护板的下端安装有可上下移动的压迫板,所述护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控制盒,所述控制盒的上端安装有可控制所述压迫板向下移动的控制手柄,所述控制盒内部安装有可对所述压迫板单向制动的控制结构。
[0006]优选的,所述控制结构包括所述可上下移动的内板,所述内板表面的左右两侧分别滑动连接有安装杆,所述安装杆的表面下侧与所述控制盒下端滑动连接,所述安装杆的下端分别与所述压迫板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杆的表面分别套有复位弹簧,所述内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表面与所述控制盒上端滑动连接,所述连接杆的上端与所述控制手柄固定连接;所述内板的前端固定连接有配合棘齿条,所述配合棘齿条的前侧啮合有可前后移动的止动棘齿条,所述止动棘齿条分别滑动连接在所述控制盒的内部,所述止动棘齿条左右两端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啮合弹簧,所述啮合弹簧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控制盒内壁固定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止动棘齿条的左右两端的上下两侧分别滑动连接有限位轴,所述限位轴的前端分别与所述控制盒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啮合弹簧分别套在所述限位轴表面;所述止动棘齿条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滑块,所述控制盒的上端开设有安装滑槽,所述安装滑块与所述安装滑槽滑动连接,所述安装滑块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移动块。
[0008]优选的,所述移动块的上端开设有辅助槽,所述辅助槽表面固定连接有橡胶垫。
[0009]优选的,所述束缚带向左侧反折时相对应的两面分别固定连接有可相互粘接的魔术贴。
[0010]本技术结构新颖,构思巧妙,操作简单方便,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0011]本装置在使用时将护板通过束缚带固定在患者的肢体表面,将护板放置患者出血的肢体表面,将压迫板贴着出血口,通过向下移动控制手柄带动压迫板向下移动对出血口进行压迫,起到压迫止血的目的,当压迫板在压迫伤口时是无法向上移动的,止血后通过控制移动块移动压迫板便可以自动向上复位,方便使用者拆卸本装置,操作简单方便,并且本装置安装和拆卸均极为方便,可以清洗后重复利用,节省医疗资源。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介入治疗后压迫止血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的介入治疗后压迫止血装置的护板底部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技术的介入治疗后压迫止血装置的连接扣安装结构示意图。
[0015]图4为本技术的介入治疗后压迫止血装置的安装盒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6]图5为本技术的介入治疗后压迫止血装置的控制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

护板、2

束缚带、3

连接扣、4

压迫板、5

控制盒、6

内板、7

安装杆、8

复位弹簧、9

连接杆、10

控制手柄、11

配合棘齿条、12

止动棘齿条、13

限位轴、15

啮合弹簧、16

安装滑块、17

移动块、18

辅助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19]如图1

5所示,本技术提供介入治疗后压迫止血装置,包括护板1,所述护板1的左端固定连接有束缚带2,所述护板1的右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扣3,所述束缚带2的另一端穿过所述连接扣3并向左侧反折,所述护板1的下端安装有可上下移动的压迫板4,所述护板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控制盒5,所述控制盒5的上端安装有可控制所述压迫板4向下移动的控制手柄10,所述控制盒5内部安装有可对所述压迫板4单向制动的控制结构。
[0020]压迫板4用于压迫患者的出血口,起到止血的目的,在使用时可以将护板1放置患者出血的肢体表面,将压迫板4贴着出血口,然后将束缚带2穿过连接扣3并向左侧反折进行将护板1进行固定,在固定完成后可以向下按动控制手柄10控制压迫板4向下移动对出血口进行压迫,压迫板4在控制结构的制动下只能单向向下移动对伤口进行压迫,方便了使用者的操作,在止血后通过操作控制结构解除对压迫板4的控制,压迫板4便可以向上移动,进而便可以拆除本装置在清洗后重复利用,使用简单方便。
[0021]所述控制结构包括所述可上下移动的内板6,所述内板6表面的左右两侧分别滑动连接有安装杆7,所述安装杆7的表面下侧与所述控制盒5下端滑动连接,所述安装杆7的下端分别与所述压迫板4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杆7的表面分别套有复位弹簧8,所述内板6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9,所述连接杆9的表面与所述控制盒5上端滑动连接,所述连接杆9的上端与所述控制手柄10固定连接;所述内板6的前端固定连接有配合棘齿条11,所述配合棘齿条11的前侧啮合有可前后移动的止动棘齿条12,所述止动棘齿条12分别滑动连接在所述控制盒5的内部,所述止动棘齿条12左右两端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啮合弹簧15,所述啮合弹簧15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控制盒5内壁固定连接;
[0022]所述止动棘齿条12的左右两端的上下两侧分别滑动连接有限位轴13,所述限位轴
13的前端分别与所述控制盒5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啮合弹簧15分别套在所述限位轴13表面;所述止动棘齿条12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滑块16,所述控制盒5的上端开设有安装滑槽,所述安装滑块16与所述安装滑槽滑动连接,所述安装滑块16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移动块17;
[0023]所述移动块17的上端开设有辅助槽18,所述辅助槽18表面固定连接有橡胶垫。
[0024]如图4和图5所示,复位弹簧8用于推动内板6复位,进而在连动下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介入治疗后压迫止血装置,包括护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护板(1)的左端固定连接有束缚带(2),所述护板(1)的右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扣(3),所述束缚带(2)的另一端穿过所述连接扣(3)并向左侧反折,所述护板(1)的下端安装有可上下移动的压迫板(4),所述护板(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控制盒(5),所述控制盒(5)的上端安装有可控制所述压迫板(4)向下移动的控制手柄(10),所述控制盒(5)内部安装有可对所述压迫板(4)单向制动的控制结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入治疗后压迫止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结构包括所述可上下移动的内板(6),所述内板(6)表面的左右两侧分别滑动连接有安装杆(7),所述安装杆(7)的表面下侧与所述控制盒(5)下端滑动连接,所述安装杆(7)的下端分别与所述压迫板(4)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杆(7)的表面分别套有复位弹簧(8),所述内板(6)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9),所述连接杆(9)的表面与所述控制盒(5)上端滑动连接,所述连接杆(9)的上端与所述控制手柄(10)固定连接;所述内板(6)的前端固定连接有配合棘齿条(11),所述配合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丽娜薛四倩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大学第一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