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排水及通行的多功能复合通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9894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2: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排水及通行的多功能复合通道,该多功能复合通道包括闭合框架,闭合框架从上至下分隔出上层行车通道、中层给排水空间及底层给排水空间。上层行车通道及中层给排水空间的侧墙上设置有车辆紧急逃生通道;中层给排水空间及底层给排水空间之间的结构中板上设置有耐候钢制滤网,耐候钢制滤网底部设有开合结构及自动控制装置。遇到紧急情况时,可控制开合结构开启,将中层给排水空间的水释流到底层给排水空间,而中层给排水空间则作为车辆应急疏散通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多功能复合通道,地下空间利用率高、功能全面,不仅可满足城市给排水的需求,同时可解决地下车行隧道遭遇突发状况时的车辆应急疏解问题,具有智能化集约化高效化的特点。智能化集约化高效化的特点。智能化集约化高效化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排水及通行的多功能复合通道


[0001]本技术属于市政交通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可排水及通行的多功能复合通道。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市的发展与扩大,土地资源稀缺,尤其是中大型城市中人口逐渐增长,城市地下隧道及排水箱涵的建设逐渐增加,然而二者通常没有进行综合考虑,造成城市地下空间及投资的浪费,有必要提出一种可排水及通行的多功能复合通道,以有效解决这类实际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排水及通行的多功能复合通道,旨在解决现有的城市地下隧道及排水箱涵粗放型建设,未统筹集约考虑而造成的城市地下空间及投资浪费问题。
[0004]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可排水及通行的多功能复合通道,其包括闭合框架,所述闭合框架从上至下分隔出用于行车的上层行车通道、用于市政给排水的中层给排水空间以及用于市政给排水的底层给排水空间;
[0005]所述上层行车通道以及中层给排水空间的侧墙上设置有车辆紧急逃生通道;所述中层给排水空间以及底层给排水空间之间的第二结构中板上设置有若干均匀间隔分布的耐候钢制滤网,所述耐候钢制滤网底部具有开合结构以及控制所述开合结构开启或闭合的自动控制装置;所述自动控制装置通过无线或有线的方式与控制后台实现信号连接;在正常工况下,所述开合结构处于闭合状态;当遇到紧急情况时,可手动或通过控制后台控制所述开合结构开启。
[0006]进一步的,所述闭合框架为单室三层闭合框架。
[0007]进一步的,所述闭合框架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分布的结构顶板、第一结构中板、所述第二结构中板以及结构底板。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结构中板上还开设有连通所述上层行车通道与中层给排水空间的排水孔。
[0009]进一步的,所述耐候钢制滤网均匀分布于所述第二结构中板上,纵向间距为5~10m。
[0010]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
[0011]本技术提供的可排水及通行的多功能复合通道,通过对闭合框架进行三层分层,各层功能差异化处理,实现城市地下空间的充分集约化利用,其中上层行车通道用于行车,中层给排水空间在正常工况下为市政给排水通道,紧急工况下为车辆疏散通道,底层给排水空间则为市政给排水通道以及紧急工况下中层给排水空间的引流通道。本技术提供的可排水及通行的多功能复合通道,地下空间利用率高、功能全面,不仅可满足城市给排
水的需求,同时可解决地下车行隧道遭遇突发状况时的车辆应急疏解问题,具有智能化集约化高效化的特点。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排水及通行的多功能复合通道的立面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排水及通行的多功能复合通道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14]图3是沿图2中的A

A剖线的剖视示意图;
[0015]图中标记:1

上层行车通道,2

中层给排水空间,3

底层给排水空间,4

车辆紧急逃生通道,5

耐候钢制滤网,6

自动控制装置,a

结构顶板、b

第一结构中板、b
‑1‑
排水孔,c

第二结构中板,d

结构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1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部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18]请参阅图1至图3,示出了本技术提供的一较佳实施例,一种可排水及通行的多功能复合通道,包括闭合框架,所述闭合框架从上至下分隔出用于行车的上层行车通道1、用于市政给排水的中层给排水空间2以及用于市政给排水的底层给排水空间3。上层行车通道1以及中层给排水空间2的侧墙上设置有车辆紧急逃生通道4。
[0019]上层行车通道1用于正常工况下的车辆通行。中层给排水空间2在正常工况下主要承担市政给排水所引起的荷载,同时在紧急工况下,需将该层的水流释放至底层给排水空间3后,满足上层行车通道1的车辆疏散需求。
[0020]上述中层给排水空间2以及底层给排水空间3之间的第二结构中板c上设置有若干均匀间隔分布的耐候钢制滤网5,所述耐候钢制滤网5底部具有开合结构以及控制所述开合结构开启或闭合的自动控制装置6,优选的,耐候钢制滤网5均匀分布于所述第二结构中板c上,纵向间距为5~10m。所述自动控制装置6通过无线或有线的方式与控制后台实现信号连接;在正常工况下,所述开合结构处于闭合状态;当遇到紧急情况时,可手动或通过控制后台控制所述开合结构开启。
[0021]具体的,所述闭合框架为单室三层闭合框架,其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分布的结构顶板a、第一结构中板b、所述第二结构中板c以及结构底板d。
[0022]第一结构中板b上还开设有连通所述上层行车通道1与中层给排水空间2的排水孔b

1,上层行车通道1内的积水能通过排水孔b

1流入中层给排水空间2。
[0023]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上述多功能复合通道的施工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0024]S1、施工隧道支护,完成所述闭合框架的主体施工,预留设置所述第二结构中板c中的耐候钢制滤网5安装空间;
[0025]S2、施工所述闭合框架外侧的车辆紧急逃生通道4;
[0026]S3、施工所述耐候钢制滤网5及自动控制装置6;
[0027]S4、对所述闭合框架内部进行装饰施工及所述上层行车通道1的路基路面施工。
[0028]本实施例提供的可排水及通行的多功能复合通道及其施工方法,通过对闭合框架进行三层分层,各层功能差异化处理,实现城市地下空间的充分集约化利用,其中上层行车通道1用于行车,中层给排水空间2在正常工况下为市政给排水通道,紧急工况下为车辆疏散通道,底层给排水空间3则为市政给排水通道以及紧急工况下中层给排水空间2的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排水及通行的多功能复合通道,其特征在于,包括闭合框架,所述闭合框架从上至下分隔出用于行车的上层行车通道、用于市政给排水的中层给排水空间以及用于市政给排水的底层给排水空间;所述上层行车通道以及中层给排水空间的侧墙上设置有车辆紧急逃生通道;所述中层给排水空间以及底层给排水空间之间的第二结构中板上设置有若干均匀间隔分布的耐候钢制滤网,所述耐候钢制滤网底部具有开合结构以及控制所述开合结构开启或闭合的自动控制装置;所述自动控制装置通过无线或有线的方式与控制后台实现信号连接;在正常工况下,所述开合结构处于闭合状态;当遇到紧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倩茹刘晓华曹诗定余祥亮韦彬唐皓刘伟谢永毅田蕾徐盼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综合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