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5G人工智能的人体管理服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293460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1: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健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基于5G人工智能的人体管理服务装置。所述基于5G人工智能的人体管理服务装置,包括:底座、盖板、液晶显示屏、把手、卡套、抽拉盒;所述底座的顶面中部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底座相对的两个侧壁面上分别设置有滑动槽;所述把手连接在底座的一端;所述第一凹槽的内壁面上设置有凹坑;所述盖板与底座铰接在一起;所述液晶显示屏安装在盖板的一侧面上;所述盖板的一侧壁面上设置有卡槽;所述卡套嵌入卡槽内,卡套内安装有5G通讯卡;所述底座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抽拉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实现数据的实时处理,整体结构简单,便于携带。便于携带。便于携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5G人工智能的人体管理服务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健康
,特别涉及基于5G人工智能的人体管理服务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人体管理是指一种对个人或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会关注生命和健康。人体的各项体征数据是衡量人体生命、健康的标准,因此对人体各项体征数据的监测很有必要。人体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它们是维持机体正常活动的支柱,缺一不可,无论哪项出现异常都会导致严重或致命的疾病,同时某些疾病也可导致这这些体征的变化或恶化。因此,上述体征的判断成为人们判断人体健康与否的重要依据。
[0003]现在,市面上出现了多种多样的人体管理服务装置。但是,现有的人体管理服务装置其装置体积较大,移动的时候需要几个人,比较麻烦。尤其是需要在户外进行人体健康服务时,携带不方便,且其数据只能存储在本地,后续还需要对数据进行处理,浪费较多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5G人工智能的人体管理服务装置,包括:底座、盖板、液晶显示屏、把手、卡套、抽拉盒;
[0005]所述底座的顶面中部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底座相对的两个侧壁面上分别设置有滑动槽;
[0006]所述把手连接在底座的一端;
[0007]所述第一凹槽的内壁面上设置有凹坑;
[0008]所述盖板与底座铰接在一起;
[0009]所述盖板上设置有两个摄像头,人体管理服务装置内设置有人脸识别算法;
[0010]所述液晶显示屏安装在盖板的一侧面上;
[0011]所述盖板上设置有插孔;所述插孔内固定有弹簧;所述弹簧连接有弹出柱;
[0012]所述盖板的一侧壁面上设置有卡槽;
[0013]所述卡套嵌入卡槽内,卡套内安装有5G通讯卡;
[0014]所述底座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抽拉盒,一个抽拉盒内放置血压测量设备,另一个抽拉盒内放置有心电检测设备;所述抽拉盒上延伸有突出块,且突出块位于滑动槽内。
[0015]可选地,所述弹出柱的顶部为球状,凹坑为球形坑。
[0016]可选地,所述盖板上设置有两个相对的第二凹槽,第二凹槽内设置有横杆。
[0017]可选地,所述突出块为锯齿状结构。
[0018]本技术有益效果如下:
[0019]本技术能够通过5G通讯卡与远端的服务器进行数据传输,实现数据的实时处理,还能够对人员进行身份识别。整体结构简单,便于携带。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视图一。
[0021]图2是本技术的整体视图二。
[0022]图3是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视图。
[0023]图4是本技术的卡套的视图。
[0024]图5是本技术底座上的把手的视图。
[0025]图6是本技术的抽拉盒的视图。
[0026]图7是本技术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将通过参考附图进行详细描述,这样对于技术所属领域的现有技术人员中具有普通技术的人来说容易实现这些实施例。然而本技术也可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实现,因此本技术不限于下文中描述的实施例。另外,为了更清楚地描述本技术,与本技术没有连接的部件将从附图中省略。
[0028]基于5G人工智能的人体管理服务装置,包括:底座1、盖板2、液晶显示屏3、把手4、卡套5、抽拉盒6;
[0029]如图1所示,所述底座1的顶面中部设置有第一凹槽11;所述底座1相对的两个侧壁面上分别设置有滑动槽13;
[0030]所述把手4连接在底座1的一端;
[0031]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凹槽11的内壁面上设置有凹坑12;
[0032]如图1所示,所述盖板2与底座1铰接在一起;
[0033]所述盖板2上设置有两个摄像头24,人体管理服务装置内设置有人脸识别算法,摄像头24用于识别人员身份信息;
[0034]所述人脸识别算法是基于特征脸法(Eigenface),特征脸技术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用于人脸或者一般性刚体识别以及其它涉及到人脸处理的一种方法。使用特征脸进行人脸识别的方法首先由Sirovich和Kirby(1987)提出(《Low

dimensional procedure forthe characterization of human faces》),并由Matthew Turk和Alex Pentland用于人脸分类(《Eigenfaces for recognition》)。首先把一批人脸图像转换成一个特征向量集,称为“Eigenfaces”,即“特征脸”,它们是最初训练图像集的基本组件。识别的过程是把一副新的图像投影到特征脸子空间,并通过它的投影点在子空间的位置以及投影线的长度来进行判定和识别。
[0035]将图像变换到另一个空间后,同一个类别的图像会聚到一起,不同类别的图像会聚力比较远,在原像素空间中不同类别的图像在分布上很难用简单的线或者面切分,变换到另一个空间,就可以很好的把他们分开了。
[0036]Eigenfaces选择的空间变换方法是PCA(主成分分析),利用PCA得到人脸分布的主要成分,具体实现是对训练集中所有人脸图像的协方差矩阵进行本征值分解,得到对应的本征向量,这些本征向量就是“特征脸”。每个特征向量或者特征脸相当于捕捉或者描述人脸之间的一种变化或者特性。这就意味着每个人脸都可以表示为这些特征脸的线性组合。
[0037]所述液晶显示屏3安装在盖板2的一侧面上,液晶显示屏用于显示人体管理服务的
数据、曲线和图片等内容;
[0038]如图3所示,所述盖板2上设置有插孔25;所述插孔25内固定有弹簧26;所述弹簧26连接有弹出柱21,弹出柱21与凹坑12相互配合;
[0039]如图4所示,所述盖板2的一侧壁面上设置有卡槽23;
[0040]所述卡套5嵌入卡槽23内,卡套5内安装有5G通讯卡,人体管理服务装置测得的数据能够通过5G通讯卡与远端的服务器进行数据传输;
[0041]如图1所示,所述底座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抽拉盒6,一个抽拉盒6内放置血压测量设备,另一个抽拉盒6内放置有心电检测设备;所述抽拉盒6上延伸有突出块61,且突出块61位于滑动槽13内。
[0042]进一步地,所述弹出柱21的顶部为球状,凹坑12为球形坑,方便底座1与盖板2分合。
[0043]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所述盖板2上设置有两个相对的第二凹槽22,第二凹槽22内设置有横杆221,人们将手指插入第二凹槽22,方便扳动盖板2,使其与底座1分离。
[0044]进一步地,所述突出块61为锯齿状结构,用于增加突出块61与手指的摩擦力,能够方便滑动抽拉盒6。
[0045]在本技术创造的描述中,需要特别地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文中所用术语“安装”、“相连”、“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5G人工智能的人体管理服务装置,包括:底座(1)、盖板(2)、液晶显示屏(3)、把手(4)、卡套(5)、抽拉盒(6);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面中部设置有第一凹槽(11);所述底座(1)相对的两个侧壁面上分别设置有滑动槽(13);所述把手(4)连接在底座(1)的一端;所述第一凹槽(11)的内壁面上设置有凹坑(12);所述盖板(2)与底座(1)铰接在一起;所述盖板(2)上设置有两个摄像头(24),人体管理服务装置内设置有人脸识别算法;所述液晶显示屏(3)安装在盖板(2)的一侧面上;所述盖板(2)上设置有插孔(25);所述插孔(25)内固定有弹簧(26);所述弹簧(26)连接有弹出柱(21);所述盖板(2)的一侧壁面上设置有卡槽(23);所述卡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建红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乐聆康养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