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气缸式顶出结构的塑胶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9041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1: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气缸式顶出结构的塑胶模具,包括承载机构,承载机构侧面设置有顶出组件,承载机构包括L型板和设置在L型板侧面的承载块,以及设置在L型板下侧面的行走轮和设置在L型板一侧的气缸组件,L型板包括设置在L型板侧面的灼烧组件,以及设置在灼烧组件一侧的喷火孔,且喷火孔设置多组,当顶出柱向承载块一侧移动到极限位置后,可向合模的塑胶上模和塑胶下模进行注塑的步骤,随后气缸组件驱动顶出柱向反方向移动,使得塑胶上模、塑胶下模和两组的灼烧组件中心位置处于同一中心位置,喷火孔喷出火焰对合模的塑胶上模和塑胶下模进行灼烧,确保模具与热塑的温度差保持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持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持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气缸式顶出结构的塑胶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塑胶模具
,具体为一种具有气缸式顶出结构的塑胶模具。

技术介绍

[0002]塑胶模具是一种用于压塑、挤塑、注射、吹塑和低发泡成型的组合式模具的简称。模具凸、凹模及辅助成型系统的协调变化,可以加工出不同形状、不同尺寸的一系列塑件。
[0003]传统的塑胶模具在进行使用时,需要进行挤塑和注射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因热塑与模具的温差较大,容易造成注塑件表面有花丝,尺寸公差大等缺陷,从而导致增加了后续操作的难度,传统的模具还需手动进行分模,增加了工作人员负担,且会因分模角度不同,从而损坏到塑形的状态。
[0004]针对上述问题,为此,提出一种具有气缸式顶出结构的塑胶模具。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气缸式顶出结构的塑胶模具,包括承载机构,承载机构侧面设置有顶出组件,确保热塑与模具的温差保持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不需手动进行分模,不会出现因分模角度不同,从而损坏到塑形状态的情况,从而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气缸式顶出结构的塑胶模具,包括承载机构,承载机构侧面设置有顶出组件,承载机构包括L型板和设置在L型板侧面的承载块,以及设置在L型板下侧面的行走轮和设置在L型板一侧的气缸组件;
[0007]所述L型板包括设置在L型板侧面的灼烧组件,以及设置在灼烧组件一侧的喷火孔,且喷火孔设置多组。
[0008]优选的,所述灼烧组件设置两组,且两组所述的灼烧组件间距大于顶出组件的高度,气缸组件与顶出组件一端相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承载块包括开设在承载块内部的导柱槽,且导柱槽设置两组。
[0010]优选的,所述顶出组件包括与气缸组件相连接的顶出柱,以及设置在顶出柱一侧的固定块和设置在固定块内部的内部构件。
[0011]优选的,所述固定块包括活动设置在固定块一侧的塑胶上模和塑胶下模,且塑胶下模的位置处于塑胶上模位置的正下方,以及设置在固定块一侧下端位置的导向柱。
[0012]优选的,所述内部构件包括设置在固定块内部的活动齿轮,以及设置在固定块内部一侧的升降啮合板和贯穿设置在升降啮合板外侧的固定导柱,且固定导柱两端与固定块内部相连接。
[0013]优选的,所述升降啮合板设置两组,两组所述的升降啮合板分别与塑胶上模和塑胶下模相连接,活动齿轮设置两组,活动齿轮与升降啮合板相啮合。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5]1、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具有气缸式顶出结构的塑胶模具,气缸组件驱动顶出柱向承载块一侧移动,在此过程中,活动齿轮被驱动旋转,而活动齿轮与升降啮合板啮合设置,活动齿轮的旋转可带动两组的升降啮合板相向运动,从而减小两组的升降啮合板间距,直至两组的升降啮合板接触,即塑胶上模与塑胶下模合模,当顶出柱向承载块一侧移动到极限位置后,可向合模的塑胶上模和塑胶下模进行注塑的步骤,随后气缸组件驱动顶出柱向反方向移动,使得塑胶上模、塑胶下模和两组的灼烧组件中心位置处于同一中心位置,喷火孔喷出火焰对合模的塑胶上模和塑胶下模进行灼烧,确保模具与热塑的温度差保持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0016]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具有气缸式顶出结构的塑胶模具,当喷火加热处理完成之后,灼烧组件不在喷火,气缸组件驱动顶出柱向承载块一侧移动,此时活动齿轮旋转带动两组的升降啮合板反向运动,使得塑胶上模向上移动,塑胶下模向下移动,即进行了分模,确保了分模的角度一定,且不需手动分模,在塑胶上模和塑胶下模的竖向运动中,固定导柱的设置为竖向的运动提供了导向力,避免移动误差出现。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承载机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顶出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的内部构件平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承载机构;11、L型板;111、灼烧组件;112、喷火孔;12、承载块;121、导柱槽;13、行走轮;14、气缸组件;2、顶出组件;21、顶出柱;22、固定块;221、塑胶上模;222、塑胶下模;223、导向柱;23、内部构件;231、活动齿轮;232、升降啮合板;233、固定导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请参阅图1,一种具有气缸式顶出结构的塑胶模具,包括承载机构1,承载机构1侧面设置有顶出组件2。
[0024]请参阅图2,一种具有气缸式顶出结构的塑胶模具,承载机构1包括L型板11和设置在L型板11侧面的承载块12,以及设置在L型板11下侧面的行走轮13和设置在L型板11一侧的气缸组件14,L型板11包括设置在L型板11侧面的灼烧组件111,以及设置在灼烧组件111一侧的喷火孔112,且喷火孔112设置多组,灼烧组件111设置两组,且两组的灼烧组件111间距大于顶出组件2的高度,气缸组件14与顶出组件2一端相连接,承载块12包括开设在承载块12内部的导柱槽121,且导柱槽121设置两组。
[0025]请参阅图3

4,一种具有气缸式顶出结构的塑胶模具,顶出组件2包括与气缸组件14相连接的顶出柱21,以及设置在顶出柱21一侧的固定块22和设置在固定块22内部的内部构件23,固定块22包括活动设置在固定块22一侧的塑胶上模221和塑胶下模222,且塑胶下
模222的位置处于塑胶上模221位置的正下方,以及设置在固定块22一侧下端位置的导向柱223,内部构件23包括设置在固定块22内部的活动齿轮231,以及设置在固定块22内部一侧的升降啮合板232和贯穿设置在升降啮合板232外侧的固定导柱233,且固定导柱233两端与固定块22内部相连接,且升降啮合板232设置两组,两组的升降啮合板232分别与塑胶上模221和塑胶下模222相连接,活动齿轮231设置两组,活动齿轮231与升降啮合板232相啮合。
[0026]工作原理:气缸组件14驱动顶出柱21向承载块12一侧移动,在此过程中,活动齿轮231被驱动旋转,而活动齿轮231与升降啮合板232啮合设置,活动齿轮231的旋转可带动两组的升降啮合板232相向运动,从而减小两组的升降啮合板232间距,直至两组的升降啮合板232接触,即塑胶上模221与塑胶下模222合模,当顶出柱21向承载块12一侧移动到极限位置后,可向合模的塑胶上模221和塑胶下模222进行注塑的步骤,随后气缸组件14驱动顶出柱21向反方向移动,使得塑胶上模221、塑胶下模222和两组的灼烧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气缸式顶出结构的塑胶模具,包括承载机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机构(1)侧面设置有顶出组件(2),承载机构(1)包括L型板(11)和设置在L型板(11)侧面的承载块(12),以及设置在L型板(11)下侧面的行走轮(13)和设置在L型板(11)一侧的气缸组件(14);所述L型板(11)包括设置在L型板(11)侧面的灼烧组件(111),以及设置在灼烧组件(111)一侧的喷火孔(112),且喷火孔(112)设置多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气缸式顶出结构的塑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灼烧组件(111)设置两组,且两组所述的灼烧组件(111)间距大于顶出组件(2)的高度,气缸组件(14)与顶出组件(2)一端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气缸式顶出结构的塑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块(12)包括开设在承载块(12)内部的导柱槽(121),且导柱槽(121)设置两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气缸式顶出结构的塑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出组件(2)包括与气缸组件(14)相连接的顶出柱(21),以及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智铭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智雅塑胶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