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形柱和钢梁的连接节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8936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1: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异形柱和钢梁的连接节点,包括柱身和钢梁,钢梁固定连接在柱身上。柱身采用第一柱肢和第二柱肢相互固定连接,或采用至少两个第一柱肢相互固定连接。第一柱肢和第二柱肢均在两块第一钢板之间焊接第二钢板。其中,第一柱肢上的第一钢板的钢板端部从第二钢板上向外伸出,形成凹槽,使得第一柱肢上的第一钢板的钢板端部的侧面和第二钢板的外侧面存在距离,通过在凹槽中设置第三钢板,将钢梁固定连接在第三钢板上。第二柱肢上的第一钢板的钢板端部的侧面和第二钢板的外侧面齐平,将钢梁安装在第二钢板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满足异形柱和钢梁之间紧密贴合的需求,将该异形柱制作成标准件,适用于不同的工程。适用于不同的工程。适用于不同的工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异形柱和钢梁的连接节点


[0001]本技术属于建筑结构
,具体涉及异形柱和钢梁的连接节点。

技术介绍

[0002]异形柱目前在住宅、公寓、宿舍等建筑中应用较多,异形柱与相邻墙体齐平,使得建筑室内空间规整,有利于家具摆放,提高室内空间利用效率。但目前普遍应用的异形钢筋混凝土柱其抗震设计较为严格,最大使用高度和柱轴压比等设计指标远低于普通矩形钢筋混凝土柱。
[0003]现有技术中的异形柱由内部灌注混凝土的钢管构成,钢管和工字梁连接,如现有技术于2011.07.22公开了名称为一种矩形钢管混凝土异形柱与钢梁框架中节点(申请号:CN201120262225.6)的技术专利,该节点中,异形柱和钢梁之间存在一定间距,无法满足异形柱和钢梁之间紧密贴合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异形柱和钢梁的连接节点,能满足异形柱和钢梁之间紧密贴合的需求,将该异形柱制作成标准件,适用于不同的工程。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异形柱和钢梁的连接节点,包括柱身和钢梁,钢梁固定连接在柱身上。其特征在于,柱身采用第一柱肢和第二柱肢相互固定连接,或采用至少两个第一柱肢相互固定连接。第一柱肢和第二柱肢均在两块第一钢板之间焊接第二钢板。其中,第一柱肢上的第一钢板的钢板端部从第二钢板上向外伸出,形成凹槽,使得第一柱肢上的第一钢板的钢板端部的侧面和第二钢板的外侧面存在距离,通过在凹槽中设置第三钢板,将钢梁固定连接在第三钢板上。第二柱肢上的第一钢板的钢板端部的侧面和第二钢板的外侧面齐平,将钢梁安装在第二钢板上。
[0007]本技术采用在两块第一钢板之间焊接第二钢板取代一体成型结构的钢管,目的是控制第二钢板在两块第一钢板之间的焊接位置。当第一柱肢上的第一钢板的钢板端部从第二钢板上向外伸出时,使得第一柱肢的柱身的柱壁外伸,形成凹槽,再在钢梁上固定连接第三钢板,并将第三钢板焊接在凹槽中,使得第三钢板嵌入到第一柱肢的柱身中,将异形柱和钢梁之间紧密贴合固定连接。当第二柱肢上的第一钢板的钢板端部的侧面和第二钢板的外侧面齐平时,使得第二柱肢的柱身相当于钢管进行使用,进行常规的异形柱和钢梁之间固定连接。
[0008]本技术能将该异形柱制作成标准件,适用于不同的工程。
[0009]进一步,第三钢板焊接有第一连接板,第一连接板和钢梁上的钢梁腹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如果采用第一连接板和钢梁腹板进行焊接,易出现焊接过程中钢材受到分布不均匀的高温和冷却,使钢结构产生焊接残余应力和残余变形,对钢结构的承载力、刚度和使
用性能有一定影响,因此第一连接板和钢梁上的钢梁腹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0010]进一步,在第一柱肢的第一钢板的外侧处焊接第一加强板,第一加强板设置在第三钢板的一侧,由于第三钢板嵌入并焊接到凹槽中,凹槽的内壁易出现变形,因此在第一钢板的外侧焊接第一加强板,增加厚度,增加凹槽的强度,避免凹槽出现变形,满足在第一柱肢上安装钢梁。
[0011]进一步,第二柱肢上的第二钢板的外侧面固定连接有第四钢板,钢梁固定连接在第四钢板上。第二柱肢相当于钢管,使得第二柱肢和钢梁采用现有技术的常规做法,具体参考名称为一种矩形钢管混凝土异形柱与钢梁框架中节点(申请号:CN201120262225.6)的技术专利。
[0012]进一步,第四钢板焊接有第二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钢梁上的钢梁腹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如果采用第二连接板和钢梁腹板进行焊接,易出现焊接过程中钢材受到分布不均匀的高温和冷却,使钢结构产生焊接残余应力和残余变形,对钢结构的承载力、刚度和使用性能有一定影响,因此第二连接板和钢梁上的钢梁腹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0013]进一步,第二柱肢上的第一钢板设有第二加强板,第二加强板和第四钢板固定连接,增加厚度,增加第二柱肢的强度,满足在第二柱肢上安装钢梁。
[0014]进一步,第四钢板的两端从第二柱肢上的第一钢板向外延伸,第二加强板焊接在第四钢板和第二柱肢上的第一钢板之间形成的缺口中,增加厚度,同时,增加第二柱肢的强度,满足在第二柱肢上安装钢梁。第四钢板的长度较长,能满足一定厚度的第一钢板和一定厚度的第二加强板之间焊接第四钢板,整体性好,减少边角的出现。
[0015]进一步,第四钢板的外侧面和第二柱肢上的第一钢板的外侧面齐平,第二加强板焊接在第四钢板的外侧面和第二柱肢上的第一钢板的外侧面上。第四钢板的长度较短,使得第四钢板在嵌入焊接在第二加强板和第一钢板之间,可根据实际需求,增加第二加强板的厚度,使得第二柱肢的强度较高,提高第二柱肢的承载能力。
[0016]进一步,采用第一柱肢相互拼接为L形状或者T形状,适用于不同的工程。
[0017]进一步,采用第一柱肢和第二柱肢相互拼接为L形状或者T形状,适用于不同的工程。
[0018]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9]本技术采用在两块第一钢板之间焊接第二钢板取代一体成型结构的钢管,目的是控制第二钢板在两块第一钢板之间的焊接位置。当第一柱肢上的第一钢板的钢板端部从第二钢板上向外伸出时,使得第一柱肢的柱身的柱壁外伸,形成凹槽,再在钢梁上固定连接第三钢板,并将第三钢板焊接在凹槽中,使得第三钢板嵌入到第一柱肢的柱身中,将异形柱和钢梁之间紧密贴合固定连接。当第二柱肢上的第一钢板的钢板端部的侧面和第二钢板的外侧面齐平时,使得第二柱肢的柱身相当于钢管进行使用,进行常规的异形柱和钢梁之间固定连接。
[0020]本技术能将该异形柱制作成标准件,适用于不同的工程。
附图说明
[00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柱身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图1中A向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图1中B向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二中柱身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8为图5中C向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9为图5中D向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四中柱身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13为本技术实施例六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14为本技术实施例五中柱身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中,1

柱身;2

钢梁;3

第一柱肢;4

第一钢板;5

第二钢板;6

钢板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异形柱和钢梁的连接节点,包括:一柱身;一钢梁,所述钢梁固定连接在所述柱身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柱身采用第一柱肢和第二柱肢相互固定连接,或采用至少两个第一柱肢相互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柱肢和所述第二柱肢均采用在两块第一钢板之间焊接第二钢板;其中,所述第一柱肢上的第一钢板的钢板端部从第二钢板上向外伸出,形成凹槽,通过在所述凹槽中设置第三钢板,所述钢梁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三钢板上;所述第二柱肢上的第一钢板的钢板端部的侧面和第二钢板的外侧面齐平,将所述钢梁安装在所述第二钢板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形柱和钢梁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钢板焊接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钢梁上的钢梁腹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形柱和钢梁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柱肢上的第一钢板设有第一加强板,所述第一加强板设置在所述第三钢板的一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形柱和钢梁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柱肢上的第二钢板的外侧面固定连接有第四钢板,所述钢梁固定连接在所述第四钢板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异形柱和钢梁的连接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可孙志杨柴坤费建伟李志安苏杭张祖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中南建设集团钢结构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