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套筒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82624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1: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套筒接头,包括外层的不锈钢套筒和内层的整体密封圈,所述不锈钢套筒的长度大于所述整体密封圈的长度,所述不锈钢套筒内壁端部与所述整体密封圈端部之间设置有采用环氧结构胶粘接的过渡定位段,形成不锈钢套筒与整体密封圈难于剥离的外部结构体,所述不锈钢套筒和所述整体密封圈的结合面设置相互卡止配合的锯齿和齿槽,形成不锈钢套筒与整体密封圈难于剥离的内部结构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生产操作简便,并大大提高套筒接头产品合格率,且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由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上述结构,可满足现有的连续缠绕玻璃钢压力顶管施工安装工艺,填补连续缠绕玻璃钢压力顶管安装形式上的空缺。压力顶管安装形式上的空缺。压力顶管安装形式上的空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套筒接头


[0001]本技术属于用于玻璃纤维增强塑料顶管的整体橡胶密封圈套筒连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不锈钢套筒接头。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管所用整体橡胶密封圈套筒接头是采用传统玻璃钢整体橡胶密封圈套筒接头,其为内外两部分,外层为玻璃钢部分,承担机械强度,内层为全宽橡胶密封圈,承担管道的密封。
[0003]当外层玻璃钢部分采用不锈钢材质时,可以采用较薄的不锈钢厚度,就能满足套筒接头的强度要求。由于不锈钢与非极性的橡胶材料的表面浸润性和表面自由能相差很大而难于粘接牢固,在实际现场难于得到批量使用。
[0004]当用顶管领域时,由于其为满足强度要求,外层玻璃钢会做的比较厚,而管道外径应不小于套筒接头的外径,所以顶管会因增加壁厚而增加成本。因此,传统的玻璃钢整体橡胶密封圈套筒接头用于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管顶管施工连接成本很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便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套筒接头,它的生产工艺简便,自动化水平高,可实现产能翻倍;能够保持较高的产品合格率,直接大幅度的降低生产成本,并满足现有的连续缠绕玻璃钢压力顶管施工安装工艺。
[0006]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套筒接头,包括外层的不锈钢套筒和内层的整体密封圈,所述不锈钢套筒的长度大于所述整体密封圈的长度,所述不锈钢套筒内壁端部与所述整体密封圈端部之间设置有采用环氧结构胶粘接的过渡定位段, 形成不锈钢套筒与整体密封圈难于剥离的外部结构体,所述不锈钢套筒和所述整体密封圈的结合面设置相互卡止配合的锯齿和齿槽, 形成不锈钢套筒与整体密封圈难于剥离的内部结构体。
[0007]作为优选,所述不锈钢套筒内表面和所述整体密封圈外表面整体贴合,且采用环氧树脂结构胶进行胶粘。
[0008]作为优选,所述环氧树脂结构胶为室温固化型双液环氧树脂结构。
[0009]作为优选,所述不锈钢套筒采用奥氏体

铁素体双相不锈钢。
[0010]作为优选,所述整体密封圈为全宽型整体橡胶密封圈。
[0011]作为优选,所述整体密封圈的内表面靠近两端位置分别设置有多道橡胶密封唇,所述橡胶密封唇的倾斜方向均朝向所述整体密封圈的中心,所述橡胶密封唇倾斜侧的整体密封圈上设置有供所述橡胶密封唇嵌入的凹陷。
[0012]作为优选,所述不锈钢套筒和所述整体密封圈均为一体成型。
[0013]作为优选,所述不锈钢套筒的长度比所述整体密封圈的长度长4~8mm。
[0014]作为优选,所述不锈钢套筒的两端向其中心线收缩成锥形倒勾台,所述整体密封
圈两端呈与上述锥形倒勾台镶嵌配合的楔形面。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不锈钢套筒结构为一体成型,所述不锈钢套筒内壁端部与所述整体密封圈端部之间设置有采用环氧结构胶粘接的过渡定位段, 形成不锈钢套筒与整体密封圈难于剥离的外部结构体,所述不锈钢套筒和所述整体密封圈的结合面设置相互卡止配合的锯齿和齿槽, 形成不锈钢套筒与整体密封圈难于剥离的内部结构体,在生产过程中,生产操作简便;采用的环氧树脂结构胶具有抗垂流性和快速粘接性,生产能力得到快速提升,并大大提高套筒接头产品合格率,且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由于本技术采用上述结构,可满足现有的连续缠绕玻璃钢压力顶管施工安装工艺,填补连续缠绕玻璃钢压力顶管安装形式上的空缺。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图1中A处放大示意图。
[0018]图3为优选顶管领域使用的不锈钢套筒接头示意图。
[0019]图4为图3中B处放大示意图。
[0020]图中:1、不锈钢套筒;2、整体密封圈;3、橡胶密封唇;4、凹陷;5、锯齿;6、过渡定位段;7、锥形倒勾台。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2]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新型套筒接头,包括外层的不锈钢套筒1和内层的整体密封圈2,所述不锈钢套筒1的长度大于所述整体密封圈2的长度,使得整体密封圈2能完全的贴合于不锈钢套筒1内侧,不会突出所述不锈钢套筒1的两端面,优选为所述不锈钢套筒1的长度比所述整体密封圈2的长度长4~8mm,整体密封圈2不会露出,不会因橡胶露出而易造整体密封圈2与不锈钢套筒1的剥落。所述不锈钢套筒1内壁端部与所述整体密封圈2端部之间设置有采用环氧结构胶粘接的过渡定位段6, 形成不锈钢套筒1与整体密封圈2难于剥离的外部结构体,所述不锈钢套筒1和所述整体密封圈2的结合面设置相互卡止配合的锯齿5和齿槽, 形成不锈钢套筒1与整体密封圈2难于剥离的内部结构体,能够有效地防止整体密封圈2与不锈钢套筒1的剥落。
[0023]所述不锈钢套筒1和所述整体密封圈2均为一体成型,所述不锈钢套筒1采用奥氏体

铁素体双相不锈钢,具有较高的强度、硬度、耐磨性和耐腐蚀性能,所述整体密封圈2为全宽型整体橡胶密封圈;当本套筒接头在顶管领域使用时,所述不锈钢套筒1的两端向其中心线收缩成锥形倒勾台7,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整体密封圈2两端呈与上述锥形倒勾台7镶嵌配合的楔形面,使得不锈钢套筒1进一步包裹整体密封圈2,避免整体密封圈2与不锈钢套筒1的剥落。
[0024]所述不锈钢套筒1内表面和所述整体密封圈2外表面整体贴合,且采用环氧树脂结构胶进行胶粘,环氧树脂结构胶为室温固化型双液环氧树脂结构。所述不锈钢套筒1和所述整体密封圈2的结合面设置相互卡止配合的锯齿5和齿槽,可增加粘接剂的用量,从而增强整体密封圈2与不锈钢套筒1的结合力,通过环氧树脂结构胶和卡止配合的锯齿5齿槽结构,
形成不锈钢套筒1与整体密封圈2难于剥离的内部结构体,能够更为有效地防止整体密封圈2与不锈钢套筒1的剥落。
[0025]所述整体密封圈2的内表面靠近两端位置分别设置有多道橡胶密封唇3,所述橡胶密封唇3的倾斜方向均朝向所述整体密封圈2的中心,所述橡胶密封唇3倾斜侧的整体密封圈2上设置有供所述橡胶密封唇3嵌入的凹陷4。
[0026]不锈钢套筒1结构为一体成型,所述不锈钢套筒1内壁端部与所述整体密封圈2端部之间设置有采用环氧结构胶粘接的过渡定位段6, 形成不锈钢套筒1与整体密封圈2难于剥离的外部结构体,所述不锈钢套筒1和所述整体密封圈2的结合面设置相互卡止配合的锯齿5和齿槽, 形成不锈钢套筒1与整体密封圈2难于剥离的内部结构体,在生产过程中,生产操作简便;采用的环氧树脂结构胶具有抗垂流性和快速粘接性,生产能力得到快速提升,并大大提高套筒接头产品合格率,且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由于本技术采用上述结构,可满足现有的连续缠绕玻璃钢压力顶管施工安装工艺,填补连续缠绕玻璃钢压力顶管安装形式上的空缺。
[0027]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以此限定本技术实施的范围,即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套筒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层的不锈钢套筒(1)和内层的整体密封圈(2),所述不锈钢套筒(1)的长度大于所述整体密封圈(2)的长度,所述不锈钢套筒(1)内壁端部与所述整体密封圈(2)端部之间设置有采用环氧结构胶粘接的过渡定位段(6), 形成不锈钢套筒(1)与整体密封圈(2)难于剥离的外部结构体,所述不锈钢套筒(1)和所述整体密封圈(2)的结合面设置相互卡止配合的锯齿(5)和齿槽, 形成不锈钢套筒(1)与整体密封圈(2)难于剥离的内部结构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套筒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锈钢套筒(1)内表面和所述整体密封圈(2)外表面整体贴合,且采用环氧树脂结构胶进行胶粘。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套筒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氧树脂结构胶为室温固化型双液环氧树脂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套筒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锈钢套筒(1)采用奥氏体

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思强王伟强吴琪琪郭文真郑杰庄炳昌王磊吴文露吴秋玉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路通管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