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流量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8171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1: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调流量换热器,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支架,支架的自由端卡箍安装有外壳体,外壳体内设置有壳体,外壳体上分别开设有流体出口和流体进口,流体出口和流体进口分别与壳体为连通设置。通过将换热器的筒体设置为不连通的两层,对壳体进行有效保护,并对壳体内受冷热交替产生的水汽进行收集,收集后的水汽通过排液口排出,结构紧凑,易于实现,有效解决壳体受冷热膨胀和产生水汽的问题,舔狗装置的使用寿命,通过PT温度变速器采集流体温度并传输至中控单元进行实时监测,配合截止阀调节冷媒流量,以及配合热风闸阀调节热流体流量,能够有效降低换热过程中的热量流失量,使得换热效率达到更高。达到更高。达到更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流量换热器


[0001]本技术涉及合成材料制造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可调流量换热器。

技术介绍

[0002]工业氧化铝是制作氧化铝球的主要原料,通过电熔法进行吹制,使用电弧炉作为基础的电熔设备,并在熔池中加氧化铝粉然后通过使用电进行熔融,当其温度大于2200摄氏度的时候,就会发生翻滚,由于溶液的粘度和表面张力不同的条件下,需要对溶液进行喷吹和冷凝,进而得到包裹空气的球,即氧化铝球,因此对溶液进行喷吹和冷凝会使用到冷凝器即换热器。
[0003]现有的热换气由于需要在高压高温的环境下工作,受冷热交替很容易导致筒体出现膨胀和水汽,进而影响换热器的使用寿命,并且现有的部分换热器不具备流量可调的功能,容易导致换热过程中的热量流失率增大,进而造成换热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调流量换热器,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调流量换热器,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支架,支架的自由端卡箍安装有外壳体,外壳体内设置有壳体,外壳体上分别开设有流体出口和流体进口,流体出口和流体进口分别与壳体为连通设置,外壳体的底部开设有排液口,壳体内设置有管板,管板将壳体分割为管箱和换热室,管箱的顶部开设有冷媒出口,管箱的底部开设有冷媒进口,冷媒进口的自由端连通设置有冷媒管,冷媒管与冷媒进口之间设置有截止阀,换热室内置有换热管,换热管与管板为填充焊连接设置,且换热管与管箱为连通设置,换热室内设置有数组折流板,折流板上设置有管孔,换热管位于管孔内,且管孔与换热管为胀接连接设置,流体进口的输入端连通设置有进气管,进气管的自由端连通设置有热风旋涡气泵,热风旋涡气泵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基座的顶部,进气管上分别设置有PT温度变速器和热风闸阀,PT温度变速器位于热风闸阀的下端,PT温度变速器和热风闸阀分别位于热风旋涡气泵与流体进口之间。
[0006]优选的,所述外壳体与壳体为不连通设置,外壳体的壁体内设置有隔热层,通过外壳体可以有效保护壳体,并对壳体内受冷热交替产生的水汽进行收集。
[0007]优选的,所述排液口上设置有排污阀,通过排污阀对外壳体与壳体之间的水汽污水进行排出。
[0008]优选的,所述管箱为钢或铸铁材料设置,且管箱内分为上下两层,冷媒出口与管箱的上层为连通设置,冷媒进口与管箱的下层为连通设置。
[0009]优选的,所述换热管呈“U”字型形状结构设置,换热管为碳钢、紫铜或低翅片管材料设置。
[0010]优选的,所述折流板呈上下交错对应设置,通过折流板可以保证壳体内的流体进
行高效流动。
[0011]优选的,所述管孔采用精加工的方法最大限度的减小管孔与换热管之间的间隙,进而辅助保证流体的运动。
[0012]所述PT温度变速器用于采集温度并传输至中控单元进行实时监测,热风闸阀用于调节流体流量。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可调流量换热器,通过将换热器的筒体设置为不连通的两层,对壳体进行有效保护,并对壳体内受冷热交替产生的水汽进行收集,收集后的水汽通过排液口排出,结构紧凑,易于实现,有效解决壳体受冷热膨胀和产生水汽的问题,舔狗装置的使用寿命,通过PT温度变速器采集流体温度并传输至中控单元进行实时监测,配合截止阀调节冷媒流量,以及配合热风闸阀调节热流体流量,能够有效降低换热过程中的热量流失量,使得换热效率达到更高。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正面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折流板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基座、2支架、3外壳体、4壳体、5换热室、6管板、7管箱、8换热管、9折流板、10流体出口、11流体进口、12热风旋涡气泵、13进气管、14PT温度变速器、15热风闸阀、16排液口、17冷媒管、18截止阀、19冷媒进口、20管孔、21冷媒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请参照图1

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可调流量换热器,包括基座1,基座1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支架2,支架2的自由端卡箍安装有外壳体3,外壳体3内设置有壳体4,外壳体3与壳体4为不连通设置,外壳体3的壁体内设置有隔热层,通过外壳体3可以有效保护壳体4,并对壳体4内受冷热交替产生的水汽进行收集,外壳体3上分别开设有流体出口10和流体进口11,流体出口10和流体进口11分别与壳体4为连通设置,外壳体3的底部开设有排液口16,排液口16上设置有排污阀,通过排污阀对外壳体3与壳体4之间的水汽污水进行排出,壳体4内设置有管板6,管板6将壳体4分割为管箱7和换热室5,管箱7为钢或铸铁材料设置,且管箱7内分为上下两层,管箱7的顶部开设有冷媒出口21,冷媒出口21与管箱7的上层为连通设置,管箱7的底部开设有冷媒进口19,冷媒进口19与管箱7的下层为连通设置,冷媒进口19的自由端连通设置有冷媒管17,冷媒管17与冷媒进口19之间设置有截止阀18,通过截止阀18调节冷媒流量,换热室5内置有换热管8,换热管8呈“U”字型形状结构设置,换热管8为碳钢、紫铜或低翅片管材料设置,换热管8与管板6为填充焊连接设置,且换热管8与管箱7为连通设置,换热室5内设置有数组折流板9,折流板9呈上下交错对应设置,通过折流板9可以保证壳体4内的流体进行高效流动,折流板9上设置有管孔20,换热管8位
于管孔20内,且管孔20与换热管8为胀接连接设置,管孔20采用精加工的方法最大限度的减小管孔20与换热管8之间的间隙,进而辅助保证流体的运动,流体进口11的输入端连通设置有进气管13,进气管13的自由端连通设置有热风旋涡气泵12,热风旋涡气泵12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基座1的顶部,进气管13上分别设置有PT温度变速器14和热风闸阀15,PT温度变速器14位于热风闸阀15的下端,PT温度变速器14和热风闸阀15分别位于热风旋涡气泵12与流体进口11之间,PT温度变速器14位于热风闸阀15的下端,PT温度变速器14用于采集温度并传输至中控单元进行实时监测,热风闸阀15用于调节流体流量。
[0020]工作原理:当装置使用时,通过冷媒管17将冷媒输入至壳体4内,配合截止阀18调节冷媒流量,冷媒进入管箱7的下层内后通过换热管8流入至管箱7的上层,最后通过冷媒出口21输出,同时通过驱动热风旋涡气泵12将热流体经进气管13输入至换热室5内,配合PT温度变速器14采集流体温度并传输至中控单元进行实时监测,通过热风闸阀15调节流体流量,热流体在换热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流量换热器,包括基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支架(2),支架(2)的自由端卡箍安装有外壳体(3),外壳体(3)内设置有壳体(4),外壳体(3)上分别开设有流体出口(10)和流体进口(11),流体出口(10)和流体进口(11)分别与壳体(4)为连通设置,外壳体(3)的底部开设有排液口(16),壳体(4)内设置有管板(6),管板(6)将壳体(4)分割为管箱(7)和换热室(5),管箱(7)的顶部开设有冷媒出口(21),管箱(7)的底部开设有冷媒进口(19),冷媒进口(19)的自由端连通设置有冷媒管(17),冷媒管(17)与冷媒进口(19)之间设置有截止阀(18),换热室(5)内置有换热管(8),换热管(8)与管板(6)为填充焊连接设置,且换热管(8)与管箱(7)为连通设置,换热室(5)内设置有数组折流板(9),折流板(9)上设置有管孔(20),换热管(8)位于管孔(20)内,且管孔(20)与换热管(8)为胀接连接设置,流体进口(11)的输入端连通设置有进气管(13),进气管(13)的自由端连通设置有热风旋涡气泵(12),热风旋涡气泵(12)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基座(1)的顶部,进气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玉文吕震吴晓陈凯
申请(专利权)人:莱芜亿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