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络安全防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28121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1: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集络安全防护装置,涉及网络安全领域,包括防护底座,所述防护底座的顶部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部设置有防护壳体,所述防护壳体内腔的底部设置有若干驱动马达,所述驱动马达的顶部设置有转动杆,所述驱动马达的顶部设置有扇叶,所述防护壳体内腔的左右两侧对称开设有滑槽,所述防护壳体内腔的顶部设置有主体,所述主体的底部设置有过滤网,所述防护壳体内腔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限位滑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集络安全防护装置,通过设置的滑槽与限位滑柱、连接转板、第一缓冲弹簧、转动轴、连接块的配合,可以实现主体受到冲击时进行缓冲,从而可以起到抗震的效果,避免主体被损坏。避免主体被损坏。避免主体被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络安全防护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网络安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集络安全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的安全防护装置仅仅能够进行监测和保护,在遇到攻击时不能够及时将网络断开也无法及时远程示警,并且现有的网络安全防护装置在断电的情况下,会失去安全防护的作用,使得安全性能大大降低。
[0003]在公开号为CN201822150609.3的专利中提出了一种网络安全防护装置,在该专利中包括壳体、电源、路由器、网络连接结构和安全结构,壳体上设置有第一网络接口和第二网络接口,电源设置在容纳空间内,路由器设置在容纳空间内,网络连接结构包括第一网线和第二网线,第一网线的第一端与第一网络接口相连,第二网线的第一端与第二网络接口相连,安全结构的第一端与第一网线的第二端相连,安全结构的第二端与第二网线的第二端相连,安全结构具有与第一网线和第二网线同时导通的第一位置,第一网线和第二网线断开的第二位置,但是在该专利中还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0004]1、该装置无法对主体受到冲击时进行缓冲,从而不能起到抗震的效果,容易导致主体被损坏。
[0005]2、该装置不能使得防护底座具有一定的缓冲性能,从而无法对防护壳体进行进行保护,降低了主体的安全性能。
[0006]针对以上问题,需要设计出一种集络安全防护装置,从而克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络安全防护装置,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br/>[0009]一种集络安全防护装置,包括防护底座,所述防护底座的顶部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部设置有防护壳体,所述防护壳体内腔的底部设置有若干驱动马达,所述驱动马达的顶部设置有转动杆,所述驱动马达的顶部设置有扇叶,所述防护壳体内腔的左右两侧对称开设有滑槽,所述防护壳体内腔的顶部设置有主体,所述主体的底部设置有过滤网,所述防护壳体内腔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限位滑杆,两个所述限位滑杆的顶部和底部对称设置有限位滑柱,两个所述限位滑柱的相对一侧对称设置有连接转板,两个所述限位滑柱的相对一侧对称设置有第一缓冲弹簧,两个所述连接转板的相对一侧对称设置有转动轴,两个所述转动轴的相对一侧对称设置有连接块,所述防护底座内腔底部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固定板,两个所述固定板的顶部对称设置有第二缓冲弹簧,两个所述固定板的顶部对称固定连接有滑动杆,两个所述固定板的顶部对称设置有滑动连接板。
[0010]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的左右两侧固定连接于两个滑动连接板的相对一侧,所述防护壳体的底部固定连接于支撑板的顶部,所述驱动马达的底部固定连接于防护壳体内腔的
底部。
[0011]优选的,所述转动杆的底部固定连接于驱动马达的顶部,两个所述扇叶的相对一侧固定连接于转动杆顶部的左右两侧,两个所述滑槽的相背一侧贯穿防护壳体内腔的左右两侧延伸至防护壳体的内部,所述主体左右两侧的顶部和底部固定连接于两个连接块的相对一侧。
[0012]优选的,所述过滤网的左右两侧固定连接于防护壳体内腔的左右两侧,两个所述限位滑杆的顶部和底部固定连接于两个滑槽的顶部和底部,两个所述限位滑杆的顶部贯穿两个限位滑柱的底部延伸至两个限位滑柱的顶部。
[0013]优选的,所述两个连接转板的相背一侧固定连接于两个限位滑柱的相对一侧,两个所述第一缓冲弹簧的顶部和底部固定连接于两个限位滑柱的相对一侧,两个所述连接块的相背一侧与两个连接转板的相对一侧紧密贴合,两个所述连接块通过两个转动轴与两个连接转板转动连接。
[0014]优选的,所述两个固定板的相背一侧固定连接于防护底座内腔的左右两侧,两个所述第二缓冲弹簧的底部固定连接于两个固定板的顶部,两个所述滑动杆的顶部贯穿两个滑动连接板的底部延伸至两个滑动连接板的顶部,两个所述滑动杆的顶部固定连接于防护底座内腔顶部的左右两侧,两个所述滑动连接板的底部固定连接于两个第二缓冲弹簧的顶部。
[0015]有益效果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7]1、该集络安全防护装置,通过设置的滑槽与限位滑柱、连接转板、第一缓冲弹簧、转动轴、连接块的配合,可以实现主体受到冲击时进行缓冲,从而可以起到抗震的效果,避免主体被损坏。
[0018]2、该集络安全防护装置,通过设置的固定板与第二缓冲弹簧、滑动杆、滑动连接板的配合,可以实现使得防护底座具有一定的缓冲性能,从而可以对防护壳体进行进行保护,提高了主体的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的剖视图;
[0020]图2是本技术限位滑杆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本技术图1的A处放大图。
[0022]图中:1、防护底座;2、支撑板;3、防护壳体;4、驱动马达;5、转动杆;6、扇叶;7、滑槽;8、主体;9、过滤网;10、限位滑杆;11、限位滑柱;12、连接转板;13、第一缓冲弹簧;14、转动轴;15、连接块;16、固定板;17、第二缓冲弹簧;18、滑动杆;19、滑动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24]如图1

3所示,一种集络安全防护装置,包括防护底座1,防护底座1的顶部设置有支撑板2,支撑板2的顶部设置有防护壳体3,防护壳体3内腔的底部设置有若干驱动马达4,
支撑板2的左右两侧固定连接于两个滑动连接板19的相对一侧,防护壳体3的底部固定连接于支撑板2的顶部,驱动马达4的底部固定连接于防护壳体3内腔的底部,驱动马达4的顶部设置有转动杆5,驱动马达4的顶部设置有扇叶6,防护壳体3内腔的左右两侧对称开设有滑槽7,防护壳体3内腔的顶部设置有主体8,转动杆5的底部固定连接于驱动马达4的顶部,两个扇叶6的相对一侧固定连接于转动杆5顶部的左右两侧,两个滑槽7的相背一侧贯穿防护壳体3内腔的左右两侧延伸至防护壳体3的内部,主体8左右两侧的顶部和底部固定连接于两个连接块15的相对一侧,主体8的底部设置有过滤网9,防护壳体3内腔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限位滑杆10,过滤网9的左右两侧固定连接于防护壳体3内腔的左右两侧,两个限位滑杆10的顶部和底部固定连接于两个滑槽7的顶部和底部,两个限位滑杆10的顶部贯穿两个限位滑柱11的底部延伸至两个限位滑柱11的顶部,两个限位滑杆10的顶部和底部对称设置有限位滑柱11,两个限位滑柱11的相对一侧对称设置有连接转板12,两个限位滑柱11的相对一侧对称设置有第一缓冲弹簧13,两个连接转板12的相对一侧对称设置有转动轴14,两个转动轴14的相对一侧对称设置有连接块15,通过设置的滑槽7与限位滑柱11、连接转板12、第一缓冲弹簧13、转动轴14、连接块15的配合,可以实现主体8受到冲击时进行缓冲,从而可以起到抗震的效果,避免主体8被损坏,两个连接转板12的相背一侧固定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络安全防护装置,包括防护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底座(1)的顶部设置有支撑板(2),所述支撑板(2)的顶部设置有防护壳体(3),所述防护壳体(3)内腔的底部设置有若干驱动马达(4),所述驱动马达(4)的顶部设置有转动杆(5),所述驱动马达(4)的顶部设置有扇叶(6),所述防护壳体(3)内腔的左右两侧对称开设有滑槽(7),所述防护壳体(3)内腔的顶部设置有主体(8),所述主体(8)的底部设置有过滤网(9),所述防护壳体(3)内腔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限位滑杆(10),两个所述限位滑杆(10)的顶部和底部对称设置有限位滑柱(11),两个所述限位滑柱(11)的相对一侧对称设置有连接转板(12),两个所述限位滑柱(11)的相对一侧对称设置有第一缓冲弹簧(13),两个所述连接转板(12)的相对一侧对称设置有转动轴(14),两个所述转动轴(14)的相对一侧对称设置有连接块(15),所述防护底座(1)内腔底部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固定板(16),两个所述固定板(16)的顶部对称设置有第二缓冲弹簧(17),两个所述固定板(16)的顶部对称固定连接有滑动杆(18),两个所述固定板(16)的顶部对称设置有滑动连接板(1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络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2)的左右两侧固定连接于两个滑动连接板(19)的相对一侧,所述防护壳体(3)的底部固定连接于支撑板(2)的顶部,所述驱动马达(4)的底部固定连接于防护壳体(3)内腔的底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络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杆(5)的底部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飞曾红梅郭艳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天虹时代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