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茶叶杀青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7729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1: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茶叶加工设备,尤其涉及一种高效茶叶杀青机,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烘箱,烘箱包括第一烘箱与第二烘箱,第一烘箱与第二烘箱连通,第一烘箱上设有进料口,第二烘箱上设有出料口,第一烘箱内设有第一传送带与第二传送带,第一烘箱内设有第一加热装置,第二烘箱内设有贯穿第二烘箱中心的转轴,转轴上设有螺旋叶片,转轴远离第一烘箱的一端延伸至第二烘箱外并连接第一驱动电机。设置第一烘箱与第二烘箱,第一烘箱设置第一加热装置,第二烘箱设置第二加热装置,能够对于茶叶进行两次加热与翻炒,能够保证加热效率以及加热的均匀性,保证茶叶品质。保证茶叶品质。保证茶叶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茶叶杀青机


[0001]本技术属于茶叶加工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高效茶叶杀青机。

技术介绍

[0002]杀青是通过高温破坏和钝化鲜茶叶中的氧化酶活性,抑制鲜叶中的茶多酚等的酶促氧化,蒸发掉鲜叶中的部分水分,使茶叶变软,以便于揉捻成形,同时散发青臭味,促进良好香气的形成的一种制茶步骤。
[0003]现在的制茶工业中通常使用茶叶杀青机对茶叶进行加工,现有的茶叶杀青机多为滚筒式杀青机,通过加热滚筒对滚筒内的茶叶进行杀青,但滚筒内茶叶加热不够均匀,加热效率不足,影响茶叶的品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加热均匀,加热效率高的茶叶杀青机。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高效茶叶杀青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烘箱,所述烘箱包括第一烘箱与第二烘箱,第一烘箱与第二烘箱连通,第一烘箱上设有进料口,第二烘箱上设有出料口,所述第一烘箱内设有第一传送带与第二传送带,所述第一烘箱内设有第一加热装置,所述第二烘箱内设有贯穿第二烘箱中心的转轴,所述转轴上设有螺旋叶片,所述转轴远离所述第一烘箱的一端延伸至第二烘箱外并连接第一驱动电机,所述壳体的上端设有进料装置,所述进料装置包括第一进料斗,所述第一进料斗连接有进料通道32,所述进料通道32连接有第二进料斗,所述第二进料斗连接所述进料口,所述进料通道32内设有螺旋杆,所述螺旋杆连接有第二驱动电机。
[0006]通过采取上述技术方案,壳体内设置烘箱,烘箱包括第一烘箱与第二烘箱,第一烘箱与第二烘箱两条,通过两个烘箱先后对茶叶进行烘烤,能够提高工作效率,保证茶叶品质。第一烘箱内设置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第一传送带与第二传送带的输送方向相反,且第一传送带与第二传送带高低设置。第一烘箱内设置第一加热装置,茶叶通过从第一传送带到第二传送带的转移实现对茶叶的翻转,使茶叶加热更加均匀。第二烘箱内设置转轴,转轴上设置螺旋叶片,能够对于第二烘箱内的茶叶进行翻转烘烤,进一步保证茶叶加热的均匀性,保证品质。壳体上端设置进料装置,进料装置包括第一进料斗、进料通道和第二进料斗,第一进料斗置于壳体外侧,茶叶可直接放入第一进料斗内,进料通道32内设置螺旋杆,螺旋杆连接电机,通过螺旋杆的旋转,可将第一进料斗内的茶叶挤压推送至第二进料斗内,第二进料斗连接第一烘箱的进料口,从而控制进料的速度,防止茶叶堆积过厚导致加热不均。
[0007]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第一加热装置为烘烤灯且置于所述第一传送带与第二传送带的上方,所述第二加热装置包括置于所述第二烘箱外侧的电加热器,所述壳体上设有进风口,所述电加热器置于所述进风口出风方向的后方。
[0008]通过采取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加热装置为红外烘烤灯,能够对于茶叶进行初步加热。第二加热装置包括电加热器以及进风口,进风口连接外部进风管道,外部进风管道通过风机将冷风输送进入壳体内,电加热器设置于进风口的出风方向,能够将冷风加热成高温热风并对第二烘箱进行加热,从而对于第二烘箱内茶叶进行加热,能够保证加热效果。
[000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进料通道的出口处设有分散装置,所述分散装置插入所述第二进料斗内,所述分散装置包括三角状的分散器,所述分散器的开口处设有三角状的分流体。
[0010]通过采取上述技术方案,分散装置包括倒角状的分散器,分散器内设置三角状的分流体,能够对从而进料管道出口端出来的茶叶进行风流,使茶叶能够均匀的铺设在第一传送带上,进一步保证加热的均匀性。
[0011]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第二烘箱的底部倾斜设置,所述出料口置于所述第二烘箱的最低点。
[0012]通过采取上述技术方案,倾斜设置的第二烘箱底部能够使经过加热翻炒的茶叶集中在第二烘箱的底部,出料口设置在第二烘箱最低处,在重力的作用下方便出料。
[0013]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第二烘箱的侧壁上等距设有若干气流孔,所述气流孔倾斜向上。
[0014]通过采取上述技术方案,第二烘箱侧壁上设置的气流孔能够使高温热风直接进入到第二烘箱内部,使高温气流直接与翻滚中的茶叶接触,保证加热效率,且气流孔倾斜向上,与茶叶坠落方向相反,能进一步加强加热的均匀性。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1.设置第一烘箱与第二烘箱,第一烘箱设置第一加热装置,第二烘箱设置第二加热装置,第一烘箱内设置上下设置且输送方向相反的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第二烘箱内设置螺旋叶片,能够对于茶叶进行两次加热与翻炒,能够保证加热效率以及加热的均匀性,保证茶叶品质。
[0017]2.设置分流装置,分流装置包括分流器与分流体,能够对于进料管道出口处的茶叶进行分流,防止进入烘箱的茶叶堆积过厚导致受热不均,防止因此影响茶叶品质。
[0018]3.第二箱体侧壁上设置气流孔,气流孔倾斜向上设置,使高温气流直接与翻滚中的茶叶接触且与茶叶坠落方向相反,能够进一步加强加热效率以及加热的均匀性。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图1中A处的结构示意图;
[0021]其中附图标记为:1、壳体;11、第二加热装置;12、进风口;2、烘箱;21、第一烘箱;211、第一传送带;212、第二传送带;213、第一加热装置;22、第二烘箱;221、转轴;222、螺旋叶片;223、出料口;224、第一驱动电机;225、气流孔;3、进料装置;31、第一进料斗;32、进料通道32;321、螺旋杆;33、第二驱动电机;34、第二进料斗;35、分散器;351、分流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
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3]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高效茶叶杀青机,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设有烘箱2,所述烘箱2包括第一烘箱21与第二烘箱22,第一烘箱21与第二烘箱22连通,第一烘箱21上设有进料口,第二烘箱22上设有出料口223,所述第一烘箱21内设有第一传送带211与第二传送带212,所述第一烘箱21内设有第一加热装置213,所述第二烘箱22内设有贯穿第二烘箱22中心的转轴221,所述转轴221上设有螺旋叶片222,所述转轴221远离所述第一烘箱21的一端延伸至第二烘箱22外并连接第一驱动电机224,所述壳体1的上端设有进料装置3,所述进料装置3包括第一进料斗31,所述第一进料斗31连接有进料通道32,所述进料通道32连接有第二进料斗34,所述第二进料斗34连接所述进料口,所述进料通道32内设有螺旋杆321,所述螺旋杆321连接有第二驱动电机33。壳体1内设置烘箱2,烘箱2包括第一烘箱21与第二烘箱22,第一烘箱21与第二烘箱22两条,通过两个烘箱2先后对茶叶进行烘烤,能够提高工作效率,保证茶叶品质。第一烘箱21内设置第一传送带211和第二传送带212,第一传送带211与第二传送带212的输送方向相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茶叶杀青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设有烘箱(2),所述烘箱(2)包括第一烘箱(21)与第二烘箱(22),第一烘箱(21)与第二烘箱(22)连通,第一烘箱(21)上设有进料口,第二烘箱(22)上设有出料口(223),所述第一烘箱(21)内设有第一传送带(211)与第二传送带(212),所述第一烘箱(21)内设有第一加热装置(213),第二烘箱(22)内设有第二加热装置(11),所述第二烘箱(22)内设有贯穿第二烘箱(22)中心的转轴(221),所述转轴(221)上设有螺旋叶片(222),所述转轴(221)远离所述第一烘箱(21)的一端延伸至第二烘箱(22)外并连接第一驱动电机(224),所述壳体(1)的上端设有进料装置(3),所述进料装置(3)包括第一进料斗(31),所述第一进料斗(31)连接有进料通道(32),所述进料通道(32)连接有第二进料斗(34),所述第二进料斗(34)连接所述进料口,所述进料通道(32)内设有螺旋杆(32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郦冬顺陈悦良竹潇飒
申请(专利权)人:嵊州市谷惠茶叶加工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