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敏保护器及其接触电阻的降低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27382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热敏保护器及其接触电阻的降低方法,该热敏保护器等电器部件及采用其的便携式电话、笔记本电脑等电器设备,其特征在于:具有电连接地设在第1外部端子上的第1触点、和电连接地设在第2外部端子上并与第1触点对向的成对的第2触点;具有在上述第1及第2触点表面或上述第1乃至第2触点表面上通过一边施加振动一边通电形成活化痕的方法来形成的活化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各种马达或电器类中,用作断开电路来预防过电流或过热造成的破损及破坏的保护元件的热敏保护器,特别涉及,在便携式电话或笔记本电脑等的二次电池、小型马达、汽车用马达、充电器的直流电路及空调机的风扇、电动洗衣机等的常用马达的交流电路等使用的热敏保护器,及继电器开关或舌簧开关等小型带触点的电器部件及采用该电器部件的小型电器设备的应用制品。
技术介绍
近年来,便携式电话或笔记本电脑等电器设备明显小型化、高性能化,所使用的热敏保护器也要求进一步小型化、高性能化。图5中提出的以往的热敏保护器,用于装入便携式电话机的小型电池组件。在利用上面具有凹部1a的由薄金属板构成的筐体1和由电绝缘性树脂构成的支撑体2围成的空间内,设置在一端设有固定触点4a并具有外部电路连接用的第1外部端子5a的固定片6及可动片7b。可动片7b,由具有弹性的金属材料构成,在一端具有与上述固定触点4a对向的可动触点4b,在另一端具有外部连接用的第2外部端子5b。在上述可动片7b的上方,设置可使可动片7b上下动作的双金属制的热动元件8,该热动元件8在常温下被成形成凸型形状。该热敏保护器,在常温下,通过可动片7b的弹性力及双金属制的热动元件8与上述凹部1a接触产生的按压力,使可动触点4b与固定触点接触。周围温度,如果接近热动元件8的工作温度,则热动元件8的形状,从朝上凸出的形状变化为凹形状。由此,推起上述可动片7b,并且解除上述按压力,可动触点4b离开固定触点4a,断开电的导通。因此,通过装入该热敏保护器,能够保护便携式电话或笔记本电脑等便携式电子设备免受小型电池组件的过热或过电流造成的损伤(例如,参照特开2001-307607号公报)。以往技术的热敏保护器,利用上述构成,可实现小型化,但热动元件的尺寸也减小,会减弱其反向作用力。因此,从可动片施加给触点的接触压力也减小。此外,因落下、振动、变形等造成的触点位置的偏移,使接触电阻增大。所以,因上述原因,产生可动触点和固定触点间的接触电阻增大的问题。该接触电阻的增大,导致产生发热造成的电流损失、熔断触点、以及形成绝缘状态,引起电流切断,而不能起到作为电器设备的作用。特别是,便携式电话、笔记本电脑等便携式电子设备的落下造成的触点位置偏移,由于成为用户关注的对象,因此成为大的问题。可是,已知接触电阻增大的现象,第1、在由可动片施加的负荷小的情况下,是因不能破坏触点表面的氧化膜而产生的;第2、热敏保护器的组装工序中,在进行振动熔敷接合时,是由在触点间凝聚氧化物等的腐蚀现象引起的。以往,为解决如此的问题,在外部端子间外加使热动元件翻转的高电流,利用随着该翻转使触点在离开时产生的火花,去除触点表面的氧化膜,露出新生面,实现降低接触电阻,该活化处理,由于火花的状态存在偏差,在是用于便携式电话等的小型的热敏保护器的情况下,因落下时触点位置偏移,而接触电阻增大的问题也会极少发生,所以希望开发新的活化处理方法。并且,在用于其他用途的时候,在长时间使用的情况下,因可动片的残留应力释放或变形、来自设置的设备本体的振动等多种原因,有时触点位置偏移,存在因该触点位置偏移而增大接触电阻的问题,希望解决这些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在接触压力小的情况或落下、振动、变形等造成的触点的接触位置偏移进而使接触电阻的增大,并且能够预防在触点表面凝聚氧化物的热敏保护器及降低触点间的接触电阻的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热敏保护器的第1方式,是能使第1触点和设在可动片上并与第1触点对向的成对的第2触点接触离开的方式的热敏保护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1触点及第2触点表面或第1触点或第2触点表面上具有通过一边施加振动一边通电进行活化处理而形成的活化痕。本专利技术的热敏保护器的第2方式,是具有介由固定片电连接在第1外部端子上的第1触点和介由可动片电连接在第2外部端子上的与第1触点对向的成对的第2触点的热敏保护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1触点及第2触点表面或第1触点或第2触点表面上具有通过一边施加振动、一边通电而形成的活化痕。本专利技术的热敏保护器的第3方式,是具有介由固定片电连接在第1外部端子上的第1触点、介由可动片电连接在第2外部端子上的与第1触点对向的成对的第2触点及使上述第1触点和第2触点间离开的装置的热敏保护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1触点及第2触点表面或第1触点或第2触点表面上具有通过一边施加振动、一边通电而形成的活化痕。本专利技术的热敏保护器的第4方式,其特征在于具有介由固定片电连接在第1外部端子上的第1触点和介由可动片电连接在第2外部端子上的第2触点,上述第1触点表面的活化痕是部分重叠形成活化痕的聚集体。本专利技术的热敏保护器的第5方式,其特征在于具有介由固定片电连接在第1外部端子上的第1触点、介由可动片电连接在第2外部端子上的第2触点、及使上述第1触点和第2触点间离开的装置,上述第1触点表面的活化痕是部分重叠形成活化痕的聚集体。本专利技术的热敏保护器的第6方式,其特征在于在用同一电流形成上述活化痕的情况下,一边施加振动一边形成的第1触点的活化痕的面积,大于不施加振动时形成的第1触点的活化痕的面积。本专利技术的热敏保护器的第7方式,其特征在于一边施加振动一边形成的第1触点的活化痕的面积,是不施加振动时形成的第1触点的活化痕的平均面积的至少2倍以上。本专利技术的热敏保护器的第8方式,其特征在于一边施加振动一边形成的第1触点的活化痕的面积,是不施加振动时形成的第1触点的活化痕的平均面积的至少4倍以上。本专利技术的热敏保护器的第9方式,其特征在于由热动元件构成可动片。本专利技术的热敏保护器的第10方式,其特征在于是通过热动元件使对向设置的成对的上述第1触点及第2触点离开的结构。本专利技术的热敏保护器的第11方式,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触点及第2触点,是从由Ag、Ni、Cu、Be、Ti、Fe、Cr、C构成的组中选择的1种或任意组成的合金。本专利技术的电触点间的接触电阻的降低方法的第1方式,其特征在于将具有电分离的第1外部端子及第2外部端子、电连接地设在上述第1外部端子上的第1触点、电连接地设在上述第2外部端子上并与第1触点对向的成对的第2触点的电器设备的上述第1触点表面及第2触点表面形成接触状态,一边对其施加振动一边通电形成活化痕。本专利技术的电触点间的接触电阻的降低方法第2方式,其特征在于将具有电分离的第1外部端子及第2外部端子、电连接地设在上述第1外部端子上的第1触点、电连接地设在上述第2外部端子上并与第1触点对向的成对的第2触点、使上述第1触点和第2触点间离开的装置的电器设备的上述第1触点表面及第2触点表面形成接触状态,一边对其施加振动一边通电形成活化痕。本专利技术的电触点间的接触电阻的降低方法第3方式,其特征在于上述的电触点是热敏保护器的触点。本专利技术的热敏保护器的接触电阻的降低方法第4方式,其特征在于对处于接触状态的上述第1触点和第2触点,一边在0.001~1秒间施加由频率1kHz~1GHz、并且振幅0.001~0.5mm构成的振动一边通电流0.1~50A。本专利技术的热敏保护器的接触电阻的降低方法第5方式,其特征在于一边在0.01~0.1秒间施加由频率10kHz~100kHz、并且振幅0.01~0.1mm构成的振动,一边通电流1~30A。本专利技术的热敏保护器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敏保护器,是使第1触点和设在可动片上的与第1触点对向的成对的第2触点接触离开的方式的热敏保护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1触点及第2触点的至少1个触点表面上具有通过一边施加振动、一边进行活化处理而形成的活化痕。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3-9-16 2003-322616;JP 2004-7-15 2004-2089381.一种热敏保护器,是使第1触点和设在可动片上的与第1触点对向的成对的第2触点接触离开的方式的热敏保护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1触点及第2触点的至少1个触点表面上具有通过一边施加振动、一边进行活化处理而形成的活化痕。2.一种热敏保护器,是具有介由固定片电连接在第1外部端子上的第1触点、和介由可动片电连接在第2外部端子上的与第1触点对向的成对的第2触点的热敏保护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1触点及第2触点的至少1个触点表面上具有通过一边施加振动、一边通电而形成的活化痕。3.一种热敏保护器,是具有介由固定片电连接在第1外部端子上的第1触点、介由可动片电连接在第2外部端子上的与第1触点对向的成对的第2触点、及使上述第1触点和第2触点之间离开的装置的热敏保护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1触点及第2触点的至少1个触点表面上具有通过一边施加振动、一边通电而形成的活化痕。4.一种热敏保护器,其特征在于具有介由固定片电连接在第1外部端子上的第1触点和介由可动片电连接在第2外部端子上的第2触点,上述第1触点表面的活化痕是部分重叠活化痕而形成的聚集体。5.一种热敏保护器,其特征在于具有介由固定片电连接在第1外部端子上的第1触点、介由可动片电连接在第2外部端子上的第2触点、及使上述第1触点和第2触点间离开的装置,上述第1触点表面的活化痕是部分重叠活化痕而形成的聚集体。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热敏保护器,其特征在于在用同一电流形成上述活化痕的情况下,一边施加振动一边形成的第1触点的活化痕的面积,大于不施加振动时形成的第1触点的活化痕的面积。7.如权利要求1~5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热敏保护器,其特征在于一边施加振动一边形成的第1触点的活化痕的面积,是不施加振动时形成的第1触点的活化痕的平均面积的至少2倍以上。8.如权利要求1~5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热敏保护器,其特征在于一边施加振动一边形成的第1触点的活化痕的面积,是不施加振动时形成的第1触点的活化痕的平均面积的至少4倍以上。9.如权利要求1、2或4所述的热敏保护器,其特征在于由热动元件构成可动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丰崎孝一山本洁森井晓永井健史
申请(专利权)人: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古河精密金属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