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温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7123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1: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保温服。该保温服包括本体和外罩束紧用构件,其中,本体具有利用袋状物包裹羽绒或纤维形成的空气层;在穿着时,通过利用束紧用构件束紧身体和空气层调整空气层的厚度来调整保温性,减轻了携带和存放负担。负担。负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保温服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保温服,具体涉及一种既可以调节保温性,又可以减轻携带和存放负担的保温服。

技术介绍

[0002]受全球气温变暖的影响,近年来多数城市冬季连年呈现暖冬现象,但是有时候也会出现恐怖的寒潮天气,气候异常波动,产生极大的温度差。另外,在寒冷的冬季,人们常常会打开空调取暖,室内外的温差也很大。为了适应冷暖需求,人们经常需要通过增加或减少衣服来调节温度,这就加重了携带和存放负担。
[0003]众所周知,传统保温服的作用是防寒保暖,并不能根据人们的冷暖需求而调节保温程度。为了适应冷暖需求,如中国专利文献CN2493048Y中公开了一种充气式的调温服装,具体公开了在普通羽绒服的基础上,将其内胆中的羽绒取出,换成多个由气管串连的、成排的气囊。当人体感觉冷时,用手挤压充气阀,给各个气囊充气,使内胆增厚;当人体感觉热时,只需使用排气阀排气即可,利用气囊中充气量的多少来控制防寒效果的好差,但是这样的调温服装设计较为复杂。此外,还存在生产成本高、衣物维护风险高、耐洗涤性差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本低廉,可调节保温性且便于携带及存放的保温服。
[0005]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0006]本技术的保温服,包括本体和外罩束紧用构件,其中,本体具有利用袋状物包裹羽绒或纤维形成的空气层;在穿着时,通过利用束紧用构件束紧身体和空气层调整空气层的厚度来调整保温性。
[0007]作为优选,所述束紧用构件与本体之间通过点、线或面的方式连接在一起。
[0008]作为优选,在本体前衣片的上门襟两侧位置上,所述束紧用构件与本体连接在一起形成左右前部两个连接处;在本体袖笼最低点上方后衣片位置上,所述束紧用构件与本体后衣片连接在一起形成后部横向连接处。
[0009]作为优选,在本体后领中心至后衣片下摆中心连接线位置上,所述束紧用构件的后中心线与本体的后中心线连接在一起形成纵向连接处。
[0010]作为优选,所述束紧用构件的前衣片中部设置有收放部件。
[0011]本技术的保温服,穿着者可以通过外罩在保温服本体上的束紧构件来调整保温服中空气层的厚度,从而调节保温服的保温程度。穿着者为了适应温差较大的环境,无需再增减衣物,减轻了携带和存放负担,而且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保温服的正面(前面)示意图。其中,1

本体;2

束紧构件;3

上门
襟连接处;4

下门襟非连接处;5

收放部件;6

垫布。
[0013]图2为本技术保温服的背面(后面)示意图。其中,7

纵向连接处;8

横向连接处。
具体实施方式
[0014]本技术的保温服,包括本体和外罩束紧用构件,其中,本体具有利用袋状物包裹羽绒或纤维形成的空气层;在穿着时,通过利用束紧用构件束紧身体和空气层调整空气层的厚度来调整保温性。
[0015]这里的羽绒包括鸭绒、鹅绒等。纤维可以是化学纤维长丝切断后的短纤维,也可以是芯鞘结构的长纤维棉。长纤维棉可通过如下方法制得:在压缩空气的喷射作用下,鞘丝的纤维束被分开形成多根单纤维,这些单纤维在穿过芯丝束形成交叉点的同时又构成了三维立体的多圆环状的形状,这些交叉点并非固定在一起的融着点,在一定范围内可以自由移动。在受外力挤压而变形时,长纤维棉的交叉点会发生一定的位移,在外力移除后则恢复原状。
[0016]作为优选,束紧用构件与本体之间通过点、线或面的方式连接在一起。
[0017]本技术的保温服的使用状态有两种,一种状态是保温服的正常保温穿着状态,即当外界环境较冷时,将外罩束紧用构件处于不使用状态,即不束紧本体大身,空气层中的羽绒或者纤维处于正常蓬松状态,保持内部静止空气量的正常,达到保温效果;另一种状态是保温服的次保温穿着状态,即相比前一种状态需要适当降温时,将外罩束紧用构件处于使用状态,即束紧本体大身,挤出空气层中空气,降低空气层中的空气量,达到稍稍降温的效果。
[0018]作为优选,外罩束紧用构件为背心式设计,这是考虑到人体着装部位间皮肤温冷感受存在差异性,躯干比四肢更为敏感,而且躯干部位脏器比较多,对温度要求高。
[0019]作为优选,在本体左右前衣片的上门襟位置上,束紧用构件与本体连接在一起形成左右两个前部连接处,在本体袖笼最低点上方后衣片位置上,束紧用构件与本体连接在一起形成后部横向连接处。也就是说,优选束紧用构件与本体有3个连接处,前衣片上门襟上有两处,后衣片两袖笼最低点往上的区域有1处。
[0020]这两个前部连接处和后部横向连接处的作用是更好地固定束紧用构件前后片的位置,使得保温服正常保温穿着状态和次保温穿着状态下束紧用构件不位移,能保持外观平整。
[0021]在前部连接处下方,束紧用构件左右前衣片与本体是非连接的,分别设置有可以相互连接在一起的连接部件。在保温服次保温穿着状态时,连接部件使得束紧用构件左右前衣片连接在一起,达到束紧的作用。连接部件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是拉链、摁扣、魔术贴等。优选,前部连接处与非连接处的长度之比为0.09~0.18。
[0022]后部横向连接处设置在后衣片两袖笼最低点往上的区域中。作为优选,在后左右袖笼中心位置,束紧用构件与本体后衣片连接在一起形成平行于胸节线的横向连接处。
[0023]作为优选,在本体后领中心至后衣片下摆中心连接线位置上,所述束紧用构件的后中心线与本体的后中心线连接在一起形成后部纵向连接处。这样可以提高穿着的平整性以及提高保温调节效果。
[0024]作为优选,所述束紧用构件的前衣片中部设置有收放部件。所述收放部件分别分布在束紧构件前衣片中部门襟的左侧、右侧。所述收放部件为近似三角形,并具有底面材料(垫布等),这里的底面材料没有特别限定,可以选用与束紧用构件相同的材质。近似三角形的顶点A在前部连接处的下端,顶点B在非连接处的上端,顶点C在前袖笼中心和袖笼最低点之间的位置上。AB与BC可以通过拉链等闭合,将底面材料隐藏。在保温服正常保温穿着状态下,通过调整该收放部件的开口或闭口形状,可以使得前衣片的平整度得到提高。在保温服次保温穿着状态下,通过调整该收放部件的开口或闭口形状,可以使得本体被束紧的程度得到调整,从而将保温性调节在一定的范围内。
[0025]本技术的束紧用构件所用面料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为机织物或者针织物。所用面料为机织物时,其组织不作特别限定,如平纹、斜纹、缎纹等,也可以是多重组织织物。所用面料为针织物时,其组织也不作特别限定,可以是圆编织物、横机织物,也可以是经编织物。圆编织物和横机织物的组织可以是平针组织、罗纹组织、双罗纹组织、双反面组织、集圈组织等。经编织物可以是单梳栉经平组织、单梳栉经缎组织、双梳栉经绒组织、双梳栉经绒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保温服,其特征是:包括本体和外罩束紧用构件,其中,本体具有利用袋状物包裹羽绒或纤维形成的空气层;在穿着时,通过利用束紧用构件束紧身体和空气层调整空气层的厚度来调整保温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保温服,其特征是:所述束紧用构件与本体之间通过点、线或面的方式连接在一起。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保温服,其特征是:在本体前衣片的上门襟两侧位置上,所述束紧用构件与本体连接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春燕刘娟倪庆美土仓弘至
申请(专利权)人: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