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叶轮轴自调整式的增氧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7045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1: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叶轮轴自调整式的增氧机,包括有若干浮船、固定安装于浮船的支架,支架上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叶轮轴,支架与浮船之间设置有若干组高度调节结构,高度调节结构用于调节支架安装于浮船的间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本方案利用新机械结构,采用高度调节结构间接调整叶轮轴与水面的平行度,叶轮轴带动叶轮轴上的若干叶轮转动时,各叶轮的吃水深度相同,叶轮轴受力较均衡,不易出现折断现象,且叶轮轴在转动过程中也不易磨损,具有使用寿命较长的效果。命较长的效果。命较长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叶轮轴自调整式的增氧机


[0001]本技术涉及净化增氧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叶轮轴自调整式的增氧机。

技术介绍

[0002]增氧机是一种常被应用于渔业养殖业的机器,其主要作用是增加水中的氧气含量以确保水中的鱼类不会缺氧,同时也能抑制水中厌氧菌的生长,防止池水变质威胁鱼类生存环境。增氧机一般是靠其自带的空气泵将空气打入水中,以此来实现增加水中氧气含量的目的。现有的增氧机通常使用水车式增氧机进行增氧操作,水车式增氧机以电动机为动力,通过减速器减速带动叶轮轴上的叶轮转动。工作时,叶轮上叶片部分或全部浸没于水中;叶片旋转过程中,刚入水时叶片击打水面,激起水花,在叶背形成负压,可以将下层水提升,当叶片离开水面时,它把存在叶弯的水和叶片上的水往上扬,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进一步被甩向空中,从而激起强烈的水花,将大量空气进一步溶解,叶轮转动形成的气流,也可加速空气的溶解。
[0003]现有公告号为CN210432665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带单出轴电机的水车式增氧机,包括支架、叶轮组、浮船组及单轴驱动电机;电机固定在支架的一端,其输出轴穿过第一轴承座,通过联轴器连接叶轮连接轴;支架的另一端设有第二轴承座,中部设有第三轴承座;叶轮连接轴上固定有叶轮组,从电机方向向外依次设置有四个叶轮,叶轮的结构和尺寸完全相同,第二叶轮与第三叶轮的叶轮盘中心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叶轮与第二叶轮的叶轮盘中心之间的距离;第三轴承座设置在第二叶轮与第三叶轮之间;支架的下方设置有浮船组,第一浮船与第二浮船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浮船与第三浮船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
[0004]但上述的增氧机存在以下缺点:驱动电机通过支架采用螺栓固定的方式直接固定安装于浮船组上,在装配后,由于受到浮船的体积、零件质量等因素影响,放入水后可能会出现叶轮轴无法与水面形成水平状的现象,由于叶轮轴相对水面倾斜,导致不同位置的叶轮吃水深度不同,从而在驱动叶轮轴转动过程中,造成电机叶轮轴受力不均匀的现象,从而出现叶轮轴磨损程度较大、易折断、使用寿命较短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叶轮轴自调整式的增氧机,采用高度调节结构间接调整叶轮轴,具有叶轮轴不易磨损、折断且延长使用寿命的效果。
[0006]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叶轮轴自调整式的增氧机,包括有若干浮船、固定安装于浮船的支架,支架上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叶轮轴,支架与浮船之间设置有若干组高度调节结构,高度调节结构用于调节支架安装于浮船的间隙。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安装过程中,将多个浮船依次排列固定安装于支架上,
然后再将驱动电机固定安装于支架的一侧,使得驱动电机对应位于其中一侧的浮船上方,叶轮轴横向位于多个浮船上方,由于安装有驱动电机一侧的浮船所受外力较大,因此,当增氧机放于水面上时叶轮轴相对水面倾斜,叶轮轴由靠近驱动电机一端逐渐向远离驱动电机的一端上翘,此时,可通过高度调节结构实现对支架相对浮船之间的间隙调节,使得支架带动其上驱动电机相对远离浮船上表面,从而使得固定于驱动电机输出轴的叶轮轴与水平面相平行。如此,叶轮轴带动叶轮轴上的若干叶轮转动时,各叶轮的吃水深度相同,叶轮轴受力较均衡,不易出现折断现象,且叶轮轴在转动过程中也不易磨损,具有使用寿命较长的效果。
[0008]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高度调节结构包括有紧固件和弹性件,紧固件包括相配合的调节螺栓和螺母,调节螺栓与螺母配合将支架安装于浮船上;弹性件使支架始终具有远离浮船的运动趋势,弹性件的作用力方向与调节螺栓的轴线相平行。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对支架与浮船之间的间距进行调节时,由于弹性件设置于支架和浮船之间,弹性件对支架和浮船分别产生支撑力,当螺母拧于调节螺栓上时,即可实现对弹性件的压缩,通过弹性调节即可实现支架相对浮船的高低调节,此外,当水面波动幅度较大时,弹性件还可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使得叶轮轴的晃动程度相对较小,而且弹性件使得支架抵紧于螺母、浮船抵紧于调节螺栓的螺帽,具有较高的紧固作用。
[0010]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弹性件设置为弹簧,弹簧套设于调节螺栓,弹簧的上端抵于支架,弹簧的下端抵于浮船。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弹簧套设于调节螺栓上,即可对弹簧起到较好的限位作用。
[0012]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调节螺栓上套设有弹簧座,弹簧的下端嵌于弹簧座内,且弹簧抵于弹簧座。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簧座可对弹簧的下端起到托举作用。
[0014]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浮船上开设有调节孔,支架对应开设有固定孔,调节螺栓依次穿过调节孔和固定孔后与螺母拧紧配合,螺母与支架之间设置有开口垫圈,开口垫圈套于调节螺栓。
[0015]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调节孔设置为条形孔,条形孔沿浮船的长度方向设置,浮船上表面的两侧均依次开设有若干个条形孔。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把浮船通过调节螺栓安装于支架上时,调节螺栓可沿条形孔移动进行位置的调节,使得浮船相对支架的安装位置更加准确,可调性更高。
[0017]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叶轮轴设置为玻璃钢叶轮轴。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玻璃钢叶轮轴,相较于不锈钢叶轮轴具有耐腐蚀、耐冲击、强度高且成本较低的效果。
[0019]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支架上设置有安装座,叶轮轴通过安装座支撑于支架上;安装座内设置有轴承座,轴承座开设有供叶轮轴穿过的贯穿孔,贯穿孔内安装有滚针轴承,叶轮轴外壁固定安装有耐磨套,叶轮轴通过耐磨套转动连接于滚针轴承。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驱动电机驱动叶轮轴转动时,带动耐磨套相对轴承座转动,如此,在一定程度上可避免使用过程中叶轮轴的磨损,且滚针轴承与耐磨套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大,使得叶轮轴在转动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不易发生偏转。
[0021]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轴承座的一端面设置有抵紧圈,抵紧圈的内壁一体形成有限位凸块,轴承座的端面对应开设有供限位凸块嵌入的限位槽,限位凸块与耐磨套外壁径向限位配合。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叶轮轴转动时,限位凸块与耐磨套的侧壁限位配合,在一定程度上可防止叶轮轴在转动过程中沿径向发生偏转。
[0023]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耐磨套上沿周向开设有三个紧固孔,三个紧固孔呈等间隔分布,三个紧固孔内设置有紧固螺栓,耐磨套通过紧固螺栓锁紧固定于叶轮轴。
[00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耐磨套通过三个等间隔的紧固螺栓固定连接于叶轮轴上,且呈三角形分布,具有较高的稳定性,耐磨套与叶轮轴之间不易发生相对转动。
[0025]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6]1.采用高度调节结构间接调整叶轮轴与水面的平行度,叶轮轴带动叶轮轴上的若干叶轮转动时,各叶轮的吃水深度相同,叶轮轴受力较均衡,不易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叶轮轴自调整式的增氧机,包括有若干浮船(1)、固定安装于所述浮船(1)的支架(2),所述支架(2)上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3),所述驱动电机(3)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叶轮轴(5),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2)与所述浮船(1)之间设置有若干组高度调节结构(6),所述高度调节结构(6)用于调节所述支架(2)安装于所述浮船(1)的间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叶轮轴自调整式的增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调节结构(6)包括有紧固件和弹性件,所述紧固件包括相配合的调节螺栓(61)和螺母(62),所述调节螺栓(61)与螺母(62)配合将所述支架(2)安装于所述浮船(1)上;所述弹性件使所述支架(2)始终具有远离所述浮船(1)的运动趋势,所述弹性件的作用力方向与所述调节螺栓(61)的轴线相平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叶轮轴自调整式的增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设置为弹簧(63),所述弹簧(63)套设于所述调节螺栓(61),所述弹簧(63)的上端抵于所述支架(2),所述弹簧(63)的下端抵于所述浮船(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叶轮轴自调整式的增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螺栓(61)上套设有弹簧座(65),所述弹簧(63)的下端嵌于所述弹簧座(65)内,且所述弹簧(63)抵于所述弹簧座(65)。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叶轮轴自调整式的增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浮船(1)上开设有调节孔(11),所述支架(2)对应开设有固定孔(21),所述调节螺栓(61)依次穿过所述调节孔(11)和所述固定孔(21)后与所述螺母(62)拧紧配合,所述螺母(62)与所述支架(2)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代义
申请(专利权)人:慈溪前景传动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