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妇产科器械的技术领域,且公开了新生儿早接触保护带,包括保护带一、保护带二和保护带三;所述保护带一的两侧均至少设置有两个连接部,其中两个所述连接部上连接所述保护带二,另外两个所述连接部上连接所述保护带三,所述保护带二上至少设置有一个子魔术贴,所述保护带三上至少设置有一个母魔术贴,所述保护带二上对称设置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内设置有磁性部一,所述保护带三上设置有配合所述磁性部一的磁性部二;将保护带一贴附在新生儿的胸部位置处,并将保护带三和保护带二相互固定,在固定的过程中,调节两个固定带之间的位置,以便于整个保护带将新生儿限制在床上,防止出现新生儿坠床的情况。防止出现新生儿坠床的情况。防止出现新生儿坠床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生儿早接触保护带
[0001]本技术涉及妇产科器械的
,具体为新生儿早接触保护带。
技术介绍
[0002]妇产科是临床医学四大主要学科之一,主要研究女性生殖器官疾病的病因、病理、诊断及防治、妊娠、分娩的生理和病理变化,高危妊娠及难产的预防和诊治,女性生殖内分泌,计划生育及妇女保健等;新生儿早期基础保健不但可以促进母婴亲子感情、帮助刚出生的宝宝保持体温、接触妈妈身上的有益菌群、提高免疫力,并且新生儿能听到妈妈的心跳声音,增加安全感,帮助新生儿完成宫内到宫外的过渡,还可以有效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
[0003]新生儿在早接触期间,新生儿需要与妈妈接触,而在此期间不便于将新生儿稳固在床上,导致安全无法得到保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新生儿早接触保护带,具备防止新生儿坠床的优点,解决了新生儿在早接触时安全无法得到保障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新生儿早接触保护带,包括保护带一、保护带二和保护带三;
[0008]所述保护带一的两侧均至少设置有两个连接部,其中两个所述连接部上连接所述保护带二,另外两个所述连接部上连接所述保护带三,所述保护带二上至少设置有一个子魔术贴,所述保护带三上至少设置有一个母魔术贴,所述保护带二上对称设置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内设置有磁性部一,所述保护带三上设置有配合所述磁性部一的磁性部二。
[0009]优选的,所述磁性部一与所述限位部滑动连接。
[0010]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用户在将保护带二与保护带三进行连接时,将两个磁性部进行对接,相互吸附,在两者对接后两个魔术贴属于平行状态,用户在推动保护带三使磁性部二带动磁性部一在限位部内滑动,当保护带一贴附儿童胸部时,停止滑动,此时按压保护带三,使两个魔术贴相互粘覆。
[0011]优选的,所述保护带二上至少设置有一个固定带,所述保护带三上设置有配合所述固定带的固定块,所述固定带上开设有通槽一。
[0012]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两个魔术贴稳固后,保护带二和保护带三稳固在一起,为了增加两者之间的稳定性,将固定带穿过通槽一,并打结,避免了两个魔术贴分离并连带保护带二和保护带三分离的情况。
[0013]优选的,所述固定块上开设有通槽二。
[0014]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用户可将固定带首先穿过通槽二内,并穿出,然后穿至通槽一内并穿出,最后在穿过固定带其中一处。
[0015]优选的,所述磁性部一和所述磁性部二为磁铁,所述磁性部一和所述磁性部二为长方体结构。
[0016]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两个磁性部相互吸引,可快速将保护带二和保护带三对接,减少了两者对接的时间。
[0017]优选的,所述限位部上开设有滑槽,所述磁性部一滑动于所述滑槽内。
[0018]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滑槽的设置,限制了磁性部一的滑动位置,滑槽为“T”形状,该形状未在说明书附图中体现。
[0019]优选的,所述保护带二和所述保护带三上均设置有板体,所述板体的内侧壁转动连接辊体,所述辊体外侧壁连接所述连接部,所述辊体的一端连接旋钮,所述板体的顶部设置有管体一,所述管体一的外侧壁螺接有管体二,所述旋钮贯穿所述管体二和所述管体一。
[0020]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保护带二和保护带三相互固定后,用户需要调节保护带一的松紧度,可旋拧旋钮,使辊体转动,将连接部卷绕到辊体上,从而调节保护带二和保护带三与保护带一之间的间距,在松紧度调节后,旋拧管体二,使管体二与管体一螺纹连接,使管体一紧贴旋钮的外侧壁,使旋钮稳固。
[0021]优选的,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辊体通过辊套连接。
[0022]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采用辊套的方式,将辊体与连接部进行连接。
[0023](三)有益效果
[00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新生儿早接触保护带,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25]该新生儿早接触保护带,将保护带一贴附在新生儿的胸部位置处,并将保护带三和保护带二相互固定,在固定的过程中,调节两个固定带之间的位置,以便于整个保护带将新生儿限制在床上,防止出现新生儿坠床的情况。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本技术中的保护带三后视结构示意图;
[0028]图3为本技术中的固定带与固定块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9]图4为本技术中的固定块侧视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0]图5为本技术图1中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1]图6为本技术中的管体一与管体二拆分结构示意图。
[0032]图中:
[0033]1、保护带一;11、连接部;
[0034]2、保护带二;
[0035]3、保护带三;
[0036]41、子魔术贴;42、母魔术贴;
[0037]5、磁性部一;51、限位部;52、磁性部二;
[0038]61、固定带;62、固定块;621、通槽一;622、通槽二;
[0039]7、板体;71、辊体;72、辊套;73、管体一;74、管体二;75、旋钮。
具体实施方式
[004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41]实施例一
[0042]新生儿早接触保护带,包括保护带一1、保护带二2和保护带三3;
[0043]所述保护带一1的两侧均至少设置有两个连接部11,其中两个所述连接部11上连接所述保护带二2,另外两个所述连接部11上连接所述保护带三3,所述保护带二2上至少设置有一个子魔术贴41,所述保护带三3上至少设置有一个母魔术贴42,所述保护带二2上对称设置有限位部51,所述限位部51内设置有磁性部一5,所述保护带三3上设置有配合所述磁性部一5的磁性部二52,所述磁性部一5与所述限位部51滑动连接。
[0044]参阅图1
‑
6,用户在使用时,将保护带一1贴附在新生儿的胸部位置处,将两个磁性部进行对接,相互吸附,在两者对接后两个魔术贴属于平行状态,用户在推动保护带三3使磁性部二52带动磁性部一5在限位部51内滑动,当保护带一1贴附儿童胸部时,停止滑动,此时按压保护带三3,使两个魔术贴相互粘覆。
[0045]实施例二
[0046]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增加了辅助保护带二2和保护带三3之间稳固的功能。
[0047]所述保护带二2上至少设置有一个固定带61,所述保护带三3上设置有配合所述固定带61的固定块62,所述固定带61上开设有通槽一621,所述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新生儿早接触保护带,其特征在于:包括保护带一(1)、保护带二(2)和保护带三(3);所述保护带一(1)的两侧均至少设置有两个连接部(11),其中两个所述连接部(11)上连接所述保护带二(2),另外两个所述连接部(11)上连接所述保护带三(3),所述保护带二(2)上至少设置有一个子魔术贴(41),所述保护带三(3)上至少设置有一个母魔术贴(42),所述保护带二(2)上对称设置有限位部(51),所述限位部(51)内设置有磁性部一(5),所述保护带三(3)上设置有配合所述磁性部一(5)的磁性部二(5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生儿早接触保护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部一(5)与所述限位部(51)滑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生儿早接触保护带,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带二(2)上至少设置有一个固定带(61),所述保护带三(3)上设置有配合所述固定带(61)的固定块(62),所述固定带(61)上开设有通槽一(62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生儿早接触保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婷,周菊梅,
申请(专利权)人:郑婷,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