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盆底肌肉修复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6859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1: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携式盆底肌肉修复仪,包括机体、调节挤压机构、拱形发热机构,所述机体的上端两侧安装有调节挤压机构,所述调节挤压机构的正上方设置有拱形发热机构;所述拱形发热机构包括:拱形外壳,其设置于所述机体的上端两侧;红外线灯,其安装于所述拱形外壳的内侧;散热孔,其刻设于所述拱形外壳的上端中部。该便携式盆底肌肉修复仪,设置的机体与机底通过左右安装调节挤压机构,能够将修复仪拆卸和安装,能够使得展开后的两组调节挤压机构保持水平,使用者平躺或趴在床上,且盆底肌的两侧夹在两组调节挤压机构之间,以达到对盆底肌肉进行康复锻炼的目的,设置的调节挤压机构通过微型电动推杆带动安装板上的气囊与微型振动器向内侧运动。与微型振动器向内侧运动。与微型振动器向内侧运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盆底肌肉修复仪


[0001]本技术涉及盆底肌肉修复仪
,具体为一种便携式盆底肌肉修复仪。

技术介绍

[0002]盆底肌修复仪是一种物理疗法,采用低频脉冲电的刺激,让盆底肌被动收缩伸张,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加速联合软组织损伤的修复,同时激活脑内的内源性多肽神经元,释放内啡肽,减轻耻骨分离软组织损伤引起的疼痛,是临床短期迅速缓解疼痛的有效方法。
[0003]市场上的盆底肌肉修复仪在使用中大部分修复仪体积较大,不便于携带,使用的局限性较大,从而导致占地面积过大,造成了不必要的土地资源浪费,为此,我们提出一种便携式盆底肌肉修复仪。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盆底肌肉修复仪,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盆底肌肉修复仪在使用中大部分修复仪体积较大,不便于携带,使用的局限性较大,从而导致占地面积过大,造成了不必要的土地资源浪费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盆底肌肉修复仪,包括机体、调节挤压机构、拱形发热机构,所述机体的上端两侧安装有调节挤压机构,所述调节挤压机构的正上方设置有拱形发热机构;
[0006]所述拱形发热机构包括:
[0007]拱形外壳,其设置于所述机体的上端两侧;
[0008]红外线灯,其安装于所述拱形外壳的内侧;
[0009]散热孔,其刻设于所述拱形外壳的上端中部;
[0010]拱形内壳,其设置于所述散热孔的下方;
[0011]防尘网,其卡合于所述拱形内壳的两端内侧;
[0012]弧形板,其安装于所述防尘网的两侧。
[0013]优选的,所述机体包括:
[0014]机底,其设置于所述机体的正上方;
[0015]发热能量块,其贴合于所述机底上端中部;
[0016]拆卸板,其设置于所述机底的上端两侧;
[0017]螺母,其契合于所述拆卸板的四周;
[0018]靠垫,其设置于所述机底后端上方。
[0019]优选的,所述拆卸板和螺母之间为嵌入式连接,且拆卸板和螺母设置有两组。
[0020]优选的,所述调节挤压机构包括:
[0021]安装槽,其设置于所述机体的正上方;
[0022]微型电动推杆,其安装于所述安装槽的后端两侧;
[0023]安装板,其固定于所述微型电动推杆的前端下方;
[0024]气囊,其设置于所述安装板的下方;
[0025]微型振动器,其安装于所述气囊的两侧;
[0026]弹性布,其设置于所述微型振动器下端。
[0027]优选的,所述微型电动推杆和气囊与微型振动器沿着安装槽的竖直中轴线对称分布,且微型电动推杆和安装板之间相互垂直。
[0028]优选的,所述拱形外壳和红外线灯之间为固定连接,且红外线灯沿着拱形外壳的竖直中轴线对称分布。
[0029]优选的,所述拱形内壳和防尘网与弧形板之间为嵌入式连接,且防尘网与弧形板设置有两组。
[003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便携式盆底肌肉修复仪,设置的机体与机底通过左右安装调节挤压机构,能够将修复仪拆卸和安装,能够使得展开后的两组调节挤压机构保持水平,使用者平躺或趴在床上,且盆底肌的两侧夹在两组调节挤压机构之间,以达到对盆底肌肉进行康复锻炼的目的,设置的调节挤压机构通过微型电动推杆带动安装板上的气囊与微型振动器向内侧运动,进而使气囊挤压弹性布,使凸起的弹性布对处于机体上的盆底肌部位进行合适的力度挤压,拱形加热机构设置的红外线灯工作产生红外线电磁波,随后通过防尘网照射在机体上的人体盆底肌肉部位,实现加热的目的,并且拱形发热机构为插拔式,因此对修复仪后期收纳和携带,而且能有效的减少收纳和携带的占用空间。
[0031]通过机体与机底的设置,通过左右安装调节挤压机构,能够将修复仪拆卸和安装,能够使得展开后的两组调节挤压机构保持水平,使用者平躺或趴在床上,且盆底肌的两侧夹在两组调节挤压机构之间,以达到对盆底肌肉进行康复锻炼的目的,设置的发热能量块能有效的加速局部组织血液循环,促进局部组织新陈代谢,从而提高盆底肌的修复时间。
[0032]通过调节挤压机构的设置,通过微型电动推杆带动安装板上的气囊与微型振动器向内侧运动,进而使气囊挤压弹性布,使凸起的弹性布对处于机体上的盆底肌部位进行合适的力度挤压,设置的微型振动器通电后产生振动,进而对人体盆底肌部位进行振动按摩,微型振动器后端设置的弹簧提高其振动效率,最终实现对人体盆底肌肉部位挤压按摩的目的。
[0033]通过拱形加热机构的设置,在实际使用时,接通红外线灯的电路,红外线灯工作产生红外线电磁波,随后通过防尘网照射在机体上的人体盆底肌肉部位,实现加热的目的,防尘网的设计便于对红外线灯的防护,同时红外线灯产生的多余热量通过散热孔排出,最终实现加热的目的,并且拱形发热机构为插拔式,能够将拱形发热机构插拔到矩形槽内,从而能够使拱形发热机构便于携带,从而使设备更便于被利用,因此对修复仪后期收纳和携带,而且能有效的减少收纳和携带的占用空间。
附图说明
[0034]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5]图2为本技术调节挤压机构侧面结构示意图;
[0036]图3为本技术拱形加热机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37]图中:1、机体;101、机底;102、发热能量块;103、拆卸板;104、螺母;105、靠垫;2、调节挤压机构;201、安装槽;202、微型电动推杆;203、安装板;204、气囊;205、微型振动器;206、弹性布;3、拱形发热机构;301、拱形外壳;302、红外线灯;303、散热孔;304、拱形内壳;305、防尘网;306、弧形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8]如图1所示,一种便携式盆底肌肉修复仪,包括机体1,机体1的上端两侧安装有调节挤压机构2,调节挤压机构2的正上方设置有拱形发热机构3,机体1包括:机底101其设置于机体1的正上方;发热能量块102,其贴合于机底101上端中部;拆卸板103,其设置于机底101的上端两侧;螺母104,其契合于拆卸板103的四周;靠垫105,其设置于机底101后端上方,拆卸板103和螺母104之间为嵌入式连接,且拆卸板103和螺母104设置有两组,通过左右安装调节挤压机构2,能够将修复仪拆卸和安装,能够使得展开后的两组调节挤压机构2保持水平,使用者平躺或趴在床上,且盆底肌的两侧夹在两组调节挤压机构2之间,以达到对盆底肌肉进行康复锻炼的目的,设置的发热能量块102能有效的加速局部组织血液循环,促进局部组织新陈代谢,从而提高盆底肌的修复时间。
[0039]如图2所示,一种便携式盆底肌肉修复仪,调节挤压机构2包括:安装槽201,其设置于机体1的正上方;微型电动推杆202,其安装于安装槽201的后端两侧;安装板203,其固定于微型电动推杆202的前端下方;气囊204,其设置于安装板203的下方;微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盆底肌肉修复仪,包括机体(1)、调节挤压机构(2)、拱形发热机构(3),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的上端两侧安装有调节挤压机构(2),所述调节挤压机构(2)的正上方设置有拱形发热机构(3);所述拱形发热机构(3)包括:拱形外壳(301),其设置于所述机体(1)的上端两侧;红外线灯(302),其安装于所述拱形外壳(301)的内侧;散热孔(303),其刻设于所述拱形外壳(301)的上端中部;拱形内壳(304),其设置于所述散热孔(303)的下方;防尘网(305),其卡合于所述拱形内壳(304)的两端内侧;弧形板(306),其安装于所述防尘网(305)的两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盆底肌肉修复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包括:机底(101),其设置于所述机体(1)的正上方;发热能量块(102),其贴合于所述机底(101)上端中部;拆卸板(103),其设置于所述机底(101)的上端两侧;螺母(104),其契合于所述拆卸板(103)的四周;靠垫(105),其设置于所述机底(101)后端上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携式盆底肌肉修复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拆卸板(103)和螺母(104)之间为嵌入式连接,且拆卸板(103)和螺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杏花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科宇光学塑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