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翼机的转向翼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6731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1: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旋翼机的转向翼结构,包括机翼前缘结构段、机翼中部结构段、机翼中后部结构段、机翼后缘结构段、蒙板以及柔性蒙皮,所述机翼前缘结构段和机翼后缘结构段的结构相同,所述机翼前缘结构段包括桁条、纵墙、第一翼肋板、蒙板,所述第一翼肋板上设置有驱动结构,所述驱动结构包括驱动电机、第一摆臂、第二摆臂及驱动臂,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一摆臂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并带动第一摆臂摆动,所述第一摆臂的一端与第二摆臂的一端转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有翼肋板,翼肋板上设置有驱动结构,通过驱动电机驱动第一翼肋板摆动,各第一翼肋板间的相对转动实现机翼的弯度改变。改变。改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旋翼机的转向翼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旋翼机
,具体涉及一种旋翼机的转向翼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旋翼机是一种利用前飞时的相对气流吹动旋翼自转以产生升力的旋翼航空器。它的前进力由发动机带动螺旋桨直接提供。是一种介于直升机和旋翼机之间的飞行器,装有旋翼和固定翼面。具有起降距离短、能作低速低空飞行、简单轻巧、便于隐蔽等特点,但不能垂直起降、不能悬停。可用于空中摄影、武器发射、战地侦察等。旋翼机和直升机从外形上简直一模一样,而实质上旋翼机和直升机却是两种完全不同的飞行器。
[0003]飞行器机翼变弯度自适应技术是通过在飞行过程中依据飞行环境和任务的变化实时调整机翼弯度来提高飞行效率,增强机动性,以适应复杂多变的任务环境,被认为是未来实现航空技术新突破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而现有的旋翼机没有具有变弯度自适应的转向翼。鉴于以上缺陷,实有必要设计一种旋翼机的转向翼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翼机的转向翼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旋翼机的转向翼结构,包括机翼前缘结构段、机翼中部结构段、机翼中后部结构段、机翼后缘结构段、蒙板以及柔性蒙皮,所述机翼前缘结构段和机翼后缘结构段的结构相同,所述机翼前缘结构段包括桁条、纵墙、第一翼肋板、蒙板,所述第一翼肋板上设置有驱动结构,所述驱动结构包括驱动电机、第一摆臂、第二摆臂及驱动臂,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一摆臂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并带动第一摆臂摆动,所述第一摆臂的一端与第二摆臂的一端转动连接。
[0006]优选的,所述第二摆臂的另一端与驱动臂转动连接,所述驱动臂固定连接在连接块上,连接块固定在第二翼肋板的一端。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翼肋板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翼肋板之间连接有桁条,两个所述第一翼肋板之间还连接有纵墙,两个所述第一翼肋板上设置有蒙板,蒙板上设置有柔性蒙皮。
[0008]优选的,所述机翼中部结构段和机翼中后部结构段的结构相同,所述机翼中部结构段包括翼梁和第二翼肋板,第二翼肋板的另一端设置有驱动结构,所述第二翼肋板与第一翼肋板转动连接。
[0009]优选的,两个所述第二翼肋板上设置有蒙板,所述第二翼肋板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翼肋板之间连接有翼梁。
[0010]优选的,所述翼梁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翼梁并排间隔设置。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一种旋翼机的转向翼结构,通过设置有翼肋板,翼肋板上设置有驱动结构,通过驱动电机驱动第一翼肋板摆动,各第一翼肋板间的相对转动实
现机翼的弯度改变;本技术可实现旋翼机在不同的速度和迎角下获得最优的气动效率,使升力有很大提升,增强旋翼机的机动性并改善失速特性,能够很好提高旋翼机的续航时间和旋翼机自身的稳定性。同时可实现旋翼机机翼的无舵面操控;本技术设置有第一翼肋板和第二翼肋板,这种结构使机翼结构段之间的力通过翼肋板的接触面传递,避免了机翼变形机构的铰链间隙对变形的影响,减少了结构在传力时的应力集中现象,改善了为满足机翼结构强度要求而增加的结构重量和机构的复杂性。
附图说明
[0012]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3]图1为本技术一种旋翼机的转向翼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4]附图中:
[0015]1、机翼前缘结构段;2、机翼中部结构段;3、机翼后缘结构段;4、机翼后缘结构段;5、桁条;6、纵墙;7、翼梁;8、第一翼肋板;9、蒙板;10、柔性蒙皮;11、驱动结构;12、驱动电机;13、第一摆臂;14、第二摆臂;15、驱动臂;16、连接块;17、第二翼肋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7]请参阅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旋翼机的转向翼结构,包括机翼前缘结构段1、机翼中部结构段2、机翼中后部结构段3、机翼后缘结构段4、蒙板9以及柔性蒙皮10,所述机翼前缘结构段1和机翼后缘结构段4的结构相同,所述机翼前缘结构段1包括桁条5、纵墙6、第一翼肋板8、蒙板9,所述第一翼肋板8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翼肋板8之间连接有桁条5,两个所述第一翼肋板8之间还连接有纵墙6,两个所述第一翼肋板8上设置有蒙板9,蒙板9上设置有柔性蒙皮10,所述第一翼肋板8上设置有驱动结构11,所述驱动结构11包括驱动电机12、第一摆臂13、第二摆臂14及驱动臂15,所述驱动电机12的输出端与第一摆臂1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并带动第一摆臂13摆动,所述第一摆臂13的一端与第二摆臂14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摆臂14的另一端与驱动臂15转动连接,所述驱动臂15固定连接在连接块16上,连接块16固定在第二翼肋板17的一端。
[0018]所述机翼中部结构段2和机翼中后部结构段3的结构相同,所述机翼中部结构段2包括翼梁7和第二翼肋板17,两个所述第二翼肋板17上设置有蒙板9,所述第二翼肋板17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翼肋板17之间连接有翼梁7,所述翼梁7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翼梁7并排间隔设置,第二翼肋板17的另一端设置有驱动结构11,所述第二翼肋板17与第一翼肋板8转动连接。
[0019]本技术通过设置有翼肋板,翼肋板上设置有驱动结构11,通过驱动电机12驱动第一翼肋板8摆动,各第一翼肋板8间的相对转动实现机翼的弯度改变。本技术可实现旋翼机在不同的速度和迎角下获得最优的气动效率,使升力有很大提升,增强旋翼机的
机动性并改善失速特性,能够很好提高旋翼机的续航时间和旋翼机自身的稳定性。同时可实现旋翼机机翼的无舵面操控;本技术设置有第一翼肋板8和第二翼17肋板,这种结构使机翼结构段之间的力通过翼肋板的接触面传递,避免了机翼变形机构的铰链间隙对变形的影响,减少了结构在传力时的应力集中现象,改善了为满足机翼结构强度要求而增加的结构重量和机构的复杂性。
[0020]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翼机的转向翼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翼前缘结构段1)、机翼中部结构段(2)、机翼中后部结构段(3)、机翼后缘结构段(4)、蒙板(9)以及柔性蒙皮(10),所述机翼前缘结构段(1)和机翼后缘结构段(4)的结构相同,所述机翼前缘结构段(1)包括桁条(5)、纵墙(6)、第一翼肋板(8)、蒙板(9),所述第一翼肋板(8)上设置有驱动结构(11),所述驱动结构(11)包括驱动电机(12)、第一摆臂(13)、第二摆臂(14)及驱动臂(15),所述驱动电机(12)的输出端与第一摆臂(1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并带动第一摆臂(13)摆动,所述第一摆臂(13)的一端与第二摆臂(14)的一端转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旋翼机的转向翼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摆臂(14)的另一端与驱动臂(15)转动连接,所述驱动臂(15)固定连接在连接块(16)上,连接块(16)固定在第二翼肋板(17)的一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旋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礼杰
申请(专利权)人:盐城市翔盛碳纤维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