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全身保健的环形谐振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26678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1: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全身保健的环形谐振腔装置,包括第一圆筒、第二圆筒、第三圆筒、第一圆环支撑件、第二圆环支撑件、上端盖、下端盖;由外到内依次设置有第一圆筒、第二圆筒、第三圆筒;第三圆筒有上部分结构、下部分结构间隔的圆筒组成。该装置,是通过设置由内到外三层套设的圆筒结构,将信号源的电源正极设置在最内里筒,电源负极设置在最外筒,使得最内筒间隔设置的上部分结构、下部分结构之间形成电场分布,让其电场能量集中在腔体内部,能够用于全身所有部位的保健,同时使用过程安全,可靠,没有隐患。没有隐患。没有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全身保健的环形谐振腔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理疗器械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全身保健的环形谐振腔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超短波疗法,是一种应用波长为10

1米的超高频交流电作用人体,以达治疗目的方法,称为超短波疗法。一般治疗时采用电容式电极治疗或电感法治疗,而电容场中主要是超高频电场的作用,故又名超高频电场疗法,应用较多。
[0003]由于人体是一个具有导电体和电介质的复合组织,在超短波作用下,体内同时形成了传导电流和位移电流。由于其频率更高,电介质的阻力越来越小,就形成了超短波治疗时,位移电流成分占优势,以介质损耗产热为主。但当频率极高时,偶极子就来不及转动或转动幅度极小,使介质损耗下降以至产热减少。这就说明产热随频率增加而增加的正比关系,只适用于一定范围之内的振荡频率。这种位移电流为克服介质阻力而产热,而介质损耗的大小与组织的介电常数密切相关,由于人体内各种组织的介电常数差别较小,故在超短波作用下产生的热分布比较均匀。
[0004]但是,现在常规的一些电感法治疗器械中,结构设置不完善时,易发生辐射的频率波发生波动,造成对人体治疗时效果不稳定,同时,还可能产生有害辐射,对人体及周围环境造成不必要的伤害,也会提高整个设备的功耗及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全身保健的环形谐振腔装置,包括第一圆筒、第二圆筒、第三圆筒、第一圆环支撑件、第二圆环支撑件、上端盖、下端盖;由外到内依次设置有第一圆筒、第二圆筒、第三圆筒;第三圆筒有上部分结构、下部分结构间隔的圆筒组成;
[0006]其中所述第三圆筒的上部分结构外侧壁与第二圆筒内侧壁通过第二圆环支撑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圆筒的下部分结构外侧壁与第二圆筒内侧壁通过第二圆环支撑件固定连接;
[0007]所述上端盖,一端连接第三圆筒的上部分结构上端面,另一端连接第一圆筒上端面;
[0008]所述下端盖,一端连接第三圆筒的下部分结构下端面,另一端连接第一圆筒下端面;
[0009]所述第一圆环支撑件固定安装在第一圆筒内侧壁和第二圆筒外侧壁之间。
[0010]作为改进,其中第一圆筒、第二圆筒、第三圆筒均为导电金属圆筒结构,所述上端盖、下端盖均为半圆形结构。
[0011]作为改进,还包括电源正极连接线、电源负极连接线;其中所述电源正极一端通过导线电性连接第三圆筒;所述电源负极连接线一端通过导线电性连接第一圆筒上部分结
构。
[0012]有益效果: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用于全身保健的环形谐振腔装置,通过设置由内到外三层套设的圆筒结构,将信号源的电源正极设置在最内里筒,电源负极设置在最外筒,使得最内筒间隔设置的上部分结构、下部分结构之间形成电场分布,让其电场能量集中在腔体内部,安全,可靠,没有隐患。
[0013]同时,该装置,形成的电容结构,可以调节整个谐振腔的输入阻抗,使其输入阻抗虚部趋近于零,再经过滤波、放大、耦合放大信号处理,通过功效将辐射输出稳定的射频能量,恒定地输出射频频率为40.68MHz,稳定,波动小。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装置俯视图。
[0015]图2为本技术装置主视图。
[0016]图3为本技术装置立体图。
[0017]图4为本技术装置工作时的电场原理图。
[0018]附图中:第一圆筒1、第二圆筒2、第三圆筒3、第一圆环支撑件4、第二圆环支撑件 5、上端盖6、下端盖7。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20]一种用于全身保健的环形谐振腔装置,包括第一圆筒1、第二圆筒2、第三圆筒3、第一圆环支撑件4、第二圆环支撑件5、上端盖6、下端盖7;由外到内依次设置有第一圆筒1、第二圆筒2、第三圆筒3;第三圆筒3有上部分结构、下部分结构间隔的圆筒组成;
[0021]其中所述第三圆筒3的上部分结构外侧壁与第二圆筒2内侧壁通过第二圆环支撑件5 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圆筒3的下部分结构外侧壁与第二圆筒2内侧壁通过第二圆环支撑件5固定连接;
[0022]所述上端盖6,一端连接第三圆筒3的上部分结构上端面,另一端连接第一圆筒1上端面;
[0023]所述下端盖7,一端连接第三圆筒3的下部分结构下端面,另一端连接第一圆筒1下端面;
[0024]所述第一圆环支撑件4固定安装在第一圆筒1内侧壁和第二圆筒2外侧壁之间。
[0025]其中第一圆筒1、第二圆筒2、第三圆筒3均为导电金属圆筒结构,所述上端盖6、下端盖7均为半圆形结构。还包括电源正极连接线、电源负极连接线;其中所述电源正极一端通过导线电性连接第三圆筒3;所述电源负极连接线一端通过导线电性连接第一圆筒1上部分结构。其中导电金属可以为合金钢,例如08F钢。
[0026]本技术中的上述装置,通过将环形谐振腔由三层筒壁组成,最内层筒壁第三圆筒 3由上部分结构、下部分结构两部分组成,上部分结构通过上端盖6与第二圆筒2和第一圆筒1相连,下部分结构通过下端盖7与第一圆筒1相连,不与第二圆筒2相连。
[0027]导线,优先地选择四氟线,其内芯与第三圆筒3的上部分结构焊接在一块,此为信
号源的正极,四氟线的外皮与第一圆筒1壁焊接在一起,此为信号源的负极。
[0028]这种馈电方式和结构保证了,第三圆筒3的上部分结构与信号源的正极相连,第三圆筒3的下部分通过第一圆筒1与信号源的负极相连。因此在第三圆筒3的上部分结构与下部分结构之间形成电场分布,让电场能量主要集中在腔体内部。
[0029]同时,由于第二圆筒2和第三圆筒3的上部分相连,因此,第二圆筒2壁与第三圆筒 3下部分重合的部分,形成电容结构,具体原理见图4中,能够调节谐振腔的输入阻抗,使其输入阻抗虚部趋近于0,再经过滤波、放大、耦合放大信号,通过功放将辐射输出为射频能量,射频频率为:40.68MHz。
[0030]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全身保健的环形谐振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圆筒(1)、第二圆筒(2)、第三圆筒(3)、第一圆环支撑件(4)、第二圆环支撑件(5)上端盖(6)、下端盖(7);由外到内依次设置有第一圆筒(1)、第二圆筒(2)、第三圆筒(3);第三圆筒(3)有上部分结构、下部分结构间隔的圆筒组成;其中所述第三圆筒(3)的上部分结构外侧壁与第二圆筒(2)内侧壁通过第二圆环支撑件(5)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圆筒(3)的下部分结构外侧壁与第二圆筒(2)内侧壁通过第二圆环支撑件(5)固定连接;所述上端盖(6),一端连接第三圆筒(3)的上部分结构上端面,另一端连接第一圆筒(1)上端面;所述下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姚金建为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巨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