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苏州大学专利>正文

自然杀伤细胞“丢失自我”杀伤模式模型教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6318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1: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然杀伤细胞“丢失自我”杀伤模式模型教具,包括透明的盒体,嵌设在盒体内的本体,本体包括球形的第一本体及长方体的第二本体,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上下设置,第一本体侧面设置有第一开口、内部设置有第一空腔,第二本体上端部设置有第二开口、内部设置有第二空腔,第一本体及第二本体上设置有多个互相配合的连接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合理、操作方便、生动形象,能有效地增加学生对于自然杀伤细胞“丢失自我”杀伤模式的认知。杀伤模式的认知。杀伤模式的认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然杀伤细胞“丢失自我”杀伤模式模型教具


[0001]本技术涉及教学用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然杀伤细胞“丢失自我”杀伤模式模型教具。

技术介绍

[0002]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NK细胞)是固有免疫系统中非常重要的成员,可以直接识别异常信号,不需要抗原递呈细胞对抗原进行加工、递呈,能够快速对机体内的异常信号产生免疫应答,是机体的第一道免疫防线。NK细胞能够有效地区分机体内的正常细胞和异常细胞,主要通过表达于NK细胞表面的NK细胞受体来完成“自己”与“非己”的识别过程。
[0003]NK细胞是一类表面标志为CD3

CD19

CD56
+
CD16
+
的固有淋巴样细胞,广泛分布于血液、外周淋巴组织、肝、脾等脏器中。NK细胞不表达特异性/泛特异性抗原识别受体,可表达一系列与其活化和抑制相关的调节性受体,并通过上述调节性受体对机体“自己”与“非己”成分的识别,选择性杀伤病毒感染细胞或肿瘤细胞等靶细胞。
[0004]NK细胞表面表达有活化受体和抑制受体,二者均可识别结合正常表达于自身组织细胞表面的经典/非经典MHCⅠ类分子。在正常生理条件下,自身组织细胞正常表达MHCⅠ类分子,NK细胞表面杀伤抑制受体的作用占主导地位,可抑制各种杀伤活化受体的作用,因此,NK细胞不能杀伤自身正常组织细胞。
[0005]在发生病毒感染或细胞癌变时,一方面,病毒感染细胞和肿瘤细胞表面MHCⅠ类分子缺失或下调表达,NK细胞可因靶细胞表面丧失正常表达的自身MHCⅠ类分子,即通过“丢失自我”(missing

self)模式使NK细胞表面杀伤抑制受体功能丧失而被活化;另一方面,病毒感染细胞或肿瘤细胞表面某些可被NK细胞识别的非MHCⅠ类分子配体异常或上调表达,NK细胞通过表面杀伤活化受体识别靶细胞表面异常,上调表达非MHCⅠ类分子的配体而被活化。NK细胞通过上述“丢失自我”模式而被活化,并通过脱颗粒释放穿孔素、颗粒酶、TNF

α和表达FasL等作用方式杀伤病毒感染或肿瘤靶细胞。
[0006]在现有的教学中,一般采用图片形式讲解NK细胞“丢失自我”杀伤模式的过程,但是平面的图片形式很难将这一的过程展现得既生动又容易理解。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表现生动形象的自然杀伤细胞“丢失自我”杀伤模式模型教具。
[0008]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自然杀伤细胞“丢失自我”杀伤模式模型教具,包括透明的盒体,嵌设在所述盒体内的本体,所述本体包括球形的第一本体及长方体的第二本体,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上下设置,所述第一本体侧面设置有第一开口、内部设置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二本体上端部设置有第二开口、内部设置有第二空腔。
[0009]所述第一空腔内设置有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五转轴,所述第一本体通过所述第
一转轴与所述盒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本体上固定设置有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转轴上固定设置有第三连接件,所述第二空腔内设置有第三转轴、第四转轴,所述第三转轴上固定设置有第四连接件,所述第四转轴上固定设置有第五连接件、第六连接件。
[0010]所述第五转轴上缠绕设置有串珠。
[0011]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杆和第一配合体,所述第一连接杆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本体上、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配合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配合体上设置有第一凹槽。
[0012]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二连接杆和第二配合体,所述第二连接杆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本体上、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配合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配合体上设置有第二凹槽。
[0013]所述第三连接件包括第三连接杆和第三配合体,所述第三连接杆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转轴上、另一端与所述第三配合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配合体上设置有第三凹槽。
[0014]所述第四连接件包括第四连接杆和第四配合体,所述第四连接杆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三转轴上、另一端与所述第四配合体固定连接,所述第四配合体上设置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第一凹槽相配合。
[0015]所述第五连接件包括第五连接杆和第五配合体,所述第五连接杆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第四转轴上、另一端与所述第五配合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五配合体上设置有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与所述第二凹槽相配合。
[0016]所述第六连接件包括第六连接杆和第六配合体,所述第六连接杆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第四转轴上、另一端与所述第六配合体固定连接,所述第六配合体上设置有第三凸起,所述第三凸起与所述第三凹槽相配合。
[0017]上述技术方案中,各转轴具有限位装置,即转轴旋转任意角度后,可以停留在当前角度,不会自动回旋。
[0018]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盒体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本体、第二本体相配合的空腔。
[0019]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五转轴的一端伸出所述第一本体外壁。
[0020]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第三转轴、第四转轴的一端伸出所述第二本体外壁。
[0021]上述技术方案中,在各转轴伸出的那端部设置有手柄,可以让使用者更好地旋转各转轴。
[0022]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本体内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控制所述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五转轴旋转。
[0023]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本体内设置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控制所述第二转轴、第三转轴旋转。
[0024]上述技术方案中,电机的采用可以减少人员的操作,并且可以配备有线控制装置或者遥控装置来实现对电机的操作。
[0025]本技术的优点是:
[0026]1.本技术结构简单合理、操作方便、生动形象,能有效地增加学生对于自然杀伤细胞“丢失自我”杀伤模式的认知。
附图说明
[00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
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8]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29]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2为本技术第一本体的半剖图;
[0031]图3为本技术第二本体的半剖图;
[0032]图4为本实施例1中教具的第二状态结构示意图。
[0033]其中:
[0034]1、盒体;2、第一本体;3、第二本体;4、第一转轴;5、第二转轴;6、第三转轴;7、第四转轴;8、第五转轴;9、第一连接件;10、第二连接件;11、第三连接件;12、第四连接件;13、第五连接件;14、第六连接件;15、串珠。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上述方案做进一步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是用于说明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自然杀伤细胞“丢失自我”杀伤模式模型教具,其特征在于:包括透明的盒体,嵌设在所述盒体内的本体,所述本体包括球形的第一本体及长方体的第二本体,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上下设置,所述第一本体侧面设置有第一开口、内部设置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二本体上端部设置有第二开口、内部设置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内设置有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五转轴,所述第一本体通过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盒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本体上固定设置有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转轴上固定设置有第三连接件,所述第二空腔内设置有第三转轴、第四转轴,所述第三转轴上固定设置有第四连接件,所述第四转轴上固定设置有第五连接件、第六连接件,所述第五转轴上缠绕设置有串珠,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杆和第一配合体,所述第一连接杆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本体上、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配合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配合体上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二连接杆和第二配合体,所述第二连接杆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本体上、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配合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配合体上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三连接件包括第三连接杆和第三配合体,所述第三连接杆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转轴上、另一端与所述第三配合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配合体上设置有第三凹槽;所述第四连接件包括第四连接杆和第四配合体,所述第四连接杆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三转轴上、另一端与所述第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英伟曲春香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