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扬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采用点线面检测的轨道损伤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26026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0: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采用点线面检测的轨道损伤检测装置,包括吸附装置、调节装置、图像摄取装置和检测探针,所述吸附装置用于将调节装置吸附于车体,所述调节装置用于调整图像摄取装置和检测探针的位置,所述图像摄取装置用于摄取轨道表面图像,所述检测探针用于检测轨道表面质量。通过吸附装置吸附在起重机上,实现检测装置和起重机的同步运行,且检测装置跟随起重机自动检测轨道表面损伤,采用图像摄取装置和检测探针共同对轨道进行点、线、面各方式的检测,减小对轨道的检测误差。减小对轨道的检测误差。减小对轨道的检测误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采用点线面检测的轨道损伤检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轨道检测技术,具体是涉及一种采用点线面检测的轨道损伤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港口作业的起重机长期在轨道上行走,受到运行摩擦、作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轨道表面会产生损伤,将影响起重机的运行,降低港口工作效率。若损伤过于严重,将可能造成轨道的破坏和起重机的脱轨,引发安全事故,产生安全隐患。
[0003]现有技术中的起重机行走轨道表面损伤的检测方法,采用人工检测,每次只能测量一条轨道中一个面的表面损伤程度,无法实现集点、线、面多种方式于一体的系统测量,检测存在误差,且必须在起重机处于停止作业状态时进行检测,影响港口作业效率,不利于港口作业的自动化进程。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技术目的: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点、线、面多方式检测,且与起重机同步工作的轨道损伤检测装置。
[0005]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一种采用点线面检测的轨道损伤检测装置,包括吸附装置、调节装置、图像摄取装置和检测探针,所述调节装置一端连接吸附装置,另一端连接图像摄取装置和检测探针,图像摄取装置和检测探针并列设置于调节装置一端,所述调节装置用于调整图像摄取装置和检测探针相对于吸附装置的位置,所述图像摄取装置用于摄取轨道表面图像,所述检测探针用于检测轨道表面质量。
[0006]有益效果: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其优点是通过吸附装置吸附在起重机上,实现检测装置和起重机的同步运行,且检测装置跟随起重机自动检测轨道表面损伤,采用图像摄取装置和检测探针共同对轨道进行点、线、面各方式的检测,减小对轨道的检测误差。
[0007]进一步的,所述调节装置包括第一电动伸缩杆、第二电动伸缩杆、第三电动伸缩杆、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一舵机,所述第一电机与吸附装置固定连接,并带动第一舵机转动,所述第一舵机与第一电动伸缩杆固定端连接,第一电动伸缩杆输出端端部设置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输出轴延伸方向垂直于第一电动伸缩杆延伸方向,所述第二电动伸缩杆固定端与第二电机输出端连接,第二电动伸缩杆输出端与第三电动伸缩杆固定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动伸缩杆延伸方向平行于第二电机输出轴延伸方向,第三电动伸缩杆延伸方向垂直于第二电动伸缩杆延伸方向,所述第三电动伸缩杆输出端通过检测平台与图像摄取装置和检测探针连接。
[0008]进一步的,所述吸附装置与第一电机之间设置第一阻尼减震器,所述第二电动伸缩杆与第三电动伸缩杆之间设置第二阻尼减震器。
[0009]进一步的,所述图像摄取装置通过第一支撑座设置于检测平台上,所述第一支撑
座包括第一转动模块、托架,第一转动模块固定于检测平台上,并带动托架转动,所述托架一端与第一转动模块连接,托架另一端与图像摄取装置连接。
[0010]进一步的,所述检测探针通过第二支撑座设置于检测平台上,所述第二支撑座包括第二转动模块、第二舵机、第三电机,第二转动模块固定于检测平台上,并带动第二舵机转动,所述第二舵机通过第三电机与检测探针连接。
[0011]进一步的,所述图像摄取装置底部到检测平台的距离与检测探针底部到检测平台的距离相同。
[0012]进一步的,所述吸附装置包括电磁吸盘,所述第一电机通过第一阻尼减震器与电磁吸盘连接。
[0013]一种采用点线面检测的轨道损伤检测装置,包括电磁吸盘、调节装置、检测平台、图像摄取装置和检测探针,所述调节装置一端连接电磁吸盘,另一端连接检测平台,所述图像摄取装置和检测探针并列设置于检测平台上,所述调节装置用于调整检测平台相对于电磁吸盘的位置,图像摄取装置底部到检测平台的距离与检测探针底部到检测平台的距离相同。
[0014]进一步的,所述调节装置包括第一电动伸缩杆、第二电动伸缩杆、第三电动伸缩杆、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一舵机,所述第一电机与电磁吸盘固定连接,并带动第一舵机转动,所述第一舵机与第一电动伸缩杆固定端连接,第一电动伸缩杆输出端端部设置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输出轴延伸方向垂直于第一电动伸缩杆延伸方向,所述第二电动伸缩杆固定端与第二电机输出端连接,第二电动伸缩杆输出端与第三电动伸缩杆固定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动伸缩杆延伸方向平行于第二电机输出轴延伸方向,第三电动伸缩杆延伸方向垂直于第二电动伸缩杆延伸方向,所述第三电动伸缩杆输出端与检测平台固定连接。
[0015]进一步的,所述电磁吸盘与第一电机之间设置第一阻尼减震器,所述第二电动伸缩杆与第三电动伸缩杆之间设置第二阻尼减震器。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检测装置的主视图;
[0018]图3为本技术检测装置的左视图;
[0019]图4是本技术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5是本技术调节装置的主视图;
[0021]图6是本技术调节装置的左视图;
[0022]图7是本技术图像摄取装置和检测探针与检测平台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8是本技术图像摄取装置和检测探针与检测平台连接的主视图;
[0024]图9是本技术图像摄取装置和检测探针与检测平台连接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采用点线面检测的轨道损伤检测装置,包括吸附装置、调节装置、图像摄取装置18和检测探针19,吸附装置包括圆盘状的电磁吸盘1,电磁吸盘1将检测装置吸附于起重机车体上,与起重机同步运动,实现实时监测,有效避免
检测装置因与起重机不同步,需要在起重机处于停止作业状态时进行检测,影响起重机正常工作。电磁吸盘1一侧吸附起重机,另一侧设置控制与信息传输模块4、第一电源2,且另一侧与调节装置连接,调节装置调节图像摄取装置18和检测探针19的位置。
[0026]调节装置包括第一电动伸缩杆8、第二电动伸缩杆10、第三电动伸缩杆13、第一电机5、第二电机9、第一舵机7,第一电机5固定端与电磁吸盘1固定连接,且第一电机5与电磁吸盘1之间设置第一阻尼减震器3,减少检测装置在跟随起重机同步运动时产生振动,而影响检测效果。第一电机5输出端与第一舵机7通过联轴器6连接,第一电机5输出轴的延伸方向与第一舵机7延伸方向平行,第一电动伸缩杆8固定端与第一舵机7连接,第一舵机7控制第一电动伸缩杆8以垂直第一电机5输出轴延伸方向的轴摆动,第一电动伸缩杆8的输出端端部固定连接第二电机9,第二电机9输出轴的延伸方向垂直于第一电动伸缩杆8的延伸方向,第二电机9输出轴与第二电动伸缩杆10的固定端连接,第二电机9控制第二电动伸缩杆10定轴转动,第二电动伸缩杆10的延伸方向与第二电机9输出轴延伸方向平行,第二电动伸缩杆10输出端焊接连接模块11,第三电动伸缩杆13固定端与连接模块11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有两个第三电动伸缩杆13,两个第三电动伸缩杆13与连接模块11之间均设置第二阻尼减震器12,用于减小第三电动伸缩杆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用点线面检测的轨道损伤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吸附装置、调节装置、图像摄取装置和检测探针,所述调节装置一端连接吸附装置,另一端连接图像摄取装置和检测探针,图像摄取装置和检测探针并列设置于调节装置一端,所述调节装置用于调整图像摄取装置和检测探针相对于吸附装置的位置,所述图像摄取装置用于摄取轨道表面图像,所述检测探针用于检测轨道表面质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损伤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装置包括第一电动伸缩杆、第二电动伸缩杆、第三电动伸缩杆、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一舵机,所述第一电机与吸附装置固定连接,并带动第一舵机转动,所述第一舵机与第一电动伸缩杆固定端连接,第一电动伸缩杆输出端端部设置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输出轴延伸方向垂直于第一电动伸缩杆延伸方向,所述第二电动伸缩杆固定端与第二电机输出端连接,第二电动伸缩杆输出端与第三电动伸缩杆固定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动伸缩杆延伸方向平行于第二电机输出轴延伸方向,第三电动伸缩杆延伸方向垂直于第二电动伸缩杆延伸方向,所述第三电动伸缩杆输出端通过检测平台与图像摄取装置和检测探针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轨道损伤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装置与第一电机之间设置第一阻尼减震器,所述第二电动伸缩杆与第三电动伸缩杆之间设置第二阻尼减震器。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轨道损伤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摄取装置通过第一支撑座设置于检测平台上,所述第一支撑座包括第一转动模块、托架,第一转动模块固定于检测平台上,并带动托架转动,所述托架一端与第一转动模块连接,托架另一端与图像摄取装置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轨道损伤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探针通过第二支撑座设置于检测平台上,所述第二支撑座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林刘雨晗蒋凯佳王玲德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