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手术器械技术领域,一种双边骨折复位组件,包括两个复位钳,两个复位钳分设在人体骨折处的两端且通过连接杆组件相固定;复位钳包括相铰接的两个钳体以及固定组件,固定组件包括若干个沿周向分设在钳体上的螺钉,螺钉可穿过钳体并压接人体骨骼,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双边骨折复位组件通过两个复位钳夹持人体骨折处的两端,并且采用螺钉穿过钳体并压入人体骨骼中,保证复位钳与人体的相对固定,能够适应不同形态和部位的骨骼,还避免在夹持复位过程中复位钳与人体松动而影响治疗效果,并且复位钳通过螺钉与人体骨骼接触固定,钳体与人体之间还预留空间可置入接骨板等固定物,增加手术便利,提高手术效率。提高手术效率。提高手术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边骨折复位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手术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双边骨折复位组件。
技术介绍
[0002]骨折患者占骨科患者的比重较高,而长骨干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亦非常普遍。因创伤及临床特殊性,很多骨干骨折患者伤后无法立即手术,需等待较长时间,待病情稳定后行限期手术。而长时间的等待,损伤导致的肌肉、韧带挛缩常常导致骨折复位异常艰难。目前临床常使用的各种骨折撑开器虽能在一定程度上辅助复位,但仍存在长度恢复不足、骨折对位不良、力线难以控制、复位时阻碍内固定置入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双边骨折复位组件,包括两个复位钳,两个所述复位钳分设在人体骨折处的两端且通过连接杆组件相固定;所述复位钳包括相铰接的两个钳体以及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若干个沿周向分设在所述钳体上的螺钉,所述螺钉可穿过所述钳体并压接人体骨骼。
[0004]进一步的,所述螺钉为空心钉,并且所述螺钉内还穿设有可压接人体骨骼的克氏针。
[0005]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组件有两个且并排设置在所述钳体上。
[0006]进一步的,所述钳体分为活动连接的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并且所述第一钳体上远离所述第二钳体的一端设置有把手。
[0007]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钳体与所述第一钳体铰接,并且所述第二钳体相对所述第一钳体的转动角度为
‑
15
°
至15
°
。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钳体与所述第二钳体相铰接的一端设置有安装孔,所述第二钳体部分置入所述安装孔内,所述第二钳体相对所述第一钳体转动且抵接所述安装孔的侧壁。
[0009]进一步的,所述所述第一钳体与所述第二钳体之间的铰接处设置有第一铰接销钉和第二铰接销钉,所述第二铰接销钉相对所述第一铰接销钉靠近所述第二钳体,所述第一钳体或所述第二钳体上设置有可容置所述第二铰接销钉的弧形孔。
[0010]进一步的,两个所述钳体之间还通过锁紧螺栓固定连接。
[0011]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杆组件为螺纹杆与螺纹套管,所述螺纹杆和/或所述螺纹套管通过连接头与所述复位钳活动连接。
[0012]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头为铰接在所述复位钳上的连接螺母,并且所述连接头相对所述复位钳的转动角度为
‑
15
°
至15
°
。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有:本技术的双边骨折复位组件通过两个复位钳夹持人体骨折处的两端,并且采用螺钉穿过钳体并压入人体骨骼中,保证复位钳与人体的相对固定,能够适应不同形态和部位的骨骼,还避免在夹持复位过程中复位钳与人体松动而影
响治疗效果,并且复位钳通过螺钉与人体骨骼接触固定,钳体与人体之间还预留空间可置入接骨板等固定物,增加手术便利,提高手术效率。
附图说明
[0014]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15]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双边骨折复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复位钳的结构正视图;
[0017]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复位钳的结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19]参照图1至图3所示的一种双边骨折复位组件,其包括两个复位钳以及连接固定该两个复位钳的连接杆组件,该两个复位钳的结构相同并且分设在人体骨折处的两端,其中,所述复位钳包括相铰接的钳体以及与所述钳体可分离连接的固定组件,该固定组件包括若干个沿周向分设在所述钳体上的螺钉104,所述螺钉104可穿过所述钳体并压接人体骨骼,具体的,所述钳体沿铰接点的另一端延伸有把手103,医护人员可通过把手103操作两个钳体夹持在人体骨骼上,再通过螺钉104穿入钳体并压紧人体骨骼,能够适应不同形态和部位的骨骼。
[0020]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所示,所述螺钉104为空心钉,并且所述螺钉104内还穿穿设又可压接人体骨骼的克氏针105,本实施例通过克氏针105辅助固定复位钳,进一步提升复位钳在人体上的稳定性。
[0021]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所示,所述固定组件有两个且并排设置在所述钳体上,具体的,所述钳体具有一定的厚度,钳体上同一位置的部分具有并排的两个螺钉104,其目的在于加强复位钳相对人体骨骼的稳定性,避免患者骨折位置移动而造成复位钳移位的问题。
[0022]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与图2所示,所述钳体分为活动连接的第一钳体101和第二钳体102,所述第二钳体102设置在所述第一钳体101上远离所述把手103的一端,具体的,所述第二钳体102可相对第一钳体101左右转动或上下移动或前后移动。
[0023]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2所示,所述第二钳体102与所述第一钳体101铰接,并且所述第二钳体102相对所述第一钳体101的转动角度为
‑
15
°
至15
°
,具体的,所述第一钳体101与所述第二钳体102相铰接的一端设置有安装孔106,所述第二钳体102部分置入所述安装孔106内,所述第二钳体102相对所述第一钳体101转动且抵接所述安装孔106的侧壁,第二钳体102可沿着铰接轴115在安装孔106内左右摆动至抵接安装孔106的侧壁,此时第二钳体102在安装孔106内左右摆动的角度为
‑
15
°
至15
°
,其目的在于方便调节螺钉104/克氏针105压接人体骨骼的位置和角度,提升该复位组件的适用性。
[0024]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2所示,所述第一钳体101与所述第二钳体102的铰接处还
可以设置第一铰接销钉107和第二铰接销钉108,所述第二铰接销钉108相对所述第一铰接销钉107靠近所述第二钳体102,所述第一钳体101或所述第二钳体102上设置有可容置所述第二铰接销钉108的弧形孔109,具体的,所述第二铰接销钉108可随第二钳体102相对第一钳体101在弧形孔109内摆动,并且第二铰接销钉108的摆动角度为
‑
15
°
至15
°
。
[0025]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与图2所示,两个所述钳体之间还通过锁紧螺栓110固定连接,具体的,可以在把手103与钳体之间的连接段设置与锁紧螺栓110通过的螺纹孔,即医护人员通过把手103操作钳体开合以夹持人体骨骼,再通过锁紧螺栓110固定连接复位钳的两个把手103,保证钳体能够始终夹紧人体;需要说明的是,可以是其中一个把手103上设置与锁紧螺栓110相配合的螺纹孔,另一个把手103上设置有腰孔,其目的在于,复位钳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边骨折复位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复位钳,两个所述复位钳分设在人体骨折处的两端且通过连接杆组件相固定;所述复位钳包括相铰接的两个钳体以及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若干个沿周向分设在所述钳体上的螺钉,所述螺钉可穿过所述钳体并压接人体骨骼。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边骨折复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螺钉为空心钉,并且所述螺钉内还穿设有可压接人体骨骼的克氏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边骨折复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有两个且并排设置在所述钳体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边骨折复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钳体分为活动连接的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并且所述第一钳体上远离所述第二钳体的一端设置有把手。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边骨折复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钳体与所述第一钳体铰接,并且所述第二钳体相对所述第一钳体的转动角度为
‑
15
°
至15
°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边骨折复位组件,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嘉斌,
申请(专利权)人:彭嘉斌,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